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范小青:家在古城

  • 作者:王琼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0-23 00:10:40
  • 被阅读0
  •   1

      2021年3月15日,初春的一个早晨,太阳已经出来了,天气微凉。微凉中浮动着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气息,让人心生感动。就是早春的那个早晨的那一刻,我抬起手,轻轻地敲了敲6号那扇门。

      确切地说,是苏州市姑苏区五卅路同德里6号。

      是普普通通的暗红色的木门,对称的两扇。老房子的门上贴着对联:岁岁平安福寿多,年年顺景财源广。也很普通。是一种岁月安好的普通,是一种平凡却能让人心动的普通。

      2

      这里是众所周知的民国石库门建筑群,但是因为门框、门槛都被粉刷了,我看不见曾经朝思暮想的那些石条石块,一时竟有些恍惚,在敲门等待回音的这个可能很短暂的时间里,我踩着巷子里铺着的旧条石,沿着6号往西边走了几步,我看到7号、8号那几户的门框、门槛也都被粉刷了,白得耀眼,但是再后面的几户,11号、12号等等,没有粉刷,是裸露在外的石头,旧时的模样。

      一眼看得见的石库门的门框、门槛,都是粗石条,我的心突然就安静下来了。人的心思是奇怪的、难以捉摸的,有时候,几块旧陋的石头,也可以承担一些精神的抚慰。

      我回到6号门口,门里仍然没有声音,我又敲了敲门,依然敲得很轻。我不知道和我一起过来的电视台的那些年轻的编导摄影,有没有对我的动作和表情感觉奇怪或者不解。

      是的,我小心翼翼,我动作迟缓又迟疑,我心情忐忑不安,我是怕惊动了什么?或者,我是想要惊动什么,却又担心惊动出来的惊动会惊动了我一直以来都相对平静的灵魂?

      里边始终没有回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不想用力敲门,我也不敢用力敲门。

      近乡,现在,此刻,乡愁就在我的面前,和我零距离地面对面了。从离开这扇门,到再次敲响这扇门,整整54年时间。1967年1月,我们家搬离了同德里6号。

      54年后的此时此刻,我在想什么?我的心,是被54年堵满了,还是被54年掏空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只知道,这是我此时此刻最真实最形象的写照。

      但是后面就没有了,没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有儿童,甚至也很少有中年人青年人,这里是苏州古城的老城区,它老了,也许,只有老人可以和老城区相伴相依。

      “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我敲着同德里6号的门,执着地想要见到住在里边的胡敏,她是我儿时的邻居和玩伴,在我的54年前的印象中,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屈指算来,她也过60了。

      在远去的这54年中,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回去,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回去,我曾经熟读了许多关于“回去”的句子,“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过往的时光里,我并没有很多机会再去走五卅路,如果有机会,那也是我特意绕着道来走的,走五卅路,然后再特意绕进同德里以及隔壁的同益里,看它们一眼。只是每次来,我都是悄悄的,快速的,甚至感觉是偷偷摸摸的。我是在害怕?我害怕什么呢?我怕它认出我来,我怕它怪我几十年都不回来看望它,我怕它已经坍塌已经破败到我无法相认了?我怕它已经换脸换得完全不是它了?

      谁曾料想,后来却因为一部电视剧我从屏幕上看到了我家老屋的全貌。2019年播出的《都挺好》,真的挺好。这就是它,我在同德里的家,就是一直留在记忆深处的它,今天仍然是那个样子,仍然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同德里。

      和我一样激动一样感慨的,还有我的哥哥范小天,以至于过了没多久,他拍电影《纸骑兵》的时候,就找到了同德里6号。

      那一天范小天走进了同德里6号的天井,我不知道他的感觉是恍若隔世,还是如在平日。他也许正在琢磨着自己内心的纠缠和波澜,忽然听到有个声音在说,你是范小天?

      纯正的苏州话,清脆的苏州音,让范小天打了一个激灵,他反应够快,立刻就认出了儿时的邻居妹妹,说,你是胡敏。

      她是胡敏。我们儿时的邻居,二楼紧隔壁。她还住在这里。“你是范小天”这几个字,在50多年以后说出来,间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人与人的关系还能再续上,什么是历史的重演?什么是不可控的人生?什么是老旧古城的坚守和迎来新生?

      3

      门里一直没有动静。最后我们终于确定,里面没有人。于是我们去往下一家,7号,也就是《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原生家庭,我这样说,是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边界,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的概念。我是故意的。

      那个门洞里,有苏明玉的许多记忆,也有我的许多记忆。不巧的是,7号的门,也未曾敲开,苏明玉已经不在她小的时候了。当初我有个小学同学,后来他们家和我们一样,全家下放到苏州地区的吴江县,但是没在同一个公社同一个大队,就此别过,再无音信。

      那么就去8号吧。我们从6号敲门敲到8号,8号的门其实不用敲,它虚掩着,我心头一喜,轻轻地推了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天井里的徐阿姨。

      看到了徐阿姨热情的笑脸。这时候我听到了一声询问:你阿是范小青?

      纯正的苏州话,清脆的苏州音,和范小天在6号听到的一样的声音,我顿时又惊又喜,我顿时以为,她是另一个胡敏,我以为她也是我儿时的一个同学或玩伴。

      我赶紧问她是什么时候住到同德里的,徐阿姨说他们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搬进来的。

      她不是胡敏。

      但她也是胡敏。

      我在想,徐阿姨的童年,虽然不是在同德里度过,但一定也是在苏州古城的某一条巷子里。因为那个时候,苏州除了巷子,还是巷子,苏州曾经,只有巷子呀。只有巷子的苏州,才是真正的苏州模样,才是独一无二的苏州模样。

    【审核人:雨祺】

        标题:范小青:家在古城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1085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