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储晓琴:风云三尺剑,箫鼓起行间——《大鱼在淮》的豪侠之气与柔软之美

  • 作者:林彬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17 16:06:33
  • 被阅读0
  •   风云三尺剑,箫鼓起行间

      ——《大鱼在淮》的豪侠之气与柔软之美

      ■储晓琴

      通常来说,文如其人,作家在作品中所传达的爱憎立场和他自身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微信名片也一样。

      作为一名诗人和一位小说家,李云老师设置的微信名片图像很神奇。在不点开的情况下,乍一看,是一个提剑跨马、风尘仆仆赶路的古代侠客形象。点开来,仔细看,是一个提着剑、微闭双眼、赤裸胸膛、仿似在刀尖上起舞的僧人形象。侠,是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入世形象,僧,是智慧悲悯、无嗔无喜的出世形象。侠是熊熊燃烧的火,僧是悠然来去的云,两者特质如此不同,如此对立,但,手中都提着剑。

      这样的矛盾与统一,也体现在李云老师的新作《大鱼在淮》的封面上。这本书的封面以铁黑色为基调,上半部却有一条蜿蜒起伏的银灰色大河,河里浮动着一条鲜红的鱼尾巴,尾巴松弛地散开,裙摆一样飘逸,火焰一般蓬勃。稳重的黑色,明亮的银色,奔放的红色,三种对比鲜明的颜色呈现于同一版块上,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正好对应着寄寓深遥又活泼洒脱的书名《大鱼在淮》。

      《大鱼在淮》包含了七篇中短篇小说,由李云老师亲笔题写书名,由省作协主席许春樵作序,内有沈邦彪老师所做的插画,书后附有众多名家的点评。整本书装帧精美,排版考究,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质感。翻开来看目录,《伏养咩咩》《大鱼在淮》《爷要一杆枪》《一枪毙命》《丧舫》《去老塘》《渔光曲》。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民族的历史印迹、变幻的时代风云、作家的强烈责任担当就混合着盛唐边塞诗一般的沉雄劲健之风,汹涌澎湃地向读者翻滚而来。

      小说究竟应该着力表现精神世界还是反映物质世界呢?《大鱼在淮》里,人的精神世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外部物质世界的分量十分有限。七篇小说都是轻物质,重精神;轻客观描述,重心理探索。每一篇小说里的正面人物身上都有显著的特征:要么豪,要么侠。

      先说豪。“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是豪,“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是豪,“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廛兵”也是豪。《大鱼在淮》里的正面人物各有各的豪。《爷要一杆枪》里,有信仰坚定、睿智果敢、视死如归的侠者大胡子长者和许队长,有血气方刚、身负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山民廖山虎。廖山虎被土豪劣绅漆家三少逼得退无可退,最终越狱并汇入了红色革命洪流。廖山虎一直想要得到一杆枪,甚至用端枪的姿势端了一整天的梭镖,最后,他直接用没有子弹的枪吓死了漆家三少,得报血海深仇。《大鱼在淮》里,农民葛小六在城市打工时,不幸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成了一个瘫子,但瘫子并没有屈服于贫穷的命运,却一心想在冬闲时出去唱大鼓书挣钱,就连每次唱的鼓词都是“霸王恃英勇,困垓下,怨苍穹,帐下含泪别美人,实可叹叱咤风云一代英雄”。《一枪毙命》里,有一见如故的三个热血青年张武幌子伍皂,有关于军营和各类武器的描写,有带着独子顽强谋生、敢于与黑社会作斗争,在危急关头也能挺身而出充当人质的女老板一丈青。《渔光曲》里,有一身黑衣的阿香婆,文能唱曲,武能摇船,勤劳倔强,古道热肠。

      再说侠。侠,旧时指有武艺、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人。现代意义上的侠,一般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青山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侠者一般都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与侵凌孤弱的豪暴之徒进行殊死的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别人排难解纷,报仇雪耻;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侠不一定全是武侠,也有文侠。李云老师本人就自带侠客基因。用余同友老师的话来说,李云老师“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在他的天空里,也容不得灰尘与雾霾,否则,他便不管不顾大雨倾盆,尽一己之力去奋力洗刷这世间的污浊”。我觉得,最能展现李云老师侠气的,当属《老塘》里的杜海泉和《丧舫》里的王鸣。

      《老塘》里,窑神杜海泉老塘发生事故时,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工友牺牲在自己眼前没有去救。但杜海泉并非贪生怕死、见死不救,而是为了保全更多工友的生命,迫不得已不能救。工友牺牲是煤矿突发的客观事故,并非杜海泉的主观过错,事后杜海泉也被隐性降职,但杜海泉内心一直在不安和愧疚。所以,尽管不被牺牲工友的儿子竹笋和石蹍理解,他仍然尽自己所能,对两个孩子百般照顾,让他们干最轻的活,还鼓励竹笋多多读书以便远离井下远离危险。一年后,竹笋和石蹍去老塘祭祀自己的父亲时又遭遇不测,杜海泉在明知自己有危险的情况下,打开风门放掉水流,为两个孩子找到了生路,自己却被洪水冲走。杜海泉的坚毅,无畏,悲悯,其实都源自他骨子里刻进的那个“侠”字。这个“侠”,是杜海泉的“侠”,更是作者自己为人处世的“侠”。

      在《丧舫》这篇小说里,李云老师把“侠”字表述为了王鸣身上的“拧”。当王鸣还是一个文弱少年时,就一身正气,敢于反抗镇长儿子吴大窑一伙的欺凌。后来又因为“拧”而放弃了父亲给他选择的木匠职业,去瓦岗村小学做了薪资微博的老师。“拧”的人做老师也做到极致,把村小学的教学成绩教得比镇中心小学还好。后来,王鸣在上海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却又在中学同学方子雄的盛情邀请下,毅然决然回乡担任了瓦岗村小学的校长,参与乡村振兴。在发现大窑煤矿疯狂采矿严重威胁到瓦岗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王鸣以一己之力去找村主任和窑主为村民讨要说法。讨要宣告失败后,他又利用网络的力量引领舆论,表达底层的诉求,舆情汹汹,最终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瓦岗村民搬迁和安置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村民搬迁的过程中,王鸣舍小家顾大家,一家家动员村民搬迁,却顾不上自己家的搬迁。最终,在一次暴雨中,被煤矿采空的瓦岗村消失了,还没有来得及搬走的三户人家,连同王鸣妻女在内的十二条生命瞬间消失在坍塌陷落的地面里。在瓦岗村陷落成湖后,王鸣做了条丧舫并长期住在舫上。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止是哀悼包括自己亲人在内的十二条生命,也是在向世人警示:不计后果野蛮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由于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王鸣只是一介书生,一个没有任何权势和地位的农村小学校长。他仅凭着一腔孤勇上下求索,为民请命,无怨无悔,图的是什么呢?王鸣的所作所为让人想起宋代李纲所写的《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兵卧残阳”。牛的辛勤劳作是为了众生皆饱,王鸣的上下求索是为了众生皆安。李云老师写王鸣,其实是在这个悲剧人物身上集中凸显了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心系苍生、利济天下、觉民行道、无怨无悔。

      王鸣最终连同他所建造的丧舫一起,丧身于吴三炮一伙蓄意制造的火灾中。他在情况危急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显露了“侠”的本色,先是搭救方子雄,然后把土狗扔去没有着火的湖面,最后,自己从容不迫地拉起二胡直至被烈火吞噬。王鸣的死,无限悲怆,无限壮丽,无限辉煌,王鸣生物学上的生命从此消逝,精神上的生命却从此永生。

      李云老师不只有剑胆,还有佛心。所以,《大鱼在淮》里,既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也有画桥烟雨,波光潋滟,红梅新唱,月光温柔。

      不信?请看《伏羊咩咩》里苦水寺住持果慈对水羊的保全,对六岁女孩风筝的呵护;请看《大鱼在淮》里,儍孩子宝柱和乌鸦、大鱼之间的亲密无间、其乐融融;请看《爷要一杆枪》里,地主恶霸漆龙对民女辫子的一见倾心、至死不渝;请看《渔光曲》里,蓝湖上马墩、下马墩淳朴的乡风民俗,阿香婆对喜船的笑意,对新人的祝福,乔松对大湖和白鹭的依恋,乡镇干部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还不信?那就请看《伏羊咩咩》里对原生态未被污染的苦水河的描写:“这河水清澈见底,河沙金黄,河水之上白鸟飞舞,渔船列列,渔歌阵阵”。再看《渔光曲》里的描写:“众鸟闻声飞来,铺天盖地的,羽翅扇起的风会掀起湖浪和乔松的衣袂”“车子一滑就过了蓝湖大桥”“此时,大湖浪涌,小岛葱绿,阳光正灿,人声鼎沸,古镇繁荣”……

    【审核人:雨祺】

        标题:储晓琴:风云三尺剑,箫鼓起行间——《大鱼在淮》的豪侠之气与柔软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11561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