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龚慧卿​:​从一句顺口溜谈供销社的前世今生

  • 作者:李小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17 00:22:02
  • 被阅读0
  •   “喊声华佗叔,猪肝瘦肉在内笃(惠州本地方言:里面的意思)”

      这是当年流传在我们博罗龙溪周边地区的一句顺口溜。说起这句顺口溜,还有一段典故。

      这里的“华佗叔”并不是指这个人是医生,而是一位卖猪肉的店员,至于为何会取个神医的外号,不得而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供销社工作。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供销社是个久远而陌生的名字,但对于他们的父辈祖辈,供销社却是一个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组织。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简称供销社)成立于1950年7月,是新中国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而成立的组织架构。供销社发展迅速,到1954年已建成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从中央到省再到各个地方,市、县、乡各级都有供销社机构,基层供销网点遍布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承担了中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应,大至单车、手表、缝纫机、电风扇、电视机,小至粮油米面、烟糖酱茶、针头线脑等一应生活必需品,均由供销社统购统销,凭票购买、限量供应,在当时绝对是一统江湖、独一无二的存在。

      小时候我家住在镇上,离供销社不远,儿时的我最喜欢和小伙伴到供销社的百货商店玩,柜台上花花绿绿的布匹、描着红双喜的洗脸盆、编着藤条保护壳的暖水瓶、印着工农形象的口盅,更有那一排排圆口透明玻璃罐里装着的孩子们垂涎的糖果和饼干。那时候,红糖是用黄纸皮包裹麻绳扎紧的、布匹是一米一米量着扯的、酱油是一竹筒一竹筒零散打的。

      百货商店虽令我们流连忘返,但别说小孩就是大人,也不敢随意劳烦店员大人,为啥?与现在常见的随手可拿的超市不同,当时所有的商品都身份尊贵地躺在玻璃柜里,摆在货架上,顾客想买想看,必须得劳烦店员拿过来,而店员的服务态度……呵呵了。

      那年月物资匮乏,很多紧俏商品一物难求。供销社由于掌握着一手货源,还拥有紧俏商品的分配权,是个连公社都羡慕、七大所八大站皆眼红的吃香单位。能在供销社上班那可是件祖辈有光、极其荣幸的事。当年公社干部不一定有人羡慕,但如果你说你在供销社上班,那绝对能收获周围一大片艳羡的目光并伴随“失敬、失敬”的作揖。故此供销社人大都优越感满满,脸上洋溢着傲骄和自豪,加上经营垄断,不愁销路,因此没有笑意的脸庞,简短冷冰的语气,缺乏温暖的态度就普遍成了店员的标配。若是你还不知好歹反复对比最后却不买,或者想讲价什么的,店员给你轻则白眼,重则一顿热嘲冷讽。

      另一个槽点就是由于紧俏物资匮乏而衍生的优亲厚友。老父亲在世时,曾给我们讲过他当年到供销社买肉的经历。那会儿猪肉供不应求,百姓想买块肉吃除了积攒票证还得一大清早起床去排队,然而当店门一打开,排的队马上溃不成军,大家蜂涌而上争先恐后。可怜我父亲一介文弱书生,被汹涌的人群无情地挤压着、搓揉着,为了买半斤肉差点没把肋骨挤断。

      在这样买块肉都要拼体力、拼消息、拼手速的艰苦年代,难免就冒出一些“华佗叔”。中国历来是人情社会,谁还没个亲朋戚友?那些跟华佗叔关系好的,根本无须排队更无须挤破头,等肉卖完人散去,施施然来到肉档前轻喊一声“华佗叔”,华佗叔心领神会地从柜台下拿出预留的好肉上肉卖给他。因此那句内涵供销社人拉关系、走后门的顺口溜才在我们当地流传开了。

      不过,尽管有这些问题那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供销社及其基层网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仅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辉煌几十年后,星转斗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在个体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供销社风光不在,境况低迷,商品交易和规模日渐萎缩,各基层网点陆续陷入亏损乃至破产边缘。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当地的供销门市由私人承包经营,大部分供销社员工买断工龄下岗自谋生路。自至供销社逐渐走向落寞,消失在群众的视野中。

      然而谁也没想到,近年来,沉寂多年早已淡出公众视线的供销社忽然重出江湖,仿佛一夜之间重回聚光灯下。嗅觉灵敏、反应最快的是资本市场,与供销社关联的几支股票接连大涨,备受资金追捧。线上各媒体热议供销社的前世今生,各种解析重启供销系统的重要意义。而线下的各大县城乡镇不知什么时候起,标记着“助农惠农、乡村振兴”的供销网点门市默默地开了一家又一家。

      那天一早,我特意到镇上老市场的供销社门市买肉,门前的肉档站满了正在选购的群众,档主夫妻笑容满面,热情招呼,生意明显要比旁边个体肉档好。据老板介绍,他们这家店与乡镇供销社合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商品价格按要求必须更优惠,让利于民。而众多消费者的帮衬,也是对供销社这个金字招牌的认可,毕竟供销社不卖假冒伪劣产品、货真价实放心购的名声,早已有口皆碑!至于服务态度,在商品种类丰富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的今天,谁敢不把顾客当上帝?至于“华佗叔”的故事,早就归为笑谈隐入历史尘埃。

      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这才知道,原来供销社2021年就实现了惊人的6.26万亿元销售额,体量超过京东与拼多多全年GMV之合。不仅如此,供销系统的配送网点,早在2020底就突破83万个,是我们目前随处可见的菜鸟驿站总数的10倍之多。涉猎范围也从日常的粮油米面、烟茶油盐、种子农药扩展到物流、化工、金融、石油、酒店甚至房地产,原来国家和消费者从未抛弃供销社。之前党中央就多次发布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不同时段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扶持。而供销社在经过多次艰难的转型后,早已在我们的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中,逐步成长为体量惊人的庞然大物。不仅在助农兴农、抗击疫情灾情中取得了斐然成绩,未来还将在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老供销、新担当”,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供销社老树开新花,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正阔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审核人:雨祺】

        标题:龚慧卿​:​从一句顺口溜谈供销社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9959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