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周彪:升官的喜与忧

  • 作者:李文龙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0-12 16:13:38
  • 被阅读0
  •   在这个世界上,若论起来官本位意识,中国如果称第二,没有哪个国家敢称第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做官看作第一等的职业,把做大官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因为,做官就等于光耀门楣,做大官就标志着祖坟头上冒了青烟,最低限度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人上人!

      翻开中国历史,在没有实行开科取士之前,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多半是为了博取功名,求取富贵;开科取士之后,读书人读者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做官发财。所以,宋代真宗皇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年轻人好好读书,书读好了才能升官发财,娶有钱有势人家的漂亮小姐做妻子。这种观念似乎至今仍不过时!某大学一名所谓教授在给众生作报告时,明目张胆地说,好好学习考上省会城市大学就能娶省会城市的美女,考上京城大学就能娶全国美女,考取国外大学就能娶世界范围美女云云。真是俗不可耐,自跌身价,为有这样的教授汗颜!

      升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那就是天大的喜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要说这些普通人是这样,就连圣人都难已免俗。据说,孔子被任命为鲁国大司冦兼相事时,也是一脸的喜形于色,连他的弟子们都看出了孔子的喜悦,并提醒夫子:“君子祸患降临不恐惧,福运到来不喜悦”。当然,孔子当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富贵权势,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想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恢复他梦寐以求的周礼。因为在残酷的现实中,你不当官,手中无权,再好的理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也是中国人那么热衷于当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中国人能把升官与丢官当作平常事一样,真的是凤毛麟角。余翻看诸多史藉,当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为范。《庄子.思方子》载:“孙叔敖一生三起三落,曾三次官至楚国宰相,又三次沦为平民,但他始终面无忧色。

      肩吾不解便问他:“你高官厚禄时不显荣华,贬为平民时也不担忧害怕,你是怎么想的呢”?

      孙叔敖答到:“我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官职来了我不拒绝,走了我也不阻止,得失并非我能左右,故而心也无忧虑”。

      孔子闻言称赞这样的人:“生与死这样的大事,也不能使他发生改变,何况爵位与俸禄呢?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之间,越是尽力济人,自己越是感到充实、富有”。

      如果说当年范蠡成功之后泛舟于江上,是因为看透了越王勾践剑“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的丑恶嘴脸;汉.张良退出朝堂归隐深山则是深悟道家“功成身退天之道”的天理。那么,孙叔敖既践行了儒家所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又诠释了道家所提倡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豁达,应该成为后人为官效仿的榜样。

      升了大官非但不喜、反而深忧,当数唐太宗朝时期时任宰相的岑文本了。岑文本本是贫民出身,凭借自己的好学上进走上了仕途,他做事沉稳,为官清廉,文才出众,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提拨他为中书令。这对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贫民家庭的人来说真的不简单,更值得可喜可贺。但岑文本并不是这么想,反到是一脸的忧虑。母亲见状不解地问:“人家升官都是一脸的喜悦,你怎么是满脸的忧愁呢”?岑文本说:“我非元勋,亦非先王的旧臣,却承受朝廷太多的恩泽,责任重,官职高,因此感到忧惧啊”!

      亲朋好友听说岑文本升了大官,纷纷前来道喜祝贺。对此,岑文本说:“我刚刚上任,既没有体现出来贤德,又没做出什么政绩,没有什么值得可贺的。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祝贺”。亲朋好友只好怏怏而回。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升官了当然是件好事,说明领导赏识你,组织信任你,是对你的能力与品质认可。另一方面,作为被重用的人,也要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官当大了,地位高了,权力也更大了,与此相应地你的责任也更大,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你的德是否配位,才能是否称职,容人容事之量夠不夠你拥有的高位?这才是你该三思的!

    【审核人:雨祺】

        标题:周彪:升官的喜与忧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10593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