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认清战争的残酷本性

  • 作者:方烟雨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0-23 18:35:43
  • 被阅读0
  •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天寒地冻的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一场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71年后,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这一英雄史诗。

      鱼米之乡、风景如画,回家的感觉,真好。刚刚回乡探亲的连长伍千里,还没有来得和家人好好共享团圆,就接到命令要立即归队。电影一开篇,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害怕反抗侵略战争。纵观这些年的电影市场,不乏优秀战争题材电影,从《战狼》系列到《红海行动》《金刚川》,场面宏大,热血膨胀,热泪盈眶,甚至让我以为自己很“懂”战争,离战争很“近”。但是,不得不承认,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长津湖》的上映让我清醒,抑或是说是长津湖这一仗,让我看清了自己的肤浅——战争和战争的残酷本性,我们了解的太少太少了。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东线战场,属于高寒区,冬季气温在零下几十摄氏度,自然环境、战场环境非常残酷。军情紧张,志愿军官兵义无反顾奔向这片高原,在自身后勤补给严重匮乏、攻坚火力不足、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密集弹雨,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和钢铁意志,将敌人打疼、打退、打败。“仿佛自己置身战场,一个个英雄都如此鲜活,你会跟他们同悲喜共命运。”影视作品,能够把记忆中的知识,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场景,让我们在真实而具体的人物身上,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然而,看着看着,我觉得我错了——一部电影,哪怕拍摄水平再高,特效做得再好,也是不可能让战争的残酷、残忍甚至残暴百分之百再现的。只有亲历了战争的人,才有资格谈论战争。

      战争是什么?战争又多残酷?答案就在电影中。伍千里离家时与父母无声对视的恋恋不舍;神枪手平河在子弹上刻下的一个个“平”字;梅生在战火灰烬里找到女儿的那张残缺的照片;“雷公”牺牲前所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那句话;眼看着身边的战友被活活打死也不能吭一声的剜心之痛;一个满编百人左右的连队编号却排到了677的小本子;被冰雪冻成了雕塑仍保持着战斗姿态的冰雕连;硝烟弥漫战场上那个播放着《铃儿响叮当》的八音盒……当战争来袭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义无反顾一起走上了战场。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为了我们的后代不用打仗。难道这还不够残酷么?电影里所反映出来的真实,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而真正的战争,远比电影里要艰苦得多。

      “如果时间是一幅画,我愿你们是山间流淌的溪水,生生不息”。极寒天气下,穿着皮袄的美军叫苦不迭,热咖啡滴水成冰;志愿军在山坡上躲避风雪,每天只能以一颗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我始终坚信,这样的细节绝对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整整176分钟的时间,感谢这部电影,它用很多微小的细节,让我们铭记一段历史,让我看到和感受到,电影里面,不光是“他们”,也能让我同时明白,少年的“他们”即是现在年轻的“我们”。“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志愿军战士的诗歌,是英雄的歌,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战争文学表面上揭示战争的残酷,从根本来讲是启迪人类的良知,是呼唤正义与和平。有一位非常擅长拍战争电影的导演说过:每隔50年就是人们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来防止我们遗忘一些事情。所以,《长津湖》这部电影正好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电影。正如《长津湖》总制片人于冬说的那样,“这部电影不仅是拍给当下的年轻人,希望也可以留给50年后的年轻人看。”要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战争是最原始、最残酷、最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以为,《长津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认清战争的残酷本性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420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