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郑炎贵:皖名之国得新证

  • 作者:郑炎贵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0 17:22:12
  • 被阅读0
  •   清明时节,祭扫追远。然追远者,民间多是念祖于各家或各族间,即近缘也;以远缘论,吾安庆当溯皖之源,即追念一方远祖也。

      指望多时的友人自江右归,带来我至念之书《陶风瓷韵》,急展检阅,果然大慰大快我心,仿佛经冬入春,推窗一览,豁然开朗,该来的春色喜入眼帘,一点不带迟疑!对于学界的“皖源皖国存在乎”之疑问,这下可以坐实也。

      《陶风瓷韵》是江西省文物商店典藏陶瓷珍品图文集,该店凭借座落于景德镇陶瓷收藏和集散重镇南昌之优势,从四十多年来收集的各类文物数十万件中遴选了近200件陶瓷珍品逐一制图配文,汇总成书,书中的第二件文物即为“西汉晥氏铭文弦纹双耳灰陶壶”,图片上方简介云:

      “泥质灰陶,圆唇,口微敞,长颈,弧肩,肩部贴附对称的耳,圆球腹,平实足,颈至腹部饰五周凸弦纹,弦纹间装饰有篾点纹及水波纹,在肩部篾点纹间有一戳印,印纹为‘晥氏’。”

      我的眼光最最聚焦的就是这“晥氏”二字!

      此“晥”字,据康熙字典与段玉裁所识,当与“皖”同,为异体,作地名用,早期所指即春秋皖国,地域在今天柱山(皖公山)为地标的潜山一带;皖国之后有皖县,始见于班固的《汉书》,其地理志卷第八上载庐江郡所辖十二县中,有“皖”,且注“有铁官”,商务印书馆刊行的“百纳本”《汉书》中用的就是“晥”。从文字演化史看,晥,皖,睆,皆为亲缘性文字,以致于形近而混用之。

      作为汉代的皖县,历代地方总志和安庆一方的府县志皆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确认其县域在今安庆一方,县治皖城,即今潜山市区。皖县之名不仅出现在史籍文献中,而且已为笔者所发现的文物实证之。去年11月6日,复旦史地所常博士发给我实物照片——河南驻马店香山汉墓出土的石质墓门照,一侧墓门辅首图案下有石刻铭文15字,曰:

      “睆县宰胡君庙东横门复无所与”。

      随即又通过安徽省考古所掌门人叶君联系上了该文物收藏的驻马店博物馆专家,原来此墓门为王莽时期之物,系汉代睆县令胡君的墓庙之门,至此,关于汉代皖县的存在,有文物与文献的证据相吻合,当无庸置疑了。

      倒是皖县之前的皖国存在与否,学界尚存疑点,不过大家并不否认其存在,因自《史记》《后汉书》到唐宋的《通典》《太平寰宇记》,直至明清史志都有“春秋皖国”之类的文字记载,遗憾的只是在先秦文献中不见关于皖国的只字片语;虽然这种情况并非孤例,还有宋、彭、毫、舒鲍、舒龚等为数不少的方国均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毕竟有邈邈杳杳之感,有某种扑朔迷离之惑。

      而今一件实实在在的陶壶已摆在那里,据安徽省博刘君提供线索,笔者追踪找到《陶风瓷韵》的编者孙君,他告知此壶就收藏在江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由景德镇收购点所购回,壶为盛水(酒)器,经鉴定当为西汉陶壶,其壶口微向外侈,颈细短而腹扁圆,平底,体现了西汉壶的形制特点,故而可知此壶年代与春秋皖国的年代相对靠近,其为皖国后人传留,更具可能。

      特让笔者眼睛发亮的是“晥氏”二字组合,而非孤零零的一个“晥”字,“晥氏”戳印,不正是皖国人以国为姓氏的直接证明吗?若无皖国,何来皖氏?姓与氏,早期是区别开来的,姓,基于血统;氏,基于权力。《左传•隐公八年》曰“胙之土而命之氏”,其“胙”为祭祀用的肉,“土”为耕种渔猎与休养之地,二者代表所授予的财富,掌握的权力,因而“氏”为权力象征。在先秦时代,贵族有姓有氏,而平民有姓无氏,经战国而至秦灭六国,结束分封,姓和氏就合一了。考据证明有不少姓氏源于故国名号,周初,武王、成王、康王先后分封了数百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其后相互不断兼并组合,失国的诸侯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氏。因皖为伯爵,故有姓有氏,这便是“晥氏”的由来。

      于是,笔者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约在夏初,皋陶后裔从山东偃姓地南迁至淮河与大别山一带,至周代,其中有一位偃姓大夫受封于皖,即皖伯大夫,他崇仁尚义,治政有方;约在公元前574年皖国为楚所灭,人们纪念皖伯,尊称天柱山为皖公山,水曰皖水,今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明人杨信民作《姓源珠玑》即认可以上事实;《姓考》云:皖国的后人都以故国名为姓氏。古人以国名国号为氏者大有所传,如伏羲氏、神农氏,唐宋时期的京兆杜氏,太原王氏等等。

      按此规律推演,便有一个疑问长期令人不解,即在皖国旧地,今潜山乃至安庆一方,甚至更广范围,何以不见皖之姓氏后裔踪影?

      如今“晥氏”壶的发现与研究,证明皖人的确早已南下,虽湮没无闻,但还是有迹可循,一只西汉陶壶,虽无声却有字,自证了皖国氏族的存在,让人们感知皖国这遥远绝响终于有了宝贵的回声。

      真可谓:

      壶见天地,皖赖其藏,文物文献,互补互襄。须广搜而远绍,补罅漏得龙骧;寻坠绪于茫茫,发幽眇以张皇。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郑炎贵:皖名之国得新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5897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