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周万芬||回母校(散文)

  • 作者:周金祥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14 06:01:29
  • 被阅读0
  •   “学校做得好靓了,村民都想你有时间回来看看。”这是白蕉86岁老书记周广亮11月4日晚上8时向我发出的邀请。11月11日,我回到阔别多年的白蕉小学。

      与新中国同龄的白蕉小学,尽管搬过三个地方,但她始终烙印着白蕉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变化,烙印着我的一些点点滴滴。记得我1962年第一天上学时,是在周氏祖祠,当时只有4个年级4个班,在校学生不足100人。后来在1965年秋,学校搬到了村东的“灵王庙”,班级已发展到8个,至文化大革命后办上了初中,在校学生将近500人。我是在“灵王庙“直升初中并完成初中学业的。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卅二年前。”学校搬出新校址,那是1992年。如此算来,我已50余年未回过启蒙的母校了。虽然”物非人亦非”,但对于村学校,还是有“母与子”般的感情,所以,当接到周书记的邀请,我一周内便抽身前行。

      新学校我从未见面,不知地址在哪,为方便联系,不走弯路,事前约好当年参与新学校选址和组织施工的姚文孝老书记一同前往。

      白蕉背山面海,地少人多。新学校选址在离村较远,靠于海滨的僻静地方 。学校枕着巍巍的青山白蕉岭,望着浩瀚的南海博贺湾,前后都空旷、阳光,电城的旧进港大道倚侧而行。

      秋色已浓,秋风已凉,秋阳艳丽。我们沿着刚铺好沥青划好斑马线的进港大道直走。大道把白蕉从中间分成南北两块。村里,高楼林立,路边,树木葱茏。除了略带腥味的海风微凉吹来点点秋意,村里并无感觉有秋的气息而只有诗的九月。

      路上,姚文孝书记指着光亮如镜、墨黑似黛、黄黑有序的路面说:“这路面,是珠海市公安局挂任白蕉村扶贫驻村书记陈紫伯拉赞助修建的呀。陈书记是个好人,自从挂任白蕉村扶贫驻村书记以来,对我们村所做的贡献可真大呢!”姚书记数家珍般屈指说:“东边园大道地下排污工程、白蕉龙舟公园建设、西墩环村水泥大道和湿地公园、三公里穿村进港大道改造、学校教学设备和校容校貌改造升级,他为白蕉筹集和引进资金估计己达数百万元,他可是白蕉人的一颗启明福星啊。”

      行着说着,我们不知不觉己来到了学校的侧门。在学校候等多时的陈书记、周书记以及谢校长见到我们,话没多说,只简短的打个礼节性招呼,就带我们走进校园。

      “啊,真的好漂亮!好大的广场哪,一定倾注了陈书记的不少心血。”看了学校的大广场和改造升级的运动场大工程,我不禁脱口而出,深感惊讶。

      “哪里,哪里,你过奖了,这只是白蕉人民对我的相信和工作的支持呀!”

      ”陈书记是个十分谦虚的人,又是位说到做到的实干家,他自到自们村后,多次表示要为我们村多做点实际的、有益的事。你看我们村,交通畅通了,村貌改观了、污水解决了、垃圾集运了、公园建设了,学校的操场改造了、食堂升级了、文娱活动室建立了,这些都是他主导和筹资为我们村做的实际工作。”姚文孝接着陈书记的话题向我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不谈这些,我们入里面商讨如何巩固与发展’扶贫扶智’成果吧。”陈书记十分谦虚地阻止我们对他的赞美。

      徜徉在校园广场上,我也有同走在白蕉村场一样的感觉,见到的好像没有秋天气息,而是满满的诗一般的春天氛围。

      整齐的两行大树,虽然种下未久,树头的培士,还留着淡红的色调,散发着泥土芳香;粗大的树杆,还箍着固定的钢圈和多个“八字”型的柱子,但绿绿的枝桠,早已是挺拔向上,张开着嫩蕊,发出了嫩绿新芽。树下的鲜花,一朵朵绽放着笑靥,欢迎着师生和客人,让我倏然从心里发出“啊!这既是校园又是花园”的感叹。

      挺拔的树儿,既像一位位伟岸魁梧的老师,用自己的臂抱,荫庇着学生,为学生遮风挡雨,庇佑学生茁壮成长,又如一位位奋发向上的学生,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待恩师的殷勤赐教。挺拔的树儿和灿烂的花儿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

      站在一株大树底下,我把目光投向不远的围墙,刚修整得焕然一新的围墙,从上到下,粉刷得如雪一样白净,犹如仙女穿着漂洒的素衣,围墙的头顶,覆盖着一块块崭新的瓦片,活象仙女的头上戴着黛绿色的盖帽,青春亮丽。围墙半包围地把整个校园围得严严实实,仅有向东的侧门留有进出口,看样子,这围墙是要给学校一个静谧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安静,安心地在幽雅的环境中学好本领,打牢根基。要说东边、南边的围墙,是一张白纸,可留给学生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那西边的一截围墙上,红色油漆烙着“尚德修身,以体育人”那八个整齐、美观、醒目,在太阳光照下,白里透红,闪亮夺目的大字,则是给学生的严格要求。“尚德修身,以体育人”,既是学校的文化传承,也是学校良好学风的写照,更是彰显着学校的发展导向。

      我走进刚刚竣工的学校运动场,不仅感受到场地建设的科学、完美,而且感受到了学校正在流淌着“尚德修身,以体育人“的“立德育人“暖流。南北走向的篮球场,安排在运动场的最左边,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在中间向西伸延……整个运动场地占据了广场的百分之七十“江山”。红黄蓝绿白相间的跑道,如一支完美的五线谱,一圈圈地环绕着整个运动场,无不让人感到阳光、完美,让人感到学校德智体美都在不断取得发展与进步。一圈圈,一层层,五颜六色,也寓意着,学校要不断发展壮大,且取得辉煌灿烂的成绩,既需要学生树立目标,不断向前,也需要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接棒努力。

      “陈书记不仅亲自为学校规划运动场建设和绿化美化,而且为改造教学环境和建设文娱活动室也花了不少心血,为学生购置了360多套课桌、椅子,还为文娱室添置了一架钢琴,这是我们学校70年来的第一架钢琴呀!意义十分重大。”姚文孝又一次向我介绍陈书记对学校所做的贡献。

      听到姚书记说钢琴,我就来了劲儿。作为古稀之人的我,除在电视屏幕上听过钢琴的演奏外,从未近距离接触过钢琴的芳容。母校的钢琴,一下像年轻时的美女,深深地把我吸引过去,迫不及待地想抚摸一下它优美的身姿,即使用粗糙的手指弹出不成器的音调,也算是我与她共同发出的心声。

      美妙的幻景,让我们直奔学校的教学大楼。

      学校的教学楼有四栋,如一个平卧的国字形摆布,大门朝南向海。南北两栋较长,六个教室横排,两层,东西两栋较短,每栋三个教室,分别东西向竖排,西排首层为幼儿园,二层为会议室及办公场所,东排首层为学校食堂,二层为文娱活动室,钢琴及文娱用具就摆放在二楼。

      门口广场至学校教学楼,有一条宽敞的校道和一片旷地,当我跨过旷地,抬头仰望,前面的教学楼如一个黑体“一”字横亘于面前,墙体的玛赛克,多少有点斑驳脱落,仅有镶嵌于门口两条墙柱的红色瓷砖还保持着原来的赭红底色,大门匾额,由时任电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任茂名市文化局长潘竞春书写的“白蕉小学”四个大字,让人遐想不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匾额白底黑字,昭示着白蕉不再一穷二白。经济不穷,教育不白。开村以来,至1977年恢复高考,白蕉才仅出一名大学生,自学校搬到新校址,每年高考,白蕉都有考生金榜题名。福地呀!

      走进教学园区,一股校园新风扑面而来,天井上,从外地移植而来的两株小榕,已长成参天大树,树杆两人难于搂抱,比二层楼还高出半截。树枝绿叶间,偶尔见一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从一节树枝跳到另一节树枝,是那么的休闲自信,是多么的似极母校的孩子,从这个年级跳到另一个年级,踏上一年一个台阶的步步高而开心愉快。

      看看宽敞透亮的教室,窗帘布、防盗网、电风扇、空间机百应俱全,我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忍不住从心底发出:孩子,你与我的童年时代,己是天壤之别!

      离开教室,我直登上二楼文娱室。

      “钢琴,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钢琴!这就是珠海市驻镇帮扶工作队拉赞助捐赠给母校的钢琴!”在二楼的文娱室,一架钢琴安静地摆放在大门的转弯处。见到她,我这古稀之人,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不断地抚摸,不断地赞叹,惊喜若狂。我尝试弹奏一曲广东音乐《步步高》,虽指法生硬,音调不准,但我弹出了喜悦,弹出了感恩,弹出悠扬的琴声在母校久久回荡。

      从文娱室出来,白蕉小学(现任)谢校长心情激动地说:“在陈书记的倡导下,现在学校的食堂已成一大亮点,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学生的早餐问题,老师也更加安心教学,学生好学风气也日见提高。相信有村民的理解,有更多仁人志士及乡贤的支持,白蕉小学的未来会更好。”

      从母校走出,我觉得意犹未尽,好像还有很多地方要看,也有不少话儿要说。“三十而立”,母校从灵王庙搬出,正好三十年。卅年来,母校己做到了立志,立德,立向。在一天的走访中,既看到了母校可喜的发展变化,可也听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声音,既有学生感到学习不易,因而在小学就半途而废的现象;也有家长诉说家庭困难,不愿把孩子往中学大学里送的作风。可有谁知道,陈紫伯书记为了改变白蕉这种不良风气,在为白蕉做好“扶贫扶智”所遇的困难和经历的不易!

      中国有句俗话说:“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作为家乡的孩子,你们应该从小立志,学会感恩,认真读好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不辜负陈书记的期望,就是对陈书记的最好报答和感恩!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周万芬||回母校(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1445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