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吴蔚芳:小城的变迁

  • 作者:李辉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2-13 16:57:47
  • 被阅读0
  •   1981年的夏季,是我第一次来这座小城,小城的名字叫店埠。那年中考后,县里组织录取的考生到县城参加体检,也不知什么原因,体检地点不在县人民医院,而是设在县实验小学。依稀记得是在靠南几间灰暗破旧的教室里,桌椅被挪到一边,中间放置一些简单的仪器,几位穿白大褂的医生依次给我们测量身高,体重,视力,一番检查后,老师就领着我们几个同学回去了。来匆匆,去也匆匆,那次对小城没有留下什么清晰印象。

      之所以把它称之为“小城”,源自师范毕业后,来这里上班,渐渐对这里有了些许了解。彼时,肥东县城所在地店埠,只有一条青春路,一条龙泉路,一条店撮路,还有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店撮路和龙泉路交口处有一红绿灯,但凡有问路的人,听到的多半是“红绿灯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可见当年的红绿灯在小城是个标志物。小街小巷不少,说得出名字的有大众巷,太平巷,南巷,那里居住的大都是县城的普通百姓,他们凭着勤劳的双手过着生活。

      小城不仅“小”,还很“矮”。清一色自建平房,鲜见楼房,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单位有一栋两到四层楼房。当年我们几个从合肥幼师毕业分配来小城上班的同事,就租住在一个叫上湾的自建民房区。房东家40平的大瓦房刚建好,我们就扯了几块布做成帘子,从中分隔成两间住下了。那片房屋高高矮矮,小门小院,显得杂乱无章。像这种杂乱无章的民房区,在小城颇为多见。从出租屋出来,向左走几步,就到了老街。向右步行几分钟,就到了龙泉路和同济桥。记忆里,老街窄窄的,地面黑黢黢的,沿街几乎没有商铺,只有一间理发店,一个国营土产公司,一个布店和一个饭店,行人稀少,街道冷冷清清。

      一座县城总该有酒店吧,但那时不叫酒店,叫国营饭店。80年代中期,青春饭店,大众饭店,回民饭店,是小城仅有三个规模较大的饭店。平日,即便家庭经济不错的家庭,也几乎不去,只有家里来客,才去饭店炒两个菜,待客就算是体面的了。那个年代,倘若家里有人在饭店当大厨,也是令许多人羡慕至极的,尤其是孩子。听说,一个男孩的父亲是回民饭店的大厨,自然是近水楼台。于是,这个男生能经常包上一块卤肉去学校,下课时,当着同学的面,慢慢地一口一口吃,馋的一个班同学流口水。有几个男生,恨恨地盯着他,在心里嘀咕,我要是有一个当大厨的爸爸就好了。

      小城故事多。有两个男孩,其中的一个男孩在家吃过一次香肠,觉得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打那以后,每每见到食品店柜台上卖的香肠,肚子里的馋虫就开始作怪。有一天,两人相约一同从家里偷了米,卖了钱,换了几根香肠,塞到衣服里藏好。然后,偷偷躲到电影院的银幕背面,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香肠。吃着,吃着,一个男孩问另一个男孩:“这香肠怎么一点不香?”他们哪里知道,这香肠是要蒸熟了吃才香的。生活的匮乏,真是委屈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们。

      80年代,是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年代,小城人并不富裕。我上班后,单位发了粮油定量供应凭证,上面印有姓名、住址、指定供应点,买米、买面、买油都要用它,这个黄色牛皮纸封面的小本本,我一直珍藏着,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我第一个月工资还不到30元,留下生活费后,就全部交给父母,补贴家用。要知道那时的几十元,可以满足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开销。谁家里要是有一台电视机,黑白的,就算富有了。到了晚上,大人围了来,小孩围了来,亲如一家人。

      那时候,街上很少见到汽车,人们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也没有公交车,我回老家只能坐农班车,到了周末,坐车的人很多,总要提前半个时辰去车站购票。那时也不像现在管得严,不准超载,一辆中巴车往往一下子装进去好几十人,过道上,车门台阶上,站满了人,前胸贴后背。每到一个站点,还要往车上加人。在我的记忆中,售票员的力气都很大,他们能一只手把人拽着往里塞,另一只手能用力快速关上车门,“咔嚓”一声响,汽车又疾驰而去,扬起一路烟尘。冬天还好,夏天就不好受了,车厢里的汗味,烟味,有的还带有家禽,杂七杂八的气味,在狭小拥挤的空间回旋,熏的人直恶心。回家经过的是一条沙石路,弯弯曲曲,这条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面被大车碾压的凹凸不平,遇到颠簸的路况,乘客东倒西歪,站着的忙抓紧头顶上的横杆,坐着的则牢牢抓住前排椅背,尽量保持住身体平衡。

      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通向未来的信心。小城人正同心协力开拓美好未来,在小城的发展与变迁中,谱写出一段段幸福的小城故事。

      说说我回家的这条路吧。县里先后对店忠路进行了三次改造,如今已建成了双向六车道沥青路,及非机动车道和赭红色的人行小道。作为肥东县县城与环巢湖大道的唯一连接线,店忠路成了全省首条国内第三条智慧公路。每日上下班行驶在宽阔的店忠路上,打开车窗,清风徐徐,绿意盎然,花香阵阵,心旷神怡。无论春夏秋冬,道路两侧总有红花绿树相互交映,赏心悦目。春上,坐了一趟长临河镇至店埠镇的公交车,司机是位热心的老师傅,很健谈,询问我到哪里,告诉我从哪里下最方便。我见车辆崭新,便问他:“这车新买的?”师傅笑答:“是的,县委、县政府为拉动促进长临河沿途旅游业,为这条线路新增了四辆大巴车,全县最好的车都在这条线路上跑,价值700多万元呐,只有我们几位老师傅开这条线路。”司机师傅说着,一脸自豪。我说:“那您真是很幸运。瞧,这条路多美呀,四季花开,景色如画,每天车来车往,多好。”师傅乐了:“可不是,工资每月按时发,干两天还能歇一天,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也替他高兴。

      再来看看我第一次来小城体检的县实验小学。它早已不是只拥有一栋破旧教学楼的学校,有敞亮的教学楼、综合楼,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有录播室、图书阅览室、校园电视台,班班有多媒体。校园环境优美,师资精良,五个校区,集团化办学,学校变大,变强了。这样的高品质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小城已不是稀罕事。“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成为小城这个教育强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偏僻的小乡村里,开来了冬暖夏凉的公交车。宽阔的大马路上,不同品牌的机动车川流不息。夜晚的霓虹灯下,欢快的广场舞,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当年被生吃的香肠,人们早已不再青睐,绿色食品成了小城人餐桌上的首选。

      小城不“小”了。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小城变大了,人口变多了。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由39平方公里拓展到88平方公里,道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越来越长。在小城,倘若驾车不用导航,有时都难以准确找到目的地。地铁、高架、医院建到家门口,老百姓出行、就医更加方便、实惠。

      小城不“矮”了。如今的店埠,新建小区高楼林立,配套完善,绿化环绕。往日宁静的老街,已变身繁华的商业步行街,白天人头攒动,夜晚街灯闪烁。舒适宽敞的办公写字楼,书写城市的发展与荣光。雄伟气派的七馆一中心,透着时尚大都市的气息。一位家住星光国际小区的友人告诉我,站在几十层楼高的家里,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店埠河的波光粼粼,见证店埠河畔的春秋冬夏,何其幸哉。

      小城变“美”了。小城致力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提质,机场、高铁、地铁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一大批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经高标准改造后将重新亮相,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开阔的体育公园融合游园、健身功能,让老百姓在鸟叫蝉鸣中纵情运动。已建成的公园、口袋公园,让市民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惬意生活。线上线下思想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垃圾分类”“礼让斑马线”“一盔一带”“志愿服务”多项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全民文化月,中华经典诵读展演,道德模范宣传评选,“文明肥东18条”的发布,文明的新风,正吹向每一个小城人的心坎里。

      那日,为主题快闪采集拍摄点位,步行丈量了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的网红打卡地“和睦湖”公园。园内长桥卧波,廊腰缦回,五步一亭,十步一景。夜幕下的音乐喷泉“水舞倾城”,美轮美奂,流光溢彩,更是吸引了无数人前往欣赏观光。

      驻足公园主题广场,凝视“和睦湖”三个红彤彤的大字,我看到了小城的希望,更看到了小城的未来。不是吗?唯和睦,人类的文明才会进步。唯和睦,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唯和睦,我的“小城”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辉煌。

    【审核人:凌木千雪】
        下一篇: 荆楚

        标题:吴蔚芳:小城的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5213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