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李道宏:小集镇故事多

  • 作者:连清霖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10-27 19:36:44
  • 被阅读0
  •   复兴集,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西南一处比较偏僻的乡村。很久以前,它的名字叫汪家桥(南面和西面各有一座木制古桥)。后来有几家姓汪的人家从外地迁入定居做生意,形成一个小集镇,取名汪家集。清朝末年,有识之士,扩其规模,取名福星集,意为生活幸福,人丁兴旺;后又改名为复兴集,意为生意兴隆,家国昌盛,沿用至今。

      40多年前的复兴集由两条基本平行、东西走向、各自不足150米的南北主大街和一条不足90米的中心街贯串其中的三个部分组合而成。街宽不足10米,地面均用拳头大小的白云石和青石铺就。当年的复兴集,市场繁荣,人流如织,是复兴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后人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

      政府所在地

      复兴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北大街中心,坐北向南,房屋建设是“三间五进”的传统模式,共用一个大门和后门,其间有四个露天庭院。这里有党委、政府、民政、团委、妇联、人武部、广播站、放影队、总机室等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办公室和生活室在一个房间。文革时期,政府门面是这个模样:门前三个半圆型台阶,厚重的两扇门板上分别写着“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10个金色大字,再向两旁分别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对联,对联两旁分别是党委、政府、革委会、人武部4个牌匾。门头上的横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上面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的圆型头像。在大门与两扇大窗户之间是两段毛主席语录,分别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门面两侧凸起的东西边墙上是两条长幅标语,分别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据说这个门面设计是张修策先生率领广大美术工作者集思广益拿出初步方案,再由上级党政部门反复审核后确定的。

      绘画毛主席头像那天,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张先生先严肃地招呼我们这帮孩子“不要议论,这是一项伟大的政治任务”,然后郑重走上台阶。我们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仰望着他的一笔一画,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情不自禁地高呼起来“太像了,太像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先生也同我们一起欢呼起来。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门面,凡属于党中央有重要的会议精神和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这里就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党委和政府会议室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曾在这里聆听过被毛主席接见并握过手的劳动模范陈光林叔叔的报告,会后我们抢着去摸摸他的手,回家几天不洗手;我们曾在这里聆听过肥东县民歌手殷光兰阿姨《毛主席送我上大学》的优美歌声,激动得梦里好几次醒来。

      民政办公室那位皮肤洁净、膀大腰圆的杜爱和干事和蔼可亲的办公姿态,特别是他那支特大号新农村钢笔在办公桌上“咚,咚咚,咚……”的写字声音深深地铭记在我们的脑海里。

      还有广播站那位“刘大哥”口齿不清、普通话也不行,每晚9点后,他是这样告别听众的“复兴公社'掼不烂'(应为'广播站'),今天的全天播音到此结束‘了’(这个'了'字多余,他说顺口了,去不掉),再见!”后来,“复兴公社掼不烂”便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甚至还有些许自豪感!

      大合作社

      大合作社又叫供销社,同样位于北大街坐北向南,与我家紧对门,相对喊话,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大门右边是“发展经济”,左边是“保障供给”几个金色大字。

      走进大门,屋顶上悬挂着“顾客您好”的巨型牌匾。

      这里是全公社购物中心,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每到过年过节,屋内拥挤不堪,连我的家里都站满了等待购物的人群。说句不怕你笑的话,那时我家的厕所也经常是人满为患!

      这里我要讲的是几位售货员的故事。

      柜台东边的售货员叫罗尚鼎。他成天笑嘻嘻的,卖起布来特别细心,为了防止噪音干扰出错,每量一尺布都要吆喝两声“一尺,一尺;两尺,两尺……”,从未出过错。他是算盘高手,黑夜打算盘,加减乘除一起来,毫无差池。他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特别的灵巧细长,手下的算盘珠子油光锃亮,有几根串连珠子的竹杆芯磨损殆断。这就是他的功夫,这就是他的“铁算盘”外号的来历。

      柜台西边的售货员叫宋邦茂。他身材高大,不苟言笑,但当顾客问到家用电器使用常识时,他总是百问不厌地耐心解答。有一回,两位顾客听着刚上市的收音机争论了起来,这位说:“这里面有一支宣传队,吹拉弹唱都有人,只是人很小很小。”那位说:“那根本不是人,是大大小小的零件。”他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打开收音机的后盖,慢条斯理地说开来:“这是二极管、三极管;这是音频、喇叭;这是电池、变压器……”说的就像在读说明书一样,弄得大家哈哈大笑。

      柜台北边的售货员叫王思禄,年过半百,心灵手巧,凡是购买一斤糖果以内的,他几乎不用称,叫“一抓准!”

      邮政代办点

      在中心街尽头,坐北向南有一个小合作社,又叫小商店,人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邮政代办点。那时全公社的邮政信件都在这里收发,不足20平米的场所,整天到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有一位小伙子隔三差五地就要来一趟,引起了我们的密切关注。

      这天,他急急忙忙地接过邮寄员寄过來的一封信件,迅速躲到街头的一个角落小声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多日不见,很是思念。今日见字如面……”看着他那欣喜若狂的样子,一位小哥哥高声叫了起来“原来他是在谈恋爱呀!”他害羞得一溜烟跑了。

      那时的邮递员是家音的传递者,更是恋人之间爱情的桥梁,有谁不喜欢呢?

      复兴茶馆

      复兴茶馆与邮政代办点对门。说是茶馆,其实与我们现在的酒店没有区别,什么吃早点、喝茶、喝酒、吃饭、住宿等等一应俱全。

      茶馆里的大师傅刘朝华老先生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

      他个头不高,慈眉善目,白白胖胖的,像是个弥勒佛,又像是一位慈善家。他每天炸的早点和傍晚做的大馍都会被抢购一空。许多穷人家都喜欢从他那里买卤菜,尽管是不上一块钱的生意,他也要多加一些卤汤。他知道,穷人家的几滴卤汤也可以炒上一个菜;他更知道,那时农村有几家能吃上猪油啊!

      茶馆里有一位常客我叫不上名子,只知道大伙儿都叫他“晋三爷”。

      “晋三爷”每次落座都是“一二三四”:一碗米饭,二两老白干,三两花生米,四块臭干子。别看他少言寡语,可三杯酒下肚,满脸通红,立马会对着我们这些小男孩絮絮道来:“小日本和美国鬼子都是坏东西,专门欺负我们。好吧,你作死,我们就照死里打你,坚决把你赶回老家去!”一听说打仗,我们浑身是劲,一定要请他讲一讲打仗的事。“那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次松骨峰战斗……”他握紧拳头,目光如炬,声音越来越大;我们听得热血沸腾,双手都攥出汗来……

      是的,当年的复兴集确实很小很小,可在这里面发生的故事却又很多很多,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大书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复兴大地。为迅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需要,复兴集的格局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家单位、私家商铺纷纷迁出原址,在北面不远处兴建了一座全新的复兴集。于是,“老复兴集”的过往便慢慢流入历史的长河,许多故事只能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

    【审核人:雨祺】

        标题:李道宏:小集镇故事多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0978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