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散文||又是一年花椒红

  • 作者:游戏阁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10 11:13:53
  • 被阅读0
  •   大风吹着黄土地,要把黄土吹到哪里去,七月盛夏的傍晚一大场雷雨,给黄土地人们带来了一份清凉,疯狂的西北风,尽情挥洒着漫山遍野的花椒麻香味。走遍富平北山,远处放眼望去一道道沟沟一道道梁梁、一个个土埝埝一个个地坢坢,都被一片一排的花椒树连成了一片片红火火的地毯,像是给这北山缠上了红腰带;火一样的树枝伴随着西北阵风在摇摆,像是头顶戴花翎、手持红缨枪的千军万马在排兵布阵。

      整个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号称“八百里秦川”。我的家乡富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富平的北山上长满了花椒树,大唐太平盛世美味的生活肯定离不开它们,这些麻香味持续到了今天变为西安各种小吃广为流传。关中地区,有着上千年的花椒种植史,富平自古为花椒优生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生青熟红,大于蜀椒。”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关中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帝王的福地,也更适合人类居住。大大小小的花椒树,遍布了整个陵园周边,早些时候花椒树大多作为围墙使用。那些守陵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始终守护着陵园,守护着这麻香味,并将这麻香味世世传递、代代传承了下来。

      富平县更是古代皇家的乐园,“唐十八陵”富平占了五个。唐中宗李显定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懿宗李漼简陵,这五个唐朝陵墓均位于富平北山,自东南向西北呈现“W”形分布,都占据了不同的山头,分别叫做:凤凰山、檀山、金瓮山、天乳山、紫金山(又名虎头山)。这五座山和乔山峰峦叠嶂,远看连绵起伏有的和乔山相互连接浑然一体、有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它们相拥而立遥相呼应就这样沉睡了千年。

      富平县沿着东干渠南北分为北山区域和平原区域,北山属于乔山山脉,我们这一块的北山也称作“将军山”,因山顶建有秦朝大将军王翦的庙而得名。这一抹火红沿着将军山在蔓延着,想必这麻香味王大将军出征时肯定品尝过,这花椒的芬芳的麻香,美好的生活,跟随着北山传承了千年。

      我们村就位于延绵不断的将军山脚下,一个小村庄——雷村,沿着乔山富平北山西从梅家坪镇东至到贤镇是富平县花椒种植的发源地和量产区,而雷村地貌特征相对平坦,发展花椒较早,加上交通便利,便也成了沿着北山一带的花椒种植集中区和花椒交易中心。

      两千多年前,“秦椒”随着秦人自陇入陕,在古之频阳今之富平落地生根,因农历七月成熟,又与“秦”相“七椒”,它是“齐民要术”中的老齐椒,更是农历七月份采摘而得名,现在富平人说的花椒80%指的是齐椒。

      齐椒之色不红亮、但老品种的麻是名副其实的,果实中等大小,果柄较细为圆形。经晾晒后花椒壳开裂为两瓣,壳面皱纹为鲜红色,壳内呈金黄色,它较一般花椒粒大肉厚、麻味足、香味浓郁且持久,被誉为“诸料之王”。

      三伏天的七月,富平花椒采摘正当时。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家里的花椒树越来越多,摘花椒的人越来越少,每到这个季节,为了不让儿女操心,他们总是说到时候雇人摘花椒,但家中繁重的农活越来越成为我心头的牵挂。由于工作在浙江离家比较远,前些年孩子小忙于照顾,即使摘花椒时间刚好在暑假也一直没有回家帮助过父母。而今儿子十一岁,基本能够独立了,所以决定趁着暑假带儿子回家去体验老家的生活,好家伙事情一定下来,还没放暑假儿子就迫不及待的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说要回富平摘花椒。

      回家路上车一上东干渠,空气中就弥漫着浓浓的花椒味。路边、渠边、坡上逐渐看到了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的花椒树,渐渐的就进入了一个花椒树的世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花椒树。树上挂满了一枝枝、一朵朵、一棵棵火红的花椒,花椒的香味也越来越浓,麻味越来越重,那脚步离家就越来越近了。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映着花椒树连成了一片,火红的花椒树和晚霞分不清彼此,都晕染着那一抹红色,抬头望去有点睁不开眼睛,随之眼角突然变得有点湿润。隔着车窗看着久违的晚霞,日落西山的傍晚远景,仿佛又看到了三十多年前西坡、东坡、圪垯城有一群放羊的孩子在半山腰唱着“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放羊娃呀回呀么回家了……”有的手里拿着木头枪,头上戴着草编的帽圈子,有的拿着镰刀提着草笼,三五成群忙赶着羊边唱边回家。一颗又一棵花椒树伴随着一阵又一阵凉风此起彼伏,树枝相互拍打着在风中跳舞。像是召唤外地游子们赶快回家帮父母采摘,有的像在炫耀一年来父老乡亲们的硕果累累,更有的在树梢光着膀子(树枝摩擦树皮掉了)相互拍着手仿佛说自己就是火锅界的“二当家”。

      回到家进入村庄正值傍晚,大多数乡亲们都还在花椒地里忙碌着,并没有因天快黑了而结束一天的劳作。村口经常是村庄上邻里们一个临时聚集地,我老家离村口很近。在村口遇见了年长的大爷和叔伯,相互热情的打招呼、递烟、问长问短,都说多年不见我胖了;又说今年花椒丰收了,产量比较高;更有腿脚快的婶子三五步走到我家门口喊“嫂子,你家老大回来了,回来给你摘花椒了”还有人赞叹,怪不得昨天他妈就准备肉哩,他屋里的老大要回来。仿佛我们突然到家给邻里们也带来了活力,感觉沉闷许久的氛围瞬间变得舒畅了。说到花椒价格时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喜悦,眼神流露出憔悴恍惚的目光,感觉对摘花椒不屑一顾的样子,“哎,么价木”,“不够农药钱”,“还不如不摘”三言两语的议论着今年花椒的行情,好像有说不完的委屈和对花椒的不满,而似乎只有我这很少回家三十年没有摘过花椒的人才会认真听他们诉说衷肠,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无奈,他们似乎给蓄积很久了怨气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一会儿,我达(陕西方言父亲)、我妈回家了,天也黑了,进入家门儿子兴奋的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这里走走,那里转转感觉进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弟弟送我们回家,晚上还要赶去西安,达妈立即停下手里活给弟弟准备带去的东西:蒸的馒头花卷、磨的面粉、自己树上结的桃子,菜地里的韭菜、茄子、辣子、白笋瓜子,反正都是各种吃的。转眼间就装了两大蛇皮袋子,我给弟弟往车上一丢。晚上九点多我弟弟奔向了西安,为了梦想继续赶路。

      通过和父母聊天才知道,今年花椒大丰收,价格却降到了极点,采摘价格、晾晒、农药等费用除去,基本就是落个辛苦钱,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暴富只是个神话。但是没办法,靠山吃山、祖祖辈辈只能这样,这个我比谁都明白。没有好的政策引导,不进行花椒深加工,都是靠外来商贩定价这种模式延续了几十年,现在还是这样延续着,农民只能听天由命。

      而家乡农民的称谓已经被“椒农”所替代,大多数人都种植了大面积的花椒,整个村的耕地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够自己口粮即可,都种植了经济作物。随着“椒农”的产生,就产生了专门摘花椒的人“椒客”,这让我想起来三十年前农村的一种职业“麦客”,专门给麦大户割小麦的人,他们像候鸟一样,随着小麦不同时间成熟在不同地方而走动着,寻找着自己的生计。

      摘花椒其实不需要很大力气,也不是什么技术活,主要工具就是勤劳的双手,一个竹笼、一个铁勾搭。前提是指甲不能剪的太短,再就是需要有足够的耐性、韧性、能守得住寂寞,熬得住时间。首先是站立时间长,一般早上五点出发,基本都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农村人习惯了,两个馒头三头蒜或两根生大葱配白开水就是早饭,上午基本六小时,十一点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大家基本都回家休息;吃饭休息到一点起来做午饭,午饭后三点就出发,到晚上七点基本4小时。其次,下午比较难熬,必须顶着烈日、熬着37度以上的高温,难得的一点阴凉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主要是花椒树上长满了刺,必须防护好,大家都是全副武装,还要防止地里的蚂蚁、蚊虫叮咬,还要趁着天气晴朗赶进度。再就是,花椒树长得比较密,而且参差不齐,在树下转身比较难,手一直要抬着,有些树高一些,脖子要一直仰着,突然一下子不小心把花椒颗粒捏碎了,迸射出花椒水,突然飞入眼中,那真是“酸爽”之极永生难忘了。有经验的人眼睛紧闭十几秒,再睁开一会就好了,没有经验的,马上睁开眼睛用手去擦去揉搓眼睛,那样会麻的更厉害,时间更长,只要是摘花椒的人,没有哪个人能够幸免这种“待遇”。天气不好或者下雨,花椒摘下来是没多大用的,人们就停止摘花椒了,因为花椒必须一次性晾干,一次性晾晒不干颜色就不是亮红色,那样就是低等级的花椒,自然就卖不上好的价格。

      摘花椒的季节人们既盼望天气晴朗又害怕高温炎热,摘花椒就在这样的矛盾的氛围中持续大约一到两个月,椒农们是没有节假日的,除非天下雨或者持续阴天。由于我和弟弟妹妹都已成家,且在外地工作,家里地就都丢给我达我妈了。我达一直是惜地如金的人,西坡(天乳山)上的地角角、埝坢坢都摘满了树。山坡本来几乎没有平路,摘下来花椒拿回家也很费劲。儿子第一次看到花椒树,尝试摘花椒,一下子被刺到了,直喊叫“哦哦哦”痛死了,我达轻轻告诉我儿子,应该喊 “吠吠吠”那样就不是很痛。儿子信以为真,被刺到了也不大声喊,嘴里轻轻的“吠吠吠”就不会那么痛,一会就过去了。

      北方农村的点点滴滴对南方小孩来说充满了神秘,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各种好奇。大热的中午,拿一盒火柴,找到一个蚂蚁窝,追着蚂蚁烧蚂蚁屁股和翅膀能烧1小时,看到田里的蛐蛐、蚱蜢、花椒树上的知了追着跑,能追着玩半天。听着似懂非懂的方言到处撒欢,制达、雾达、啊达、前个、野个、今个、明个、后个、年四个、碟活里、四火、扎式、产活、嫑急、骚青的……。最让儿子感兴趣的是“怂”字,说怂能组成好多词语说起来也带劲:怂人、怂货、怂事、怂娃。我告诉儿子有个叔叔小时候用怂说的一句话:有个怂娃得了个怂病,找了个怂医生开了些怂药、吃了怂怂不顶,儿子听了哈哈大笑重复了好几遍。这笑声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场景,说这句话的发小历历在目,很多小伙伴一起捉蝎子、摘酸枣、笼火。儿子得知村上晚上有夜市,就盯着我带他去逛一逛。其实夜市也就是花椒交易区周边,晚上交易花椒的二道贩子和几个服务花椒贩子的大排档组成,儿子说好洋气啊,想不到农村还有烧烤和砂锅。街道变化很大,道路宽地面净,房屋新窗户明;市场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吆喝声伴随着烤牛羊肉、烤馍的味道,以及弥漫在空气中和椒农身上的花椒麻香味,一番热闹的繁荣景象。

      吃完烧烤回到家时大约十点钟,一路穿过村庄,村里很安静。劳累了一天的邻里乡亲大多数进入了梦乡,没有那么多的灯光、没有汽车的鸣笛、更没有喧嚣。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晴朗的天空星星在眨眼,路边草丛里的蛐蛐在鸣叫,为数不多的几个路灯散发着微弱的灯光,微风拂面心情舒畅,宁静的夜晚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在微弱的路灯陪伴下,一排排不知名的窑洞=在宁静中沉睡了,偶尔几声狗叫飘在村庄的上空,仿佛行路人渐行渐远。这就是一种情怀,乡土乡音乡情到处充满了温暖。我催着儿子,快点快点,明天还要帮爷爷干活,不能看手机了,洗漱快一点,早点休息。

      “天气不好,有点蒙蒙雨,估计摘不成花椒了。”早上五点就听见了我达跟我妈在院子里的对话。我达就决定带我去锄草,说不去锄草一个摘椒季节下来,花椒园的草就长疯了可不是好事情。说走就走,五点半两个人带着锄头和草帽子直奔西坡花椒园。沿路都长满了各种草,二十年前是不会这样的。我达说,现在不让散户养牛羊,草没人割了;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多地都搁置荒草蔓延。锄草时候,我达的性子还是那样急,觉得我刚干开始农活一样,指挥我先锄哪里,再锄哪里,锄把怎么拿不费力,锄头什么角度能把草锄干净还不至于锄很多土起来。不过和小时候不一样的是我都顺应着我达的思路,他怎么高兴讲我就怎么做,只为多听一听久违的唠叨,只为多一点陪伴和交流。我试探性地说:达,明年这些地不种了吧给你侄子去弄,你到西安你老二那里去。我达没有直接表态说不去西安,就说扔了这地就可惜了,肯定草长的人都走不进来,我人还能动再种几年。我没有敢说和我去南方,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锄的这块地叫“缠腰埝”,地有十多米宽,绕着山坡走向像一条腰带大致有百来米长。四十年前是荒坡,是我达利用空闲时间一铁锨连着一铁锨翻地,一䦆头挨着一䦆头开荒、倒棱、整平、弄了不知道多少遍,流了不知多少汗,才弄起来的平地,我达对这块地的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爱,爱的简单、爱的明了、爱的真切、爱的深沉。那一颗颗挂满枝头火红的花椒,就是他们勤劳和汗水的结晶,寄托着美好愿望。这就像多年漂泊在外的我对黄土的热爱、对花椒树的不变的感情一样真挚。

      站在西坡北望,正对面的巍峨将军山一端清晰可见,再望远处雾气腾空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将军山的背后就是黄陵县,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这里是秦人的发源地,充满着秦椒的芬芳,在这里绿色让生命奋发向上遥遥领先。祖祖辈辈就在这个山脚下生活劳作,繁衍生息,老一辈人怎么能离得开黄土地呢,怎么离得开花椒呢,这也正如我对花椒的感情一样真切。今年花椒确实丰收了,可是花椒的价格一落千丈,天空还是那个瓦蓝的天空,黄土还是那片厚厚的黄土,劳作的人们还是一辈接着一辈勤劳的椒农,他们不会辜负土地,耕地、育苗、施肥、修剪、喷药、采摘历经几个轮回,都将认真继续的做着重复的动作,就这样一代传着一代守护着花椒园,他们觉得花椒的价格不会永远这么低,他们必将满怀希望迎接来年的好收成,好收入!

      现在人们摘花椒和三十多年前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电动摩托车,都有自家的大花椒园,少则上百多则上千棵树;由于花椒树的数量年年增加,也可能农村劳力锐减,导致摘花椒时间持续大大加长。主要目前没有一种机器或者设备能够采摘花椒;再就是新品种树种的出现,使得世代椒农不停对树种进行更新换代,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还有农药以及现代化园林管理技术的应用,自动打药设备的出现,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打药的效率;大量烘干设备的烘干机、烤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广大椒农依靠天气晾晒花椒的传统模式,对花椒晾晒和筛选是一个颠覆;自动化花椒筛选机的应用以及不断改良更新,给大批量处理花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两点是三十多年前晾晒和拾掇花椒效率的几十倍,这也是富平年产1万吨高质量花椒的重要原因。

      富平花椒是富平人民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近二十年来富了大部分椒农,带动广大农民摆脱了困境,一部分逐渐实现了富裕的生活。但是由于手工采摘方式及深加工的短板,还不能将花椒的自身优势最大化,还存在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品牌意识等等问题,阻碍了富平走向更广阔更远的市场。需要从规划种植规模、多个销售渠道,科技兴农政策具体实施和落实,以及结合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去寻找乡村振兴政策下富平花椒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毕竟市场经济,供大于求就会造成滞销,滞销的结果价格剧降,椒农入不敷出,大家盲目跟风就造成今天花椒价格低到冰点,广大椒农收入大大减少,一部分人不得不挖树转产。渴望家乡人们人才辈出,能给椒农寻找一条光明大道,能够把富平花椒产业做强作大再创辉煌,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拥有自己的专利和品牌。

      快乐忙碌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原计划走亲访友看望长辈、去看看小时候的学校和老师们、再去约上三五个好友聊一聊顺便喝点,但都由于摘花椒成了泡影。只能默默的祝福他们,轻声说声抱歉,祝愿大家安康顺利,期待春节有机会再见面了。离乡的行囊总是越来越重,浓浓的麻香味难以去除你的笑容;儿时的光阴已被重重火红的花椒淹没从此不能相拥,飞逝的时光何处寻觅你的影踪。

      “北大街是我们相遇的地方,西大街是我们分手的地方,东大街是我们逛过的地方,南大街让我们留恋时光”伴随着方言音乐我们出发赶往西安机场,辗转浙江。临走前,望一望家乡的方向,想一想家乡的花椒树,粗狂低矮的树形,黑灰色皲裂的树杆,浑身长满让人烦恼的大大小小的刺,长着火红的麻麻的果实,采摘时让人百般折磨、万般喜爱的心情,眼角不由得蹦进去了一滴花椒汁,瞬间湿润了我的眼眶。花椒树耐旱的品质、朴实的外形,不怕风吹日晒,充满顽强积极的生命力;结满花椒的花椒树蕴含着火辣辣的激情,更散发着浓浓麻香的生活气息,这也是富平人的特有的品质和天性。

      回到浙江,我意味深长的道一声:家乡的椒农门你们辛苦了!曾在梦里深深的祈祷,经过重重的轮回,又需要用多少的期盼才能再与你重逢;又是一年花椒红,又见富平高原花椒红,情义还是当年那样浓。这一生都忘不了这个麻味,这一辈子都爱这个香味,永生记得家乡有一群不辞辛劳、顶着烈日每年七月都采摘花椒的人们,记得渭北高原上有个产花椒的地方叫富平。我是富平人,我骄傲,加油富平!

      又是一年花椒红,昔日年少的我们在花椒树下的约定终究成了无尽的思念,偶尔回忆青涩又惆怅;又是一年花椒红,曾经年少的我们携手走过花椒园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又是一年花椒红,当初年少的你我那些欢声笑语随着西北风吹向四面八方;又是一年花椒红,而温暖的记忆犹如花椒的麻香味刻在心中永远清晰可见;又是一年花椒红,风吹树梢连着树根根,花椒叶和面香死个人,火红的花椒火热的情,浓浓的麻香心里头明。

      又是一年花椒红,家乡情深意更浓,万水千山总是情,富平花椒伴君行。

    【审核人:雨祺】

        标题:散文||又是一年花椒红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9801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