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唐德文:“石蟆”地名的来历

  • 作者:老谷子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08 00:10:38
  • 被阅读0
  •   “石蟆”地名的来历

      唐德文

      根《江津乡土志》及《石蟆镇志》记载,石蟆于元末建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清初,江津全县编为三个里,即笋溪里,杜市里,思善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每里又分编四单,共编十二个单,后又改为十二“都”,“都”下设“甲”(相当于后来的乡),石蟆隶属思善里十都八、九、十甲。

      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乡镇自治会,全县划为十六个区域,设立十六个镇乡,将“都”政为镇乡。十都改为“石全镇”,团务办事处设在稿子场。辖石蟆、稿子、石盘、塘河、太平、双龙、兴隆、三和等八个场镇。场镇以下编为“团堡”,石蟆地区编为六、七、八三个团堡。民国初期,沿用清制,隶属未变。

      民国十年(1921年),撤都改设为十三个区,石全镇改为十区、仍然辖石全镇所属场镇。稿子属于十区,区下面编为十个“团”,团下面又设“甲”(相当于后来的保),石蟆地编为六、七、八三个团,(六团管辖七个甲、七团管辖九个甲、八团管辖十个甲),稿子属二、三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分区设署,全县共设立五个区,当年废团甲制,实行保甲制,石蟆地区将原来六、七、八团辖区改编为二十六个保,设为“石蟆联保”,属于三区,区署设在白沙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改设乡镇,全县共设立五个区三十个乡,石蟆设乡公所,管辖石蟆、羊石两个联保,下属共二十六个保(石蟆十六个、羊石十个保)。稿子乡公所,管辖稿子、塘河、二溪三个联保,仍然属于第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设为五个区,增设为六十八个乡镇,原石蟆、羊石联保分别设乡后,石蟆乡公所仍然管辖原来的二十六个联保,稿子乡公所仍然管辖稿子、塘河、二溪三个乡,二十三个保。保下设甲,一直沿用到建立人民政权为止。

      1949年12月,江津县划为10个区,石蟆为第四区,区公所设在石蟆场。管辖朱沱、九层乡、转龙乡、羊石乡、二溪乡、石蟆乡、稿子乡。废除保甲制,实行村邻制,将保改为村,改甲为邻。

      1951年,全县设14个区,石蟆为第四区,区公所设在石蟆场,辖石蟆乡、羊石乡、二溪乡、稿子乡。

      1953年,全县设19个区,石蟆仍然为第四区。区公所设在石蟆场,辖石蟆乡、羊石乡、二溪乡、高滩乡、仙鱼乡。

      石蟆场为什么而叫“石蟆”呢?原来他是因一块大石坝而得名,

      在现在人称“石蟆老三角坝”的背后,原来有一块大石坝酷似青蛙,当地农民俗称“蛤蟆石”。石坝呈东西向。石坝西面有三块奇怪的石头,酷似青蛙的嘴巴,上下嘴巴中间有一块小石头,,酷似青蛙嘴巴中的舌头,石坝两边前后有四条大小不等,但又对称的石埂子,前边两边的两根石埂小西,后面两边的两根石埂要大西。酷似青蛙的四条腿。石坝后边(既东边)有一口井,过去,井水不管是多少人饮用,但是终年不会干,不管天有好干旱,那井里的水都是满满的,况且非常清沏。所以人们就给它取名“蛤蟆井”,在现在的邮政局旁边。

      可惜在70年代,石蟆乡在搞在办企业时,修建氨水池,石匠为了方便取石料,把石坝前面的蛤蟆嘴巴打掉了。后来又因为搞城镇建设,又在石坝的两边和尾端都修建了房屋,现在还可以看到中间一块光石坝。整个“石蛤蟆”的形象全部都被破坏了。

      所以,石蟆的地名就因“石蛤蟆”而得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唐德文:“石蟆”地名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11268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