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校园趣事
文章内容页

关于诗词朗诵的意义

  • 作者:栖凤斋主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4-12 23:56:37
  • 被阅读0
  •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最具文化的文明的表达方式,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也只有朗诵才能抒发出其豪迈;也只有朗诵才能将李白的醉酒三千吟诵入骨,也只有朗诵才能将秦少游的心声在平平仄仄的韵律中凸显得万古情深;也只有朗诵才能将人之初、性本善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经典传承至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它们承载着的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和生命力量。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人们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朗诵走进更多人的心里。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以文学作品为主。那么朗诵的源头在哪里呢?国家话剧一级演员曹灿老师曾说过,有一种说法在朗诵界传的比较广,说朗诵是从西方传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是因为话剧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因为话剧演员需要讲台词,而为了说好台词,所以就练习朗诵,因此朗诵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其实看我们国家的历史,就会知道诵诗从春秋时代就有了。古人诵读诗词歌赋,古书上都有记载。《 周礼注》说:“以声节之曰诵。”就是说把声音有节奏的说出来,就是诵。从诗经诞生以后就有了吟诵,一直持续了上千年,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它不成型,没有一套完整的曲调,各个地区的吟诵都不一样,比如湖南花鼓戏和浙江越剧里吟诵的调子就不一样,所以吟诵至今已经快要失传了,而“唱诗”是从唐朝以后才盛行,专门有乐人和乐童为诗配曲吟唱。诵又不是唱,《汉书.艺文志》里说:“不歌而诵谓之赋。

      ”我们古代南北朝时期,有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专著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在这部书里对文艺的各个方面,对诗词歌赋书画都提出了他的见解。他提出朗诵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呢?应该是“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就是指人的面部要有表情,刮风下雨喜怒哀乐等,面部的表情要有。然后又提到了对声音的要求:“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就是你在朗诵时要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声音,像珠玉,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叮当当的。你看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对朗诵就有这么高的要求了,他怎么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呢?是我们祖先总结和传承下来的。悠久的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

      《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中华精神文明的建设。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平乡县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经典故事、特色文化均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特色名片通过文学、通过声音、通过文艺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声音上的欣赏和品味,更是文化的传播和对我县文化历史的传承,用声音将古典特色朗颂出来,从而让平乡走出世界,让世界知道平乡,发扬和推广诗词朗诵、弘扬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各有关部门、文艺、朗诵协会,要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作有关平乡历史文化特色的作品,并在舞台、课堂、公众号、媒体等平台传播,通过诗词朗诵将我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审核人:站长】

        标题:关于诗词朗诵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qushi/6008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