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带到城里来的“小黄”

  • 作者:南山采菊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12 20:39:50
  • 被阅读0
  •   带到城里来的“小黄”

      “小黄”是我家几十年前养的一条浑身黄毛的土狗,它是我和小妹从乡下姑妈家带到城里来的。“小黄”来到城里发生了好多事,它的故事便从乡下便延展到了城里。

      事情已过去五十余年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小黄”到城里,和我们从乡下返家的路都很艰难。那年我和小妹在乡下姑妈家住了不少日子,但我不想回城,可小妹水土不适,全身发痒,满身都抓起了红疙瘩,有些疙瘩还化脓了。姑妈熬了草药水给她擦洗,好不容易结了疤,可时而又发。我不敢隐瞒”军情”,写信如实告知了父母。父亲来信:立即回家。姑妈不敢怠慢,我却好拖歹拖,直拖到端午节,翻过玉龙山,到小叔家吃了粽子,可我和小妹却无法回家了——重庆武斗越“斗”阵仗越大,听说坦克都开到大街上了,从大足到重庆的长途客车也停开了。我听了心里为小妹着急却也有点窃喜:这下又可以在乡下自在了。于是我们又从山这边回到山那边的姑妈家。但这清静日子不多久就结束了。平时对我们不管不问只知道忙工作的父亲,这会儿也我们如何返家费尽心思。也不知他使出什么“奇招”,把见天不着影的红卫兵小头目——我哥,从学校的“兵团司令部”硬拽回了家。平时凶巴巴的哥,这回竟乖乖地按着父亲画的路线图,徒步一百多里来接我们姐妹,真是破天荒!那天晚上姑妈家装粮食的柜子成了哥儿的床,他隔着蚊帐给我讲了好多城里新近发生的事.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哥儿竟懂得那么多,他不过只比我大两岁,一个地地道道的“初67”。

      第二天我们要走了,从山那边带到山这边的“小黄”,这时还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绒球”,非常可爱,早已成为我和小妹的“极宠”。我们当然要带它到城里去。听说铜梁偶尔有到重庆的班车。于是我们在姑妈的带领下徒步十多里来到这里。挤了半天终于买到当天的车票。“小黄”被藏在两三个巴掌大小的布口袋里,但它总是伸出脑袋,两只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上车时使劲往里按它的头,它却使劲往外伸头,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还好,它只是无声抗议,一路上吃着给它准备的干粮而悄无声息。

      回到我家,“小黄”的到来和小妹满身的疤疤,都成了家里的大事。母亲立刻下令:这几个月不准买酱油吃;而“小黄”却马上成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新宠”(不过那个年代还不时兴这个词),很快融入了我们这个家庭:深夜一有响动,它就发出“警报”;看完坝坝电影回来,它总是蹲在门口摇尾乞怜,然后扑上来与你亲热;白天如果小弟与别人打架,它又冲锋在前,死死地咬住对方的裤脚却不“动武”;小妹哭了,它会悄悄蹲在旁边轻抚她的衣角以示安慰;再后来它成了这周围团转的“明星”,甚至我家的地位都跟着提高了。早先父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贴了不少大字报,少不了有人在我们背后指指点点,一些不谙世事的邻家孩趁我哥不在时也常常起哄。打来了“小黄”,情况开始变了,邻家孩们巴结我们还来不及,哪里敢小瞧咱家。于是时不时有人送来几根骨头,或端来一点残羹;有的为了能逗逗“小黄”,还想出各种“招数”和我们套近乎,比如给我一串算盘珠子,给小弟几张精美的玻璃糖纸或者高级香烟盒。特别在“小黄”的艰难岁月,多亏这些小伙伴四处打探,及时通风报信,它才躲过了一个又一个劫日。当时重庆武斗“轰轰烈烈”,随着武斗的升级,又成立了红卫兵打狗队。这时哥儿又不知到哪里“战斗”去了,仍旧见天不着影。小学毕业后无书可读的我,是家里的老二,就担当起家里两大重任:一是组织弟妹们像别人家里一样,在房屋后面的岩壁上打防空洞(重大松林坡坚硬的岩层很适合打防空洞)。白天大人上班去了,但家家都传出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和孩子们来来回回搬运碎石的忙碌身影,可谓全家皆兵;而夜里枪炮声密集时,还真有好几次我们家家都躲进了自家挖的初具规模的防空洞。二是和打狗队展开游击战。一旦头戴钢盔手持钢钎的打狗队出动,我家总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情报,于是马上把“小黄”召回,藏到防空洞。或许因为战绩不佳,打狗队后来改变了策略——牵着汪汪叫唤的狗作诱饵,我家“小黄”的智商就不够用了,总是大声迎合。我则以变应变,改变战略——藏不了就跑。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我就飞快地把“小黄”装进麻袋,用绳索扎紧袋口,放进背篼,背起来就往母亲上班的地方跑。好几次“小黄”都命悬一线。再后来,打狗队发布了严厉通告。形势越来越危急,眼看“小黄”就要给我家带来大祸了。母亲求父亲“出手”,不成,又转而叫我哥这位“男子汉”。我哥哪里肯(我琢磨他准是没那个胆量)。好不容易找来据说杀猪都干过的魏老伯。

      打狗那天,一大早我哥就阴沉着脸出去了,我父亲照例去忙工作了。门外里三层外三层挤满看热闹的邻居。魏老伯选中房前一棵大树,绑上一条粗绳,然后套住”小黄”的脖子,伸出手中的尖刀……,刹那间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小弟急得直跺脚,我和二妹都用双手使劲地蒙住了眼睛,母亲也不知到那儿去了,只听得“小黄”一声声“汪汪”的惨叫,好像在向我们求救……突然听得大家“啊”的一声,我睁眼一看,情急之中连魏老伯都失手了——没刺中“小黄”的要害,竟让它挣脱掉了绳索,带着脖子上血淋淋的刀伤,跑了。人们吓得四处散开。“快关上你家的门!快关上你家的门!”魏老伯一边声嘶力竭地喊,一边拿着一根粗木棒追了去。我家“小黄”绕着我家前后几排房子跑了一圈,最后停在我家门口(我们一字型排列的十家,家家门口一样,“小黄”从来不会认错门,这次也一样),使劲用前掌推门,可房门紧关,它只好无力地蹲下,伸着长长的舌头,大口喘着气,勉强挺着鲜血直流的脖子而无处藏身。至到今天我都还记得当时它那无助的样子和哀伤的眼神。这时尾随而至的魏老伯举起了木棒,狠狠一击……可怜的“小黄”,倒在了我家的门口。

      后来的事我都不好意思说了。那鲜美可口的狗肉汤竟使我们暂时忘掉了失去“小黄”的悲伤,也使分享的邻居津津乐道。惟有傍晚才回家的哥,绝不沾一口——母亲特意留给他的那碗,狗肉比我们的多,可他一个连瞧都没瞧,后来全被我们弟妹几个分而食之。不知我哥的“绝食”是对我们这些“无情无义”的人的蔑视,还是对有情有义的“小黄”万般不舍,或许由此对他正热衷的“战斗”渗入了那么一点点悲情。总之没有了“小黄”,哥儿沉闷了许多。不久他当兵去了,连父母都不知道这个年龄不到的混小子究竟使了什么招;更没想到连狗都不敢打的哥儿在部队还常获嘉奖,再后来竟成了咱家的“杨门虎将”。不过这是后话。总之没有了“小黄”,我家的日子也清冷了许多,但外面的世界仍是那么闹腾,更令人伤心的是,邻家的小伙伴又开始疏远甚至经常骚扰我们姐弟。我这个“老二”只好硬着头皮担当起弟妹们的“保驾”,心里却老在想,要是“小黄”还在,那该多好!

      不经意间撬开了尘封的记忆。从乡下来到城里的“小黄”,在那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悲、乐,难道仅仅是儿时的趣事?

      (2015年回到小黄出生的乡下,拍了几张老院子,发文前又P上“小黄”,当然这是别家的“小黄”,权当回忆那段日子。)

      写于2015年4月15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带到城里来的“小黄”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140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