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倪胜章:莲池地名旧闻

  • 作者:可可西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08 15:17:17
  • 被阅读0
  •   莲池,古代是一方大集,历史上时属沈丘,时属项城。清乾隆十一年《沈丘县志》卷之二《地理志·古迹》载:“莲池,去县西北三十五里。明正统间(1436—1449),黃河流从此地出莲,故名。今为莲池集。”又卷之三《建置志·集镇》载:“莲池集,治西北三十里。系单日集,有轮会。自六月初四日起,至十一日止;自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九日止。”莲池一名自明代正统年起,距今已有约580年的历史。有关莲池地名,旧书偶有所载,民间也有不少旧闻趣事流传。

      一

      清代牌甲制度下的莲池牌

      莲池,古为村寨,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清乾隆十一年《项城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关梁》载:“莲池渡,县(指当时的项城县治,今项城市秣陵镇老城。下同)正东五十里。”说明莲池村寨在清初甚至明代就有了,这里临河、有渡口。清宣统三年《项城县志》卷之五《地理志·里牌》载:“莲池村牌,464户,2724口。”又《寨堡》中言:“莲池寨,城东北五十里,创修失考。咸丰元年(1851),沈丘千总高金辂重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沈丘增贡高骞、县丞范锦芳、邑监生范锦袍重修。有集。”高金辂、高骞、范锦芳、范锦袍应该是莲池本地人氏,且高姓、范姓,世为莲池旧族。莲池当年不仅是村寨,还是个集市。另,宣统三年(1911)县志卷之一《舆图·八十八牌分图》上《莲池牌图》标注:莲池牌,东邻沈丘界,东南邻西清凉牌界,南邻胡村牌界,西邻柳杭口牌界,北邻旧县集牌界、徐张庄牌界。境内有郑湖、龙湖沟。可以看出,莲池牌除东面是沈丘地界外,莲池牌及周边的旧县集、徐张庄、西清凉寺、胡村、柳杭口等牌隶属项城县。莲池牌当时下辖的村寨有:牛营、小韩营、张庄(以上3个村子为寄庄)、耿楼、文殊庵、范营、衛(魏)营、碓碓营、斋公营、大段庄、小段庄、常李营、王岭、鲍庄、周胡同、程营、萧营、涂楼、大涂营、邢楼、小涂营、新桥王庄、郭庄、陈寨、南程营、二院庄等,面积与今莲池镇的面积相差不了多少。

      清末,项城县下设的“牌”是行政单位还是户籍单位?今人分辨不了,但又不同于保甲制的牌。据《清史稿》所载,清代牌甲制的基本内容是:“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所往,入则稽所来。其寺观亦一律颁给,以稽僧道之出入。其客店令各立一簿,书寓客姓名行李,以便稽察。”乾隆二十二年(1757),更定十五条,规定“直省所属每户岁给门牌,牌长、甲长三年更代,保长一年更代。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赌具、窝逃、奸拐、私铸私销、私盐、晒曲、贩卖硝磺,并私立名目、敛财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随时报明,门牌内改换填给。”其要义是:凡州县城乡皆以十户为一牌,设一牌长;十牌为甲,设一甲长;十甲为保,设一保长。具体编制办法是以户为单位,每户给一印牌,牌上书写户长之姓名及丁口数量,随变化而随时更之——这也许是“牌”这一行政层级名称的由来。主人外出要注明所往地点,外来人留住要说明其所由来。牌内如有住户移出移入,随时在印牌上进行变更并层层报官。寺院、道观等宗教公众场所,一律颁发印牌编入牌内,僧道出入也要纳入编户登记,即便是荒郊山野的棚民、江河湖海水上漂居的疍户,亦按户编册。明令客店要实行严格的登记备案制度,设立登记簿登记寓客姓名及所带行李。清制还规定,牌长、甲长三年换一次,保长一年换一次。

      牌,从清初至民国早期,一直是县以下农村地区的一级行政管理组织,是整个乡村管理体系最基层的一环,虽然所辖范围随时代变迁而盈缩不定,但作为封建统治集团治理国家的基层权力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实行了大约三百年的时间。而清代项城县下辖莲池牌,则是个特例,因为他管辖的户数超过了牌甲制的规定,面积差不多与一个区乡大。由此可见,清代的莲池牌,除正常的管民料民职能外,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户籍管理和治安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

      莲花仙子与莲池地名

      “莲池”之地名,据说是源自一个开满莲花的大水池子。

      莲池,这里原来是黄河故道。在很久以前,滔滔黄河流经此处,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水流速度变缓时,致使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逐渐淤塞住河道,从而使黄河一遇大雨就溃堤决口改道,发生洪灾。后几经治理,黄河又复归原河道,今莲池这里便成为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泊。后来,湖里逐渐长满了莲藕,一到春夏季节,绿油油的莲叶一望无垠,满眼翠绿,充满生机。姹紫嫣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扑鼻清香,随风飘荡,令人心旷神怡。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有不少文人墨客曾来这里游览观景,吟诗作赋。

      后来,这里湖水逐渐消退,变成陆地,只有比较低洼的湖心地方依然有水,还生长着莲藕。周围都干涸了,这湖心就变成了一个大坑,就像一个很大的水池子。池水清清,莲叶田田。水退人进,后来这池边就住上了一户人家。这家有个老人,他有会磨豆腐的手艺。为了劳作方便,就靠池边建了一个豆腐坊,天天打池里的水用来磨豆腐。

      有一天,他发现昨晚打得满满一缸水,到天明却干个底朝天。他心里很纳闷,仔细察看缸的各个部位,连一个裂纹也没有。再询问家里的每一个人,人人都说没动过缸里的水。老人也没有太在意,当晚他又打了满满一缸水,可到第二天天明一看,缸里的水又没了影子。这次,老人越发感到奇怪了,他一定要探个究竟。这天晚上,老人不动声色,像往常一样又打了满满一缸水。半夜时分,他轻轻地起床,悄悄地藏到一个隐蔽处,想看看究竟是一个什么怪物喝干了缸里的水。到了后半夜,他看见藕池里突然“咕嘟咕嘟”地翻起很大的水花来。又过了一会儿,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随着风声,一个形如牛状的怪物从藕丛里蹿上岸来,它慢慢地走到水缸边,“吱溜”一声把水缸里的水吸个一干二净,随后一跃,又钻入池里的莲花丛中。老人这时才明白,原来是一只水牛精呀!到了天明,老人就拿着铁钩和木棍,对着池里的莲花丛又是钩又是戳,嘴里还嚷嚷道:“你个精怪子,我非把你钩烂戳死不中,看你还敢偷喝我的水!”可是,不管老人使出多大的劲儿和使用啥办法,怎么也弄不出来那怪物。此时,恰好一个长途跋涉追赶风水的山西籍老风水先生走到这里,见这个老头累得呼哧呼哧地在捣鼓莲花,感到很好奇,就上前询问。老人把事情原委都告诉了那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仔细一看,立马制止老人,说道:“老大哥,千万动不得!你是不知道,这莲藕是修行千年的莲花仙子,那灵物是莲藕所生,是莲花仙子上天庭聚会的坐骑!也是莲花仙子的保镖、看门神。这里原来是一片大湖,现在湖水没有了,只剩下这个大池里的水,这可是莲花仙子生存的命根子,你天天取她的水用,她怕你把水都用光就没法生活了,所以才叫那灵物出来把你打上来的水又吸了回去。”老人听风水先生这么一说,方才明白那怪物为什么天天要喝干他打满的缸里的池水,从此再也不敢取这池里的水磨豆腐了。

      那位风水先生知道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也就在池边择地而居。他说:“洼地为坑,坑小曰池。池中生莲,就是莲池。”风水先生就给自己住的地方取名为“莲池”。

      后来,这里住户越来越多,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落,而那池水一直未干,“莲”在池里生长得也更加旺盛。“莲池”这个名字就作为地名被沿用下来了。

      三

      文献对莲池圣憩碑的记述

      在莲池民间,传有孔子困于陈蔡时,曾路过此地,留下典故,故有圣憩殿、圣憩碑之说。唐朝曾有一皇帝路过莲池,撰有《莲花赋》。明代有一皇帝曾在此观看莲花,并作诗一首,故得此名。这种种美丽的传说,史料无从查证。但在清宣统三年《项城县志》卷之十六《丽藻志·五》中,有一篇杨凌阁《圣憩碑书后》的记文,印证了此类传说的可信度。记文如下:

      咸丰间,皖匪倡乱,项东莲池镇筑寨掘地,得一碑,大刻“圣憩”二字,不详何代何人所为,洵可异也。意吾圣人,当日自陈适蔡适楚,或憩于此。后人思之,亦如甘棠之颂召伯欤。虽是否未可知,而古碣沉埋不知几千百年,其真好事者为之,抑必有自来也。呜呼!丰城剑气,精光且不可掩,况圣迹所留,山川生色,岂虚此一出乎?时续修邑乘,因书数语,以俟来者有考焉,如曰藉先圣之重,以为一邑光,则又何敢?

      记文讲:清咸丰年间(1851—1861)捻军起义,为防范捻军,莲池在筑寨挖濠时,挖出一块古碑,上书“圣憩”二字。杨凌阁认为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前往蔡、楚,曾在此休息,他把这块圣碑比作“如甘棠之颂召伯”。“召伯甘棠”,是一句文言词语,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这是首怀念召伯的诗。蔽芾:茂盛的样子。甘棠:一种乔木,梨属。茇:止息。败:毁坏。憩:息。拜:通 “拔”。说:通“税”,停留;止息。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4公里处的召亭村。召公祠旁生长着一棵茂盛的棠梨树,三月花如白雪,八月果实累累,风景秀丽迷人。西周大政治家、文王庶子召伯,辅佐成王时,外出巡视于此,在棠树下休息,有人向他讼诉,召公当即进行判断处理。他这种爱民行为深受人们爱戴,过后,人们看到这棵棠梨树就好像看到召伯,把这棵树看成是召伯的象征,纷纷歌咏以示怀念,因而这个村庄就叫做甘棠。杨凌阁用甘棠之颂召伯来比喻此碑之颂孔子,足见其尊孔崇儒之情。

      杨凌阁在记文中还引用了成语“丰城剑气”。“丰城剑气”,原指宝物是无法埋没的。据《晋书·张华传》:传说在吴灭晋兴之际,尚书张华发现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在豫章郡丰城。于是,张华任命雷焕任丰城令。雷焕到任后,于狱中挖出宝剑两口,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斗、牛之间紫气也就消失了。当时雷焕在丰城监狱中挖出宝剑时,突然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杨凌阁用“丰城剑气”来形容圣憩碑,虽沉埋几千百年,但圣碑是无法埋没的,一旦挖出,如丰城剑气一般,无法掩住圣碑的光芒。况且这里留有孔子的圣迹,莲池由此而荣耀生辉,故而有必要载入县志,以便后人考证,更是对大成至圣先师的一种敬重。

    【审核人:雨祺】

        标题:倪胜章:莲池地名旧闻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9750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