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花学筑:青山一道同云雨——写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建林二十周年

  • 作者:花学筑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0-19 17:41:20
  • 被阅读0
  •   时光荏苒。今年是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建林二十周年。二十年沥风沐雨,二十年春华秋实。梅花绽樱花开、松林飒红枫艳,新四军林一派蓊郁。

      ——题记

      脚下的上窑山,山虽不高,但历史悠久,古为秦墟。

      上窑山耸立于淮河南岸,横卧于钟灵毓秀的高塘湖畔,三面皆山,群丘叠翠,景色宜人。

      有山有水有人家,自然有故事。

      最远的故事是寿州窑。早在17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属寿州辖制的上窑,生产出的黄釉瓷、黑釉瓷器至今仍熠熠生辉,叙说着那段非遗物质文化历史和山名的由来。

      最近的故亊应该就是新四军纪念林了。

      上窑山曾是美丽的山,有过山青水秀的记忆。但她也承载过战争年代的炮火蹂躏和建设时期的过度开发,有过无奈的破防,遭遇了叫人心痛的硬伤。

      远的不说,上个世纪中后期,由于山石资源丰富而大力发展石头经济,虽成就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富裕之路,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态成本和环境代价。树木倒下了,飞鸟走禽不见了,昔日被称之为“花果山”的山头岭间留下了累累伤痕处处疮疤。

      荒漠既然来过,绿洲必定跟上——这是新四军林在这座山头开始展示新的春天与绿色序曲。

      谱曲与领唱的是一群老人——淮南新四军研究会一批离退休的老布尔什维克、一群老战士,他们扛起了第一梱树苗,栽下了新四军林的第一棵树。

      时间是2002年,二十年故事的主题就是:彰显纪念、守望家园。

      昨天的小树成了今天的树林,昨天的绿叶成了今天的绿荫。而令人最难忘的恰恰是那片最初的绿叶,它仍在树的最高枝头摇曳。

      亲身经历过战争和那个时期的领导者,阅历经年心犹不老,离退休之后总有种纠结有种愿景——在上窑山这个当年新四军活跃的地方建立新四军林,一则纪念新四军,用红色彰显纪念;二则建造生态林,用綠色守望家园。

      宋长汉是这群老布尔什维克牵头人之一。90余岁的他,至今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任淮南市市长达十年之久,任内勤勉,业绩显赫。称他是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权威的领导者见证者絲毫不过。是他与一群老伙伴踏着晚霞披着余辉在上窑山头吹响了开发新四军纪念林和生态恢复的集结号。

      二十年前,他与高曙(曾任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已故)、单星(曾任市政协副主席、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己故)、柴慎显(曾任市政协副主席)、丁朝群(曾任市政府秘书长,己故)等一批新四军老战士于本世纪初的2002年倡导兴建新四军林。

      01.山头吹响冲锋号,老人选址见初心

      上窑的花果山是纪念林的发祥地。二十年前的花果山,经风沥雨,经年历月,实际上己成了一座荒山,乱石遍布,杂草丛生,有“花果山上无花果”之称。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倡议者看中的宝地,原来他们选址的原则——必须是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必须是荒山乱石岗。

      老战士的情怀与胸襟由此彰显。

      这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在新四军纪念林区新四军陈列馆中展示着抗战时期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一幅民谣:“什么人路西最有名,什么人报告最好听,什么人断案清如水,什么人神枪打老鹰。黄书记路西最有名,谭政委报告最好听,郑专员断案清如水,罗司令神枪打老鹰。”这幅民谣讴歌了当年活跃在这一带的几位新四军将领,分别是时任新四军二师六旅政委兼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据地党委书记黄岩(即民谣中的黄书记,解放后首任合肥市委书记、安徽省省长),时任新四军二师政委兼淮南军分区司令的谭震林(民谣中的谭政委,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任津浦路西淮南抗日根据地专员公署专员的郑抱真(民谣中的郑专员,解放后首任合肥市市长,1954年因病早逝),时任新四军二师师长的罗炳辉(民谣中的罗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1946年因病早逝)。他们是新四军的代表,长期生活战斗在包括上窑山在内的淮南广袤地区。为脚下的这片根据地和争取抗日战争胜利洒血流汗,奉献青春和生命。缅怀先烈打造纪念林,把一片初心托付山林,让后来人代代铭记黄书记、谭政委及其他们的战友,传承郑专员、罗司令及其先烈的遗志成了这群老战士的寄托。

      这是用铁军精神改造荒山的一个新战场——他们选择了他们认为应当选择的地方。一如南泥湾开荒的上窑版,充分体现和平年代对新四军精神的再次弘扬,让新四军的旗帜在这个荒山上高高飘扬。荒山再秃,也没有当年岁月艰苦;乱石嶙峋,却最能展示老战士的本色。老骥伏枥志犹在,烈士暮年再出征。一群忘了年龄的老人,一群握过三八大盖的老手,一群把白发当成黑发的老战士,决心再扛起锨把攻坚克难,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用绿色让荒山活起来,并且茂密成林升华成景。

      02.林吃百家饭,树洒万人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个春秋离而不休、夙兴夜寐;二十个春秋踏遍春山,辛勤耕耘;二十个春秋行程万里,矻矻而行。二十年来,在他们的倡导与感召下,淮南人民积极响应,捐款捐物献爱心;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出钱出智出政策。据说,新四军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也是百团大战的结果。吃百家饭,是说新四军林从一开始就凝众人之力举社会之功。老同志基本上都是从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岗位上退下的老领导,资源仍有威望犹在,但他们明确提出不给政府增加负担,自筹资金兴建纪念林。为筹资,老人们除了带头和动员家人亲戚捐款外,还不辞辛苦一次次走进机关学校,走进企事业单位做报告做宣传,号召各届人士积极参与新林建设。企业家慷慨解囊,机关人员集体众筹,学生老师聚沙成塔……二十载春秋岁月为这片林子捐款捐物发生了多少动人故事,为这片林子植树造林社会各界出动了多少人马实在难以统计。用百家饭、万人汗甚至百团大战来形容絲毫不过。现在如果你身处在这片林子里,逡巡山头一一人大林、政协林、政法林、企业林、共青林以及记者林、人才林、学子林、巾帼林等等30多个林区,一如众星拱月,赏心悦目;又如群星闪烁、百花盛开。二十年的时光,一个传奇初步诞生,原来的60多亩纪念林由小变大,迄今已形成近4000亩的纪念林景区。既成了省市级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省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纪念林青松翠竹常绿,银杏香樟高耸,桂花玉兰飘香,碑路池桥井然,亭廊馆阁萃集,已成为一个集爱国、国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4A级红色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03.把每一棵树都当成新四军战士呵护

      风景,既有大自然造化的美仑美奂,也有愚公移山似的不懈人为。新四军林难比黄山、九华山的大家闺秀,甚至难比姊妹山八公山的小家碧玉,但她分明凝聚着新四军老战士及其赓续者的一片匠心与深情、心血与汗水。

      “三分栽,七分管”,植树容易抚育难。种树是门科学,是个技术活,决不能“春栽夏枯秋当柴,明年号召又重来”。老战士们把每一棵树都当成新四军战士呵护。最初的日子里,为了把第一批松柏树、银杏树(松柏肃穆,银杏长寿,象征新四军精神长青)栽好。他们不顾年老体迈,不辞辛苦到外地学习,夙兴夜寐摸索种树经验,二十年前种下的松柏、银杏成活率皆在95%以上。当初的小树迄今已成巍巍青松、飒飒银杏,白果葱绿、玉兰挺直...

      今天走进建林初期65亩花果山头纪念林苑,这一片曾经的处女地向你展示出成熟的魅力和特殊的意义。一棵棵林苑树像当年的每一位新四军将士一样在与你款款而谈,深情对话。

      65棵雪松、广玉兰,寓意2002年新四军成立65周年;建有两条分别为北上大道和东进长廊的道路,寓意当年新四军东进北上;栽有1000余株银杏树,并配有苍松翠柏,象征新四军精神万古长青;40年树龄的大银杏树24棵,其中的2和4寓意上窑周边地区曾是新四军二师和四师战斗过的地方;10棵幽香四溢的大桂花树,寓意新四军10年征战。

      纪念树栽种区是富有创意的构思。专门划出的这片区域栽有以叶挺、项英、刘少奇、陈毅以及昔日淮南地区新四军将领名字命名的百余棵树。树种皆为四季常青的名贵银杏与香樟。

      为了保证树的成活成林,新四军林在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随即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了一支专业的护林育林队伍。

      二十年的风雨岁月,这支专业的护林育林队伍年年月月每天每日似与新四军战士作伴,象对待亲人一般精心呵护着这里的每一株幼苗、每一棵大树。

      04.多元造林,青山绿水重回家

      经历过改革开放风浪的领导者,善于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引入社会资本恢复植被、重整山河。让青山绿水重回家——绿水逶迤来,青山相向开。

      淮南东大门,上窑山206国道两侧。曾经的石料厂、石灰窑厂、粉煤灰厂把东大门昔日葱郁的黄道山削成了一遍斑驳陆离,昔日澄澈的黄道河也成了一条灰龙死水。2019年,新四军林扩林至此。这一仗,老战士与上窑林场管理方决定开展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立生态园。一番考察后,选中了一家有实力的投资方。投资方既为新四军林孜孜不倦的造林精神感动,也为这个红色资源(利用新四军林打造新四军文化营地)所吸引。再加上原有生态基础较好,有山有水。投资方决定投入8千万元打造一个以新四军文化营为概念的综合性文化生态园——既是生态公园,又是文化营地;既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又可开展拓展训练;既可生态观赏,又可休闲游览。初春时节,生态公园在投资方前期打造下已初见雏形,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损毁的山系水系正在修复,绿地基础铺就,海棠、樱花树等优质树种规划成片且已绽放出可人的美丽与鲜艳。按照规划,这个生态园的绿地绿树将占70%以上,届时这里的千余亩山水将由丑小鸭蜕变成美天鹅。并且带动周边山林的绿化美化从而使淮南东大门更加美丽。

      05.规划,把林区变成景区

      曾经当过市长的领导善于规划,以往布局一座城市,现在规划一个山头。

      既要让纪念林成为纪念的林区,也要成为生态的景区;既要将上窑山打造成一个精神的高台,也要将它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让规划融入情结,融入对历史的纪念,也让规划符合生态,符合自然规律。

      松柏的树枝融进了银杏的梦。

      老市长的建林新路与市政府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想法不谋而合,得到了继任者的赞赏与重视。

      纪念林建林伊始,规划就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投入了足够的财力与精力。从高标准高起点到不断充实完善,每一次每一年的扩林都在内容和品位上上新台阶新档次,皆与生态恢复、山势山体,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标准化要求,与4A级景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功能要求相符合。

      采取碑林结合的方式进行打造,实现了以林为体,以碑为魂的有机结合。

      树为植物,是有生命的,碑为石材,是无生命的。但在纪念林,这两者都是有生命的,且具有感染人教化人的生命力。新四军精神与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结合,使树与碑都活了起来,盎然蓬勃了起来。树为体,碑为魂融为一体,林子枝繁叶茂、碧绿透翠;石碑形神典雅,庄重大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形成了新四军林基础带独特的景观。

      确定了以林木为主花卉为辅,林木花卉共为载体的生态布局。

      如今已是景区的纪念林,有竹园、梅园、石楠园、盆景园等。整个景区,上百种树木花卉有规则地分布其中。有银杏、松柏、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红枫、石楠,还有红杏、桂花等等。春有海棠山头开,夏有紫薇竞相放,秋有枫叶别样红,冬有腊梅吐清香。

      馆廊亭阁点缀其间,打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历史高于历史的新林区。

      新四军陈列馆堪称林区第一馆,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于一体,为林区文化尽增正能量主旋律背景。参观思源书院,从别具特色的园林似建筑中就能感受到它的文化级別。登一阁(铁军阁,原称银鹭阁),穿三廊(紫藤廊、红叶廊、永青廊),再踏生态园,瞻仰敬军亭、甘泉亭、松泉亭等,既感受着江南文化与淮河文化的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妙谐,又体味着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和精巧布局。

      多少汗水挥洒在山头的土地,多少心血浸润在林间的根系。汗水与青山共云雨,心血与树林同日月。

      盘桓山头,穿行林间。我的脑海里不断地蹦出诸多溢美之词,但总觉得太过浅薄。送给老人,这群老人什么样的彩虹与花环没经历过?送给新四军林,这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里,有多少花在林间绽放吐香,有多少鸟在枝桠啁啾歌唱?还用着什么生花妙笔来重新复制吗?说到底,一千遍赞美的话,都不如这树林的一抹碧绿来得直接。

      当我看到上窑西山那座叫做魏山的山头曾被水泥厂采石剝蚀成斑斑驳驳至今尚未完全修复的时候。我在赞叹的同时也不无感到遗憾,但同时也倏然明白了:老人们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拄着拐杖奔波,不辞高龄操心,那不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二十年的时空有限吗?造林仍未有穷期——他们深知这片土地尚有许多的坑坑洼洼要填平,许多的斑斑驳驳要修整,许多的裸露荒野要绿化,许多的生态家园与精神高台还要垒筑。同时他们感到更加欣慰的是——身后,有一代代传承者在赓续他们的事业。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春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会荡起杨柳风扬起杏花雨。

      青山一道同云雨。新四军林,岁月不掩风流,代代焕发生机。造林的亊业还在山头,后来的人马还在集结……

    【审核人:雨祺】

        标题:花学筑:青山一道同云雨——写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建林二十周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4033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