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农村乡下忆抗旱

  • 作者:唐高翔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8-16 16:44:52
  • 被阅读0
  •   农村乡下忆抗旱

      我的家乡在零陵区石岩头镇一个叫长冲坪的偏远农村,位于莽莽群山的西边黄花大岭之下。村里没有大江大河,甚至连小河也没有,村里唯一的水源是半山腰下悬挂的几口小水井,还有乡亲们没日没夜用锄头挖出的几口小山塘。这些水井在下雨时水量满满,但一旦干旱几天井水就如春蚕吐丝变得细小。“穷沟黑石头,吃水贵如油。下雨滚地水,雨后渴死牛。”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乡亲们为了让田多载水、少漏水。外面水量充沛的田洞里的村民往往是一犁一耙,而我们则是七犁七耙。尽管这样但还是逃避不了干旱的命运。记忆中,每年夏秋季节,乡亲们都在抗旱。

      赤日炎炎是火烧,野田无水半枯蕉。记得儿时候,每当农历五、六月也正是早稻弯腰、中稻扬花抽穗的关键时刻,可天空半个月连续没有下雨,山坡、地头、田埂上高梁玉米变得蜡黄,蝉在树上鸣唱,树上的叶子也被太阳晒得打卷,石板上似乎冒出热气,狗伸出舌头急喘着粗气。随着干旱天气继续下去,稻田的水也一天天的减少,有些山坡上的田因干旱还开出了白坼。把庄稼视做命根子的乡亲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昔日生机盎然的禾苗快因缺水而枯萎,他们心急如焚,象热蜗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面对干旱天气,可村里就几口小水井那点活水,除了乡亲们吃水用水、牲畜饮水。能用的井水就更小了,这对于连片的稻田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大的作用。尽管小但却是少不了的、更不能有私毫浪费。为了让水这稀缺资源尽可能流进田间,灌溉禾苗。乡亲们在引水灌溉时非常小心细心,塞沟缝、填坑洼、堵鼠洞,不想让一滴水流失。他们扛着锄头在井口与田间反复巡逻,来来回回,走过不停。但由水源小,而距离又有长有短,往往井水流到距离井源远的田间已如游丝一般,小得更小了。

      除了引用井水灌溉,乡亲们就只有利用山塘里积攒的水来抗旱保苗。过去由于没有水泥,村里兴修的山塘的塘底、塘基、塘埂多是泥土,储水功能差,又因为没有活水,纵然春来涨水时塘中储满了水,但一经干旱那山塘中的水不知不觉被漏掉了。昔日满池的山塘积水也只有半张塘深。虽然山塘积水不多,但对于饥饿的禾苗却是雪中送炭。

      因为过去科技不发达,没有水泵、电排、抽水机。处于山塘下游的稻田开塘放水就够了。但对了处于山塘上游,地势较高的稻田,则只有挑水抗旱、借水抗旱和吊水抗旱。

      挑水抗旱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古老的抗旱方式,烈日下、酷暑中,乡亲们你一担我一担,挑着水桶行走在山塘和到稻田间。另一种则是扎台付水。扎台借水就是沿山塘向上扎几个借水的台阶,站在山塘里的人先用水桶将塘中的水借到沟渠,站在沟渠的再将沟渠的水用桶借到更高的水沟,再由水沟的人借到田里,这就好似一场接力赛,需要几个人组合,都靠的是臂力和体力。常常借一顿水下来,手臂发软,精疲力竭。

      相对科学的则是吊水抗旱。吊水抗旱就是先在山塘中将三根树捆在一起打一个三角型的木架子,再将两根树一头横在塘基一头枕在木架上,便于两脚站立,再在三角型木架中立一根柱子,中间钳进一根小柱,这小木柱一头绑一个大石头,另一头系一根悬着吊桶的竹杆,人站在木架上,通过山下拉动竹杆,利用杠杆原理吊水,这种办法比挑水节约了体力,也提升了效率。但依然是十分辛苦的工作,一顿饭功夫汗水就会把头发、衣裤湿透,弄得人人困马乏。而且吊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记得儿时,父亲、二姐在吊水时没站好,几次不小心从木架上掉进山塘,跌出伤来。

      抗旱期间,山塘、沟渠处处是辛劳的人们,有的挑、有的借、有的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烈日暴晒不管,衣服湿了不理,饿了就吃几片红薯干,渴了就在桶里舀一瓢猛喝,睡了就躺在树下合一会儿眼,他们夜以继日、披星载月,希望这有限的水源能够最大限度的拯救禾苗,减少损失。乡亲们那种渴望的眼神如今回想还是那样的清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首儿时乡村抗旱转眼已是四十个年头,四十年,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中国的农村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标准农田、“旱改水”等工程相继实施,水渠修到田边,抽水机更是进入村村寨寨,乡亲们种田再也不担心干旱缺水了,过去抗旱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先前乡亲们抗旱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们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惧艰辛,战天斗地的抗旱精神永远让人回忆,也值得大力弘扬。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雨祺】

        标题:农村乡下忆抗旱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8872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