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朱建华:​绣花墩散记

  • 作者:莎娜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20 10:06:37
  • 被阅读0
  •   初夏的绣墩,太阳微热,禾苗碧绿,瓜果飘香。我来到了地势低平、方圆约二百米左右的土墩边采风,人们称这个土墩为绣花墩。

      相传南宋时期,天台黄岩(今在浙江)有一位诗人叫戴复古,由于他曾隐居在故乡的石屏山,自号石屏。戴石屏是位浪迹天涯的自由派诗人,曾在水源乡花园坵(现街口村六组)居住很久,有诗佐证:

      夏吟

      戴石屏(南宋)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其中“东园载酒西园醉”的东园,就是指绣墩村八组这个土墩上的花园。而西园所指则是现街口村六组,一个叫花园坵的村庄。人们不禁要问,戴石屏既然居住在街口村的西园,为何要在一里外的绣花墩建起一座花园呢?

      水源乡至今流传着戴家戴半边的说法,可见当时戴姓是水源人丁旺盛的大户。在这个土墩上生长着一种叫杜蘅的植物,杜蘅开花大半是在夜晚。戴石屏女儿为了刺绣这种杜蘅花,深居简出,多半选择在夜晚对花刺绣,为了刺绣好这个作品,她步入了忘我的境界。

      当她刺绣好这幅杜蘅花后,东方太阳冉冉升起,乡民们也开始一天的劳作了,她在返回西园的路上被多人看见。由于当时封建思想,女子是不能轻易出门的,特别是未婚女子深更半夜出门的话,会遭到乡民许多的非议。当这种风声传入到戴石屏女儿耳朵后,她觉得无地自容,就患上了抑郁症,不久后便在家中病亡。

      戴家为了纪念这个冰清玉洁的女子,便将这个长有杜蘅花的土墩取名为绣花墩。

      时过境迁,如今绣花墩上早己不见了花园的踪迹。放眼望去,翠竹葱葱,杜蘅花款款盛开,晚风吹来,枝叶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对戴家小女无尽的思念。夜莺在这个花开的季节了喔喔叫个不停,似乎在为戴家小女声声叫屈啊。人类社会必须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再也不能让戴家小女的悲剧在当今人类社会的女性身上重演!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时代的日历在不停地翻新。如今生活在绣花墩下的儿女们,算是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天干不怕,大水无忧,无工矿灾害,无环境污染。一些古老束缚女性生活的条条框框,早己被历史前进的车轮辗得粉碎。

      如今,这里婚姻自由,女子入学,求职,当家做主,己成为乡亲们的生活常态。乡亲们善良质朴,热情好客,勤耕苦读谋幸福己成为历代铭记的家训。

      退休老支书朱祈选说得好:现在人民安居乐业,家家盖平房,户户有小车,耕田不但不要交税,还倒领政府的补贴,这是得益于共产党的富民好政策啊!我们总算是赶上了这个好时代呀!

      是啊,我们每一个国民的确是赶上了这个好时代,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出台,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在这个边远小村怎么会有朱礼宝在深圳辉煌创业拿下蓝印户口!怎么会有朱银波一口气在云南开发二百多亩出口葡萄基地!怎么会有解放以来水源乡产生第一位女村支书樊启菊!……

      绣墩村的成就与变化举不胜举,忽然间,想起了一个在绣花墩对面的革命旧址-景福殿,我曾写下的一副对联:景望绣花墩高楼密密路边起,福倚钟鼓畔小轿绵绵殿前行。这正是这里父老乡亲生活面貌的一个真实写照!

    【审核人:雨祺】

        标题:朱建华:​绣花墩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6278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