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墨村自述(一)

  • 作者:盐如玉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1-07 11:50:50
  • 被阅读0
  •   我出生于豫东平原周口地区沈丘县槐店镇,淮河支流沙颍河和蔡河在此处交汇。这里四季分明,属于所谓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之地也。

      追古述今,周口地区可谓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周口地区古代有陈国,项子国,沈子国等等。《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

      周口大地历史上英杰辈出。伏羲、女娲、老子、陈亢、陈胜、吴广、汲黯、蔡衍、黄霸、甄权、袁安、袁绍、袁术(袁氏家族)应劭、应詹、应瑒(应氏家族)、周兴嗣、谢安(阳夏六谢)、陈抟、符彦卿、韩弘、沈伦、王保保、徐世隆、顾佐、轩輗、李梦阳、窦画村、袁宝恒、袁甲三、袁世凯、袁克文、袁家骝、张镇芳、张伯驹、李鸣钟、吉鸿昌、吉星文、田镇南、黄维刚、朱丹陛、李子纯、王广建、李干公、严图阁、胡蛮、侯香山、欧阳挺等。近现代名人很多(此处省略五百字……)。

      最值得骄傲的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沈丘县窦氏人丁兴旺,除槐店街外,乡下许多村庄也是以窦姓命名,窦寨、窦庄、窦门、窦竹园、五里窦、窦楼……等等。此地窦氏始于来祖窦鉴,窦鉴是明朝永乐年间,率族人由山西大槐树迁居于槐镇,屈指算来五百年矣。及至清末,我高祖窦画村(窦书成),人称窦拔贡。当时名士“项城三杰”,窦画村、王丹君、高老勉。民谣曰,“老勉不如丹君,丹君不如画村”。

      袁世凯的叔叔袁宝恒赠窦画村对联“园中草木春无数,笔下波澜老欲平”。上联题“画村老伯大人属”,下联款“筱坞侄袁宝恒”。典型明清馆阁体书风。对联至今保存于窦氏族人手里。窦画村的学生为纪念窦画村,修筑房舍,后成为沈丘“窦氏宗祠”。“窦氏宗祠”后面是大菊园巷。

      祖上世居槐店大菊园巷,据说房舍几节院,以教私塾为主。我是没有见过,我出生时刚从老宅搬出。爷爷窦励初,人称“窦老励”,文笔好,唱礼闻名。曾任项城第四区区长。爷爷为王氏宗族手写的“王氏族谱”,蝇头小楷,字字珠玑,至今流传于世。前些年访到王氏族谱,拍照留存。我没见过爷爷,爷爷过世较早。

      父亲窦振中解放前教过私塾,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回到地方商业系统做会计,兢兢业业。业余书法绘画养花样样好。父亲曾对母亲说,搁在清朝,考个秀才没问题。母亲笑说:什么秀才?是青菜。

      我小名“心安”,大名“窦中亮”。姓窦的不乱辈,我是“忠”字辈。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排行最小。舞文弄墨受父亲影响较深,大哥练过书法,二哥练过绘画与书法。小时候虽然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写写画画的家庭氛围还是蛮有意思。

      记得家里挂的四条屏有仙鹤,老虎,小鸡等等。母亲笑说,老虎画的像羊筒子,仙鹤脖子直直的像拽着的。槐店西边大王楼大姑家后墙挂的四条屏【朝阳沟】,也是父亲画的。

      家里流传下来的字画碑帖、靴子红缨帽都有,父亲说每年都会趁好天气拿出来晾晒。据说破四旧立四新还是什么时候,被县里抬走四大箱,后来都下落不明。最后幸存的书法绘画仅有十件左右留下。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拮据,父亲一个人工作,母亲一个人在家照顾四个孩子,父亲工资与口粮往往不够吃。有时,口粮接不到下月,已经断粮,哥哥姐姐放学回来,母亲做饭,掀开面缸,见底了,这时母亲拿着面瓢去后面邻居借面。有一次,母亲照例去后面尾巴二奶家借面,刚走到胡同转弯处,与一个人迎头相撞,那人擓的红薯散落一地,母亲一边说对不起,一边帮拾起。抬头一看,原来是舅舅给我们送东西吃……。

      那年月农村亲戚上街赶集,没少给我们带些地里产的东西,使我们不再挨饿。母亲对我们弟兄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要忘了你们亲戚。

      春节前腊月年集,父亲会买回红纸,裁成条条,写成许多春联,我和二哥拿到街上去卖,赚钱贴补家用。父亲写的行书有个性,自然舒畅。记得常写的句子都是些吉祥话,什么“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虎踞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等等。

      小学时喜欢画关羽赵云等骑马舞刀的大将,画的哪吒三太子尤其好。初中时,母亲脑溢血意外去世。早上上学走,母亲给我煮个鸡蛋的,中午放学回来已经昏迷。晚上,母亲的离世,使我哭了好几个晚上。

      学校里,我看黑板模糊,当时也不知道是近视,踏入社会后才配眼镜。上课老师讲台举书朗诵,我在下面画老师速写。印象深刻的是画化学老头(学生给化学老师取的外号),老师手拿试管讲化学实验课,尤其老头吸顶的脑袋画的最生动。

      小学到初中从未留过级,只是到了初三,除了绘画有进步,学习是每况愈下。赶上父亲将要退休,过完春节我决定不去学校了,选择上班也许比较好。

      1984年,十四岁,蔡河里觅食的鸭子,洗衣服的妇女,家里养的月季花都是写生对象。那时炭笔画的速写至今保存着,现在看来,画的线条流畅,结构准确挺专业呢。确切的说,我的艺术生涯是从十四岁开始的。

      上班几年,营业员,采购,下乡要账,什么都干过。上班休息时,照例东跑西颠写生作画,南边跑到莲池乡,北边甚至跑到淮阳县太昊陵。

      北郊乡烈士陵园北边有个九大中学,是常去蹭画的地方,当时这里有个美术班,李志文教的,学生有石腾龙(石仁义)、普小燕、王白玉......等,学生大多和我年龄相仿。

      本来,过去画,谁也不认识,就那样蹭,这里美术教学条件在县里应是最好的,有石膏像之类的专业道具。在这里陆续画了大卫、小卫、马赛等。虽然不是学生,李志文老师看我画的石膏像素描,还是耐心的指导呢。

      值得一谈的是十七岁那年,用炭笔在光滑而厚实的旧挂历背面,临摹了一本世界人物画速写素描集,包括安格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库尔贝、丢勒等西方绘画大神的素描。同期,四处写生,画了大量速写以及水彩,各种对象都有农民、驴子、牛马、妇女小孩、建筑风景等等。此一时期写生画落款笔名大多是“豆孜”。

      二哥当兵退伍回来,临摹了一些大开本的素描画,线条很精致的人体素描。他很自信,认为我画的不行,线条不精练。

      要不,比赛试试?兄弟二人同时画父亲肖像,看谁画的像,画的好!于是,在冬日的阳光里,父亲身穿棉衣,头戴棉帽,围个大围脖,端坐在藤椅上,让我和二哥画。

      我先是用钢笔画,抓比例,抓神态,然后用碳铅笔深入丰富,线条自由,不计工拙。一会儿,都画好了,对比之下,二哥的特点是线条潇洒流畅,但是造型神态失真。我画的则是线条虽然粗糙,但造型生动传神。后来,父亲在我画的肖像上题了字。通过比赛,这下二哥算是服气了。

      二哥当兵回来带回一把”凤凰牌”吉他,我弹吉他是跟二哥学的,加上看书自学,后来二哥说我演奏超过他。多年后,二哥说我弹吉他耽误了作画。我却觉得不受影响。

      八九年,我还在站柜台。北京发生暴乱,民运分子煽动学生试图颠覆政府搞乱中国,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结束动乱,恢复了秩序。作为年轻人,我对学运依靠西方支持搞事的做法是反感的。多年后回头再看,那年头东欧巨变,苏联轰然倒下,虽然实行所谓西式民主,那些国家至今恢复不了元气。当西方弹冠相庆搞垮社会主义阵营时,中国以稳定的步伐在默默发展,默默壮大。

      我在网上及各种场合也不避讳,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支持国家稳定发展,支持国家改革开放,支持国家反腐倡廉,支持国家强军,支持国家关注民生等等。一句话,国家动乱,人民必然遭殃。国家稳定,人民就会休养生息,中国逐步实现国富民强也是必然的。

      工作数年,作画,弹吉他。慢慢感觉上班没前途,就辞职,随电声乐队草台班子下乡演出。

      1992年夏,在县总工会举办“民谣吉他讲座”。白天与石仁义一起画广告海报,晚上走街串巷张贴。我画的海报,是一把大大的电吉他斜置画面正中,配以简短文字介绍,内容时间地点说明,远观效果挺抓路人眼球的。

      吉他班学生男男女女,年龄有比我大比我小的,以及同龄的老同学。教授以民谣弹唱为主,兼小独奏曲。我自己编著民谣吉他教材,十几页,包括识别六线谱、简谱,各种指弹节奏型,各种和弦指法、弹唱曲目、独奏曲目等内容。复印好,人手一本。

      吉他班的时光是快乐和美好的,传授给学生吉他演奏技法,与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带学生登上县电影院舞台,演奏《梁祝》。结业时还组织沙颍河泛舟,野餐摄影,不亦乐乎!以琴会友,年轻的“窦老师”交了一帮学生朋友。

      县新华书店的美术类书籍不多,曾经买过胡问遂主编的”书法字典”,“素描技法”等。有时趁哥哥出差,捎回”油画技法”等书籍。

      通过自学,素描、水彩、国画、油画皆有系统研究,以室内蔬果静物和沙颍河两岸为素材,画钢笔画、炭笔画、水彩画。油画临摹学习安格尔的贵族女人及鲁本斯的人物。油画写生了中原的向日葵,国画方面临摹学习了范曾先生的简笔人物,以及刘继卣先生的人物与走兽等。

      期间,经常怀抱习作找地方名家程万鹏先生、时全兴先生请教。

      辞职之后,做了一些各种各样的事情,春节前,与朋友去武汉汉正街进门画春联、明星画片回来在街头路边摆摊卖。当时香港明星四大天王比较流行。进货对联与门画是配套来的,可是对联卖的快,大年二十九三十,摊上剩了不少门画,怎么办?那时未婚妻放假了与我在路边守摊,我找来红纸毛笔墨汁,在路边现写现卖,考虑到年底生意人要关门贴对联,大门比较大,所以纸裁的比较宽,写的内容多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对联写好,字迹未干,卖的还挺快,写的对联配合着门画居然卖光了。现在想想,那时书法还很稚嫩,居然敢写成春联拿出来卖。

      北边公路边洗毛总厂成立,二哥联系一个活,给厂子新修的大迎门墙画壁画,找来画片《三泉瀑布》做范本,用油彩画上去。秋后开始画,断断续续的画完,到下雪天要回三百元工钱,这是我第一次画画赚到的大钱。

      散漫而自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及至1995年,孩子未满周岁,决定离开家乡,去北京打工进修书法美术。

      父亲对我进京学习抱有深切的的希望,那时寄往北京我的住处的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主要信息就是,希望我能够有所出息。

      (未完待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墨村自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meiwen/770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