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齐鲁】柴希修:茅台酒厂十大功勋人物之一(散文)

  • 作者:王义尚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2-01 00:54:22
  • 被阅读0
  •   生于1914年12月的柴希修,是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白菜王庄村人。1933年,已年满18周岁的柴希修,在梁漱溟创办的菏泽灵圣区乡农学校求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38年6月,他毅然参加了灵圣区鲁西南抗日武装,第二年的8月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柴希修先后担任鲁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三区联防自卫队副队长、菏泽县灵圣区抗日政府文教助理员、菏泽抗日政府训练主任、青丘区抗日政府区长、冀鲁豫五分区20团副营长、五分区武装部副部长、冀鲁豫东明六区区长、东明县政府秘书科长等职。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柴希修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最前沿,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功显赫。尤其是1939年8月,他随冀鲁豫军区五分区独立团平息了“红枪会”挑起的“湾杨事变”,极大地打击了抗日武装敌对势力,挫败了日伪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后又参加领导了地方政府抗日工作,积极学习贯彻党的抗日战略总方针,发动抗日民众,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全国解放前夕,冀鲁豫边去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接管建政,柴希修服从命令踊跃随军南下。1949年3月从冀鲁豫边区首府(今菏泽牡丹区晁八寨)集结出发,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渡江后在赣东北地区接管建立人民政权,4个月后参加西进支队。贵州解放后,到工作较为困难的仁怀县工作,在担任仁怀县县委书记期间,面对解放初期复杂的斗争局面,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置生死于不顾,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发展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接受组织的重托,到贵州省重点企业贵州茅台酒厂工作,1964年出任茅台酒厂党组书记。在酒厂期间,他住在用茅台酒瓶子做成的房子里,条件虽然比较简陋,且是既住人又办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完全熟悉并掌握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成为建国后国酒茅台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茅台最初的基本层面技术、基础骨干人才队伍建设,都与柴希修同志的努力分不开的。

      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多种原因,茅台酒生产量与质量有所下降。结果是,195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茅台酒无可争议的夺得白酒评选第一名,却在1963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茅台酒竟从冠军宝座上跌落下来,虽然也被列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是五粮液竟拔头筹第一名,茅台酒仅名列第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调查茅台酒质量下降的原因,轻工业部曹鲁副部长带着专家,食品工程师和酿酒处的干部反复对比,以贵州省轻工业厅和茅台酒厂为主,成立了茅台酒试点委员会,柴希修任试点委员会副主任。

      在1964年至1966年的两期茅台试点中,试点委员会对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了三种典型体酒,即具有酱香味、且味感优雅细腻的、定为酱香体;用窖底酒醅酿烤、放香好但酒味冲辣者定为窖底香;含有大量多种香气成分、位纯甜者定为纯甜体。

      三种典型体的确立,与茅台酒酱香型的命名,是白酒生产的一大进步,它是茅台酒多年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结晶。凝聚了茅台酒厂历代酒师、工程技术人员、全体工人和两期试点科技人员的勤劳和智慧。它不仅是茅台酒工人对茅台酒生产发展的重大贡献,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古老的酒文化的重大贡献。1965年底,在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议上,茅台酒厂的代表宣读了季克良用科学理论总结整理出的科研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论文,引起了大会强烈的反响合和各厂家代表的关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访问中国,为接待需要,贵州茅台酒厂按外交部指令送去贵州茅台酒。时任贵州茅台酒厂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的柴希修,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尽心尽职严格负责,保证了中央下达的国礼用酒生产任务。周总理多次用这批贵州茅台酒款待贵宾,并围绕贵州茅台酒的话题,留下许多佳话。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关系长达25年的僵局,故而有贵州茅台酒“融化中美历史坚冰”之说。

      1973年,贵州茅台酒厂接到中共中央急电,让其准备3箱1952年生产的贵州茅台酒,一箱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两箱送中央。即将离任的柴希修接下这个光荣的任务,亲自将三箱50年代生产的茅台酒护送到北京。这三箱珍贵的贵州茅台酒,在我国的外交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初,柴希修从贵州茅台酒厂离任,接任贵州省轻工业厅政治部主任、轻工业厅组织处长。之后,他又接受了扩建贵州财经学院的工作,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他发挥党的核心作用,依靠全院教职工,经过六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使学院得以重新开办,当年11月14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离开茅台酒厂,柴希修仍然关注茅台的发展。他说:“茅台要发展,知识最重要,下一辈最重要,多多帮助茅台的孩子来财院读书,不是为文凭,而是学财经。”他在学院工作期间,提出茅台的发展要与文化相结合,主张发掘、推广茅台文化;也多次提出茅台人才培养与财经相结合,通过贵州财经学院来加强对茅台酒厂经贸人才的培养。

      柴希修在贵州茅台酒厂的工作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上下五千年的酒文化积淀,再加上自身对诗酒文化的沉淀,成就了他截然不同的诗酒人生。继承了山东人真诚豪爽的性格,传承了军人广阔的胸襟和气魄,延续了茅台人务本兴业的精神。在茅台酒厂工作时,就收集了《乾隆诗酒三百篇》,离休后,与基础部邓宗岳教授和乔惠民,建立起业余课题《华夏诗酒总典》的收集编选,已收集到诗酒文化的诗词500多篇。

      柴希修1993年去世,享年79岁。他孙子柴红星为纪念其祖父的事迹,毅然在仿山旅游区投资为柴希修建起纪念馆一处,纪念馆建馆伊始,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国酒业十大名酒收藏家、山东省白酒协会收藏鉴定委员会主席许大同先生,为纪念馆的建设及规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由全国白酒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级评酒委员赖登燡先生为纪念馆题写“柴希修同志纪念馆”,纪念馆择日即将向众人开馆。(人文菏泽)  2023年11月25日首发

      

    【审核人:站长】

        标题:【齐鲁】柴希修:茅台酒厂十大功勋人物之一(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1892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