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王继如:俞柏鸿的面孔

  • 作者:王继如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24 11:53:53
  • 被阅读0
  •   年前柏鸿兄从新市回来,相约在山庄见个面,他带来了新市新开业的大红门酱货,还有知名书画家专门为我绘制的画作与书写的条幅。喝茶时谈到了他新近的一个出书计划,希望我也写篇同题文章《俞柏鸿的面孔》。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应承了下来,等到动笔预备开题时,却觉着了不好写。

      认识柏鸿兄有近30年了。第一次见面在庆春东路的单位会议室,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印的是《浙江工人报》总编辑助理,而我送上的名片应该是“总公司杭州分公司”总支书记。当时两人分别受单位主要负责人授权,就双方合作举行洽谈。其实,我的老板已经答应他们总编,支持办报,交给我的任务是填充支持内容。俞总助问我具体有什么要求?我跟他说没有任何要求,不需要宣传回报。记忆中柏鸿兄脸上露出诧异的疑问,走南闯北见过各种采访对象的记者,今天居然遇上了无需求的受访人!为了打消他的疑虑,告诉他自己是工人报的忠实读者和撰稿人,工人报称《劳动时报》时,副刊整版发过我的纪实文字。这一说,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年轻的脸上飞扬起灿烂的笑容,愉悦声中握手告別。

      那个时候真的年轻,柏鸿兄应该刚30出头,作为《浙江工人报》的总编助理,开始独挡一面。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我们又匆匆见了次面。那时我已经去总公司办公室任职。一天总经理把几张载有企业纠纷的报纸交给我,问有没有认识的?看了报道,名字都熟悉的,见过面的就一个。总经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要求记者停止采访报道。于是约了柏鸿兄见面,明确转告了总经理的要求,希望他停止报道,并请他做其他同行工作,一并中止采访。我们是在他住的小区门口见面的,路灯光有点暗,没有看清柏鸿兄的脸,却听出他语气里的惊讶。我把总经理的省人大代表身份抬了出去,柏鸿兄倒是爽快,不仅答应了他自己的报道,也答应了兄弟们的行动。

      办妥这件新闻采访纠纷后,因为工作调动,跟柏鸿兄联系不多。再见面应该是10年后,交流在义乌供电局任职。市公司在下属酒店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晚上去陪餐,被会务安排在主桌上,坐在柏鸿兄边上,但两个人都没有认出对方,应该是都没有想到隔了这么多年,会在义乌再次见面,并且是在新闻口的培训班上。坐下不久,柏鸿兄开始口若悬河,趁他滔滔不绝的间隙里,确认他是工人报的俞总后,我做了自我介绍,一时很惊奇,居然面面相觑而未能相认。我记忆里的俞柏鸿,依旧是清秀隽逸、光彩夺目的脸,而此刻坐在身边的俞柏鸿,虽然还是敏捷机灵、锐气逼人,但是毕竟亦是不惑上下,锐气中多少夹杂些圆润、敏捷中带着几分持重了。

      当时在柏鸿兄说来,我们已经多少年的好朋友,亲近得很。其实我们相互的了解还停留在单向度的浮表里,比较地平面。这时工人报已经由《劳动时报》改《浙江工人日报》,在各级总工会的强烈支持下,报纸进班组、进现场,是省内很有影响力的一份专业报,我所在企业就订了几百份报纸天天往营业网点送;俞柏鸿出任这张日报的副总编辑也有些年头,业界已经积聚了相当的知名度,这次受邀作主讲嘉宾,是市公司主要领导钦点的,可见影响力蒸蒸日上着呢。

      真正开始认识俞柏鸿,是在马路上。作为交流干部,很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按当时政策,单位给配备了固定的车子和司机,于是车上听FM93成了例行习惯。俞柏鸿种着工人报责任田的同时,又跨界耕起电台交通台的自留地——特约评论员。他的评论犀利、尖锐,三言两语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势如破竹。因此,只要俞氏特色的诸普会夺口而来,司机都会调侃“俞柏鸿来了!”我则笑着不吭声,静听俞柏鸿一榔头一榔头地敲打,有时觉得痛快淋漓,有时也为被敲打的新闻事件中人担忧。那段时间,以央视《焦点访谈》为发始的负面新闻报道,所谓的舆论监督力度空前,一旦被“访谈”,不掉几斤肉也得被扒一层皮。俞柏鸿的时评、点评在社会上同样风生水起,一时风头无两。一次从义乌回杭州的路上,听他在评击台州一家县公司的供电服务睱疵,我连忙拔通他的电话,叫他不要再评论。他问这跟兄弟有关系吗?告诉他都是兄弟哦。他在电话里笑了,说是电力口的活不能再接了!

      再几年,我从义乌调往嘉兴,再从嘉兴调回杭州,约柏鸿兄聚聚。见了面,他抑止不住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提前退休,开始闲云野鹤生活。这时看他洋溢着笑意的国字脸,恰如他20几年前的一脸灿烂,那是彻底放飞才有的灿烂。事实上,他的所谓退休,只是从平面媒体退出,开始全身心投入视觉媒体,央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吉林、四川、河南、天津、杭州……只要打开电视机,愣不丁就会碰到一张国字脸,巨大的鼻梁上架一副黑色宽边近视镜,一头电子卷的花白头发,激情澎湃的诸普话,有时循循善诱,有时咄咄逼人。那几年里,他不是在电视台的录音棚里,就是在奔赴去电视台的路上,大鼻梁、小眼睛的国字脸提前成了刷脸安检的贵宾卡,以至于航空公司的黑金卡都被闲置在行李箱里。

      河东河西一夜间,三年疫情封控,意外地冻结了蓬勃发展的电视业,自媒体崛起。此时俞柏鸿摇身一变而为俞先生,抖音、短视频、快手,频频出现大鼻梁的国字脸和起音很重的俞氏诸普话,依旧是一针见血,依旧是咄咄逼人,依旧是激情飞扬……但话题越来越不受拘束,既有参政议政的杭州湾会客厅、浙江大学短视频启真阁,也有家长里短的小区大事,他甚至把“爱情保卫战”从电视演播室直接搬到了互联网上,你跟他在一块,常常地会让你帮他录一段视频,或者是一个人躲在清净处,联线直播短评。有一次跟他一块去东阳,访问一位新升起的木雕大师,在他们的工场录了一段视频,介绍大型木雕作品诞生记,一个晚上播放突破百万关口,乐得木雕大师非请他喝酱香酒不可。

      回头来看,俞柏鸿天生就是个媒体人,从平面媒体到新媒体,从网络媒体再到自媒体,似乎传媒业的每一个风口,都被他踩到了点子上,一波又一波的风生水起。然而,他又不仅仅是个媒体人,搭着传媒的动脉,一转身他又成了山水画家、生肖漫画家、科普艺术家、公益慈善行者、公共政策传播学者、政府文化智囊、美食顾问……老百姓生活中的姜醋油米茶,什么东西都可以缺,唯独缺不了俞柏鸿!

      几年前,开始有漫画家给柏鸿兄画漫画肖像。这两年随着出镜率、影响力的提升,为他画漫像的同道多了起来。我曾经建议他,把这些漫像集中起来,出版一个主题画册,把每一个漫像背后的故事记叙下来,现成的风花雪月,一堆的风雅颂,于己是美好回味,于人是隔岸看花,多美的事!柏鸿兄似乎听取了这个建议,把这项计划预备了起来,并且让我也参与他的计划中,写下这些无趣的文字来。

      统观柏鸿兄的这些漫像,大都有个共性的特征:一支不离手的麦克风,大嘴巴大鼻梁和大耳朵,配一双小眼睛,夸张的画风传达着喜乐的精神,这是不是生活的俞柏鸿呢?

      诸位见智见仁,静待柏鸿漫像出版吧。

      2024年1月6日于卧云苑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王继如:俞柏鸿的面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638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