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

  • 作者:诗诗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3-09 17:56:09
  • 被阅读0
  •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5篇)

      放假时读完《撒哈拉的故事》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篇1

      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中右处写着“撒哈拉的故事”,题目的下方印着作者的名字——三毛,左上角印着“三毛全集”的字样,除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图案和文字。可就是这本看似平凡无奇的小书里深藏着撒哈拉的秘密,令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撒哈拉的秘密令人惊奇。

      这里常年干旱,当地的居民浑身上下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气味。直到一个名为“泉”的浴场出现,撒哈拉人洗澡的秘密才被作者挖掘:他们准备好冷水,在温度极高的房间用石片来回刮去身上的污泥再用冷水清洗。那浓稠的黑汁顺着皮肤滴落地板,形成一小块污块。更加无法想象的是他们用水管伸入体内来清洗身体内部。

      这种特别的洗澡方式令我感到惊奇,我难以想象住在沙漠里的居民三到四年只是洗一次澡。这儿可是撒哈拉沙漠!阳光刺眼,黄沙漫天。试想下,在炎炎烈日下全身汗湿,黄沙飘到衣服里却不能洗澡,刺鼻汗臭味终年环绕全身。别说是三到四年,就连三到四天洗一次澡,都让人难以接受。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滴水是多么的珍贵,随随便便就把水浪费是多么可耻的一种行为。

      撒哈拉的秘密丑陋无比。

      这里的小女孩十岁就要结婚,父母像贩卖人口一样把女儿“嫁”出去。所谓的结婚初夜,仅仅是新郎通过暴力夺走小女孩的贞操,在女孩的心底划上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疤。

      看到这里我感到心寒,闭塞落后的习俗下,每个人都是一副丑恶的嘴脸,就这样目睹着暴力的发生却没人阻止。也许是习惯了吧,习惯了这种事情的发生渐渐也就习以为常。这种行为已经和犯罪挂钩,但在撒哈拉,这种丑陋的习俗将继续延续下去。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我生活在一个法制的国家,这里和平安定,小女孩的经历不会在我的身边发生。

      撒哈拉的秘密有趣可爱。

      当三毛装修好她和荷西的家时,来拜访的客人源源不断——荷西的同事,周边的邻居,周边商店打工的小伙子……他们给这个沙漠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也给三毛带来困扰。同事在家里尝到独一无二的美味中国菜,邻居无赖的借走生活用品,不仅如此还放羊踏破了三毛家的屋顶……

      书中最有趣的描写是,邻居借不到东西时会故意流露出可怜的表情,那小眼睛里发出乞求的目光。但一旦把东西借出,它就如泼出去的水一样一去难回,真是无可奈何却又有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撒哈拉居民的可爱,他们虽然有些无赖但却充满着当地的风情。

      《撒哈拉的故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人们来寻找,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样。对我而言,它神秘,它悲伤,它有趣,它值得一读。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篇2

      寒假里,我第一次打开了《撒哈拉的故事》。

      这本书是已故当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写了她与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时间中所见、所闻、所感。

      二月初,荷西与三毛一同来到了撒哈拉沙漠边的一个小镇,但是住的地方离镇中心很远。三毛和荷西勉强地制作家具、粉刷墙壁,然后再别出心裁地布置住所。原来简陋不堪的房子,竟然变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间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宽容的,善良的。邻居不停地向她借东西,而她总是来者不拒地给予。《悬壶济世》中写到,很多穷苦人没有见到药,于是三毛把红药水之类的小药品全部送给了他们。邻居们有一些小事,她都愿意帮忙,即使有困难,她也在所不辞,所以她的人缘很好,这使她在沙漠中结交了很多朋友。

      三毛在书中说:“长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学到一点,任何一点点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灵得到满足。”我想这句话是一种精神动力吧!让他们在谁都不愿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来,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书里,三毛写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丝时,把粉丝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丝时,把粉丝比喻成尼龙线;在吃饼酪时,他把小碎肉说成鲨鱼翅膀;把三毛的牛肉干当成顺喉药;还把寿司中的海苔比喻成复写纸。荷西对许多食物的“无知”,总是会逗得三毛哈哈大笑。 他们乐观面对生活,苦中作乐,让人动容。

      不过,他们的生活有时也是很艰难的。在《荒山之夜》里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里找化石,在离小镇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几小时之内,温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挣扎了一个多小时,快冻僵了的时候,三毛终于把他救了上来。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观浴记》了。顾名思义,就是写沙漠中的人怎么洗澡的。文中介绍到:沙漠中的人们洗澡时,首先脱衣服,再拎一个空水桶到一个小房间内打水,把水从头浇下来。如果冷的话,可以进入一个温度很高的房间,在这里,用石头在身体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后,身体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脏东西冲一下。沙漠中,人们总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时总是在浴室里待半天。这种洗澡方法是我从未见过的,感觉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尝试,那是因为沙漠中没有水才这样洗呀!

      三毛说过:“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活过。”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与其长时间碌碌无为,不如学习三毛,有勇气尝试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这个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篇3

      很早之前和朋友聊起读书,各自分享了自己看过了哪一些书,计划看哪一些,那时我意识到,在我比较贫瘠的阅读生涯中,甚至都没有读过一位女性作家的书籍,这让我很遗憾。那次我问了一下友人,她告诉说我可以从三毛开始读,还特别推荐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然后说张爱玲的书后面感兴趣也可以再读读,毕竟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也有研究张爱玲的“张学”。

      直到我今年元旦之后的一个星期读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时,距离那一次谈话,过去了半年。

      我承认我在看这本书的头几篇的时候,一直是带着偏见的,就觉得有点过于理想主义了。比如第一章的《沙漠中的饭店》,里面说她(三毛)在家里做饭,并不十分好的中国菜,却吸引了荷西的连连称赞,甚至同事都抢着吃。生活细节写的确实很浪漫,我就是觉得太理想化了,荷西是傻子吗?这点菜都分辨不出来?当然也许是因为我单身久了,无法体验两个人一起的浪漫。

      第二篇的《结婚记》,甚至让我觉得有点荒唐,啥都没准备好,就那么去沙漠生活了?就那样就结婚了?无法理解。紧接着的《悬壶济世》越发让我觉得不可理喻,一个啥医术都不懂的人,就随便给人吃药,甚至还妄想给别人接生,简直让我弃书。

      我耐着性子让自己读下去,发现三毛写散文的切入点确实是不同的,感情会更细腻一些,聚焦于生活的一些小事,放大到整个生活,让人从简单的文字中,想象出了三毛在撒哈拉生活中的画面。也使得读者对撒哈拉充满了向往。看到后面之后,我也放佛随着三毛的文字在撒哈拉生活了一遭,经历了她的经历。

      读完之后,我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还是挺刻薄的,就因为三毛写的东西,她的浪漫我无法get到,就想着弃书,就在心里骂这本书“垃圾”,这样是不对的。自己总是把“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挂在嘴边,自己却做不到容纳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或者说思路。

      想起没多久的一件事情,某个微信群有个“女”(打引号是因为我怀疑她是抠脚大汉,设置为女的加别人好友乱发广告)的,她微信被人投诉封了,在微信群里面求助加过她好友的人,帮忙验证解封。我一想啊,这特么肯定是抠脚大汉乱发广告,被人投诉封了之后,还搁这装女的骗LSP帮她呢?于是我阴阳怪气的嘲讽她,说“是什么样的销售工作还会被人投诉哦?”“这么敬业的吗?都用自己私人号加微信。”“建议贵司给你们申请企业微信呢!”……反正最后嘲讽了她退群了。后来我反思,觉得这样不对的,别人要上当的人就上当呗?我又没什么办法。万一那个人是正经销售,只是不小心被封;亦或是那个人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只能从事这个职业呢?我就这么否定了别人。越想越觉得自己错的很厉害。

      在领悟要尊重每一个人心中的浪漫之后,我想到每个人心中也肯定有一个撒哈拉。比如我自己,就特别想去北方生活,比如甘肃(这个肯定是看《河西走廊》纪录片的情结),比如陕北(这个就是看文学作品的情结了)这样一些广阔的地方去,想象着自己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撒丫子瞎跑,那感觉肯定贼棒。

      三毛也是,喜欢上撒哈拉沙漠就是一个很偶然的,大概就是有一次看到《国家地理》杂志对撒哈拉的介绍,就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这应该是浪漫主义的最高境界了吧。同样的,我也想起我的朋友们,有说想去云南的,也有想去四川某个不知名小寺庙拜一拜的,还有想去西藏的某个地方的……说去著名景点拜拜的,我还算理解,一些不知名的小地方,我问为什么,都回答说,没由头的,就是想去。我想,大概也如三毛写的,前世的乡愁觉醒了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撒哈拉,这是每个人的浪漫,要无比的珍惜,有一天,会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的。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篇4

      我小时候只听说过“三毛流浪记”,那个三毛是个只有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很顽强地活着,流浪……当今我渐渐长大,我惊奇地发现了这个全新的三毛,她是个最浪漫,最真性情的女作家,她有一个男朋友叫荷西,因为她对沙漠生活充满了好奇,所以去大沙漠旅行,写出一系列大漠风情的散文,从而成就了一种“流浪文学”文化。

      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爱她一直寻求着自然与单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

      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撒哈拉的故事》记叙了三毛定居在撒哈拉的种种趣事,书中洋溢着三毛对沙漠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字里行间透露出撒哈拉人独有的风土人情,使读者如置身在一幅撒哈拉风情图中、穿梭在三毛细腻的文字里,感受撒哈拉的美妙之处。

      三毛是个十分热爱沙漠的女子,她抛弃了大城市里的繁华生活,毅然来到撒哈拉定居,去实现她的梦想。可当她带着丈夫兴高采烈地来到撒哈拉时,迎接她的只有黄色的沙土、贫瘠的土地、简陋的房子——狭窄简陋、没有家具、天花板上还有一个大窟窿。而她们并不为此而退缩——她们一起动手装修房子、用装棺材的箱子做家具、巧用铁皮自制风灯……使得她们的房子成为了撒哈拉中的宫殿,引得人们啧啧称赞:“你们创造了罗马”,三毛的心灵手巧为她的沙漠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看这本书我想起来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期间一起自学UI认识的朋友,刚工作那会去北京见过他,还是一个很平常的男孩子,后来他厌恶了互联网的“快”生活,发现UI设计并不是自己追求的艺术后,又去学了纹身和室内设计,开机车、研究玄学、想去旅行就租个车说走就走、养多肉、捡块破木头手工做成一个灯座、捡块石头打磨成一个盘子,放荡不羁,爱上一座城市就在那里定居……我们都管他叫“大仙”,他真的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活成了我们年轻时向往的样子,他是我生活中活得最像三毛的人……

      读三毛的作品,你会发现三毛教会了我们热爱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地去体验生活,生活也会赠予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三毛笔下的文字,让我明白,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生活处处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三毛依旧活的这样精彩,还有什么困难我们面对不了呢?虽然生活平淡、简朴、十分贫困。但她却是非常快乐,因为她知道,物质上的贫困没什么,精神世界的丰裕才是真的好,精神世界是不能用物质换来的。她心里这样想:“平平淡淡过生活,认认真真去做事。莫愁今生无富裕,精神丰裕才可贵。”

      《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篇5

      爱让人陶醉,让人痴迷,让人执着。《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荒山之夜》一章,完完全全体现了这样的爱!章节中的荷西与三毛相互关心、绝不丢下对方的爱情,让人有所感,有所悟,也对“爱”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这平平无奇的一个字,包含了母爱、父爱、友爱和爱情。在爱情中,两个人深爱着对方,往往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文中荷西对三毛的爱,不顾自我安危,让她逃命,爱得深沉。三毛对荷西的爱,足以让她放弃本可以逃走的机会,毅然回头去救荷西,爱得忘我。执着的爱让他们在危难时刻,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生死,不是得失,而是在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个人。

      生活中,小家的爱,是甜蜜、浪漫、温馨的;“大家”的爱,是热情、和谐、无私的。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家中的爱是密不可分的,家中的情是不可替代的,家中的人是不可或缺的。

      我想,爱,或许就是这本书想要表达和传递的宗旨吧!希望我能永藏于心中,生活在爱中!

      

    【审核人:站长】

        标题:《撒哈拉的故事》感人读后感范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5790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