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章桂兵:布鞋情怀

  • 作者:飘飘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23 12:46:35
  • 被阅读0
  •   有句成语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就是说行天下就得迈开脚,故行路就离不开鞋。所以人的一生离不开一样随身物品那就是鞋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备备品。

      当今社会鞋的品牌样式五花八门,高中低档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即使有卖布鞋的也是胶底的,根本沒有昔日那种布底实纳帮的。可惜过去乡下人手工缝制的布鞋很少见了,穿的人就更少了,偶尔见到某个人穿出来,会让大家投去新奇又羡慕的目光。今天就算有人想穿一双手工布鞋,可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大多数都不会做了吧。况且也很难找到当年做布鞋的样子和所需的材料,眼看过去那种工艺几乎就要失传了。所以再想穿上自己做的布鞋只能望而生叹了。

      回想起远去的艰辛岁月,一双新做的布鞋寄托着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承载着母亲对儿女们的慈爱之心。同时也是年轻姑娘对意中郎君情投意合的见证。

      记很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人穿的鞋,不管是单的还是棉的都是自已家人做的,那时农村里的大娘大婶及小媳妇个个都以勤俭持家过日子并做一手好针线活为荣,其中最让人另眼高看的是会做一双即美观又合脚的布鞋了。但做鞋这种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一件不容易的事。起码要具备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的信心。

      做鞋首先要准备充足做鞋的原料(即旧布料),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也不是随意找到几块好布为原料,因为好布料还得给大人小孩做衣服呢,做鞋用的全是破旧的衣服,床单,打补丁都用不上的小布尖等,总之都是做衣服剩下的下脚料,一双鞋子做出来大概需要三至五斤左右的废布料,做鞋不是轻而易举的活,其工序复杂多样化。做鞋的第一道工序打布袼褙(老家人叫打苔子)打苔子需要选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先熬一小锅白面浆糊,再搬出家里用的案板或吃饭用的小饭桌子,放在阳光照射充足的方位,先把之前准备好的布料铺开铺展且均匀,再抹上浆糊,连续依次铺三至四层,层层先铺布料再抹浆糊,然后用手拍打挤压实为准,恐怕的是布与布之间结构不实在。粘好了一块便在太阳下晒大半天时间即可,就这样一块布质的苔子〈布袼褙)就做成了,做一双成人的布鞋大概也得用三至四块苔子吧。等苔子准备的差不多了,较关健的的第二道工序才算开始了,手巧的女人便按着穿鞋人脚大小尺度剪成鞋底样子,一只鞋的底子也得五层相等的苔子才够厚度,而鞋帮子是有鞋乛样子的,且类繁多,如齐眼的,松紧口的,方口的,做什么样式的根据穿者而定。

      我们老家缝制鞋底通常叫纳底子,纳底子的常用工具是锥子,顶针,和大针,辅助材料是麻绳,先用锥子扎穿鞋底,然后用大针牵引麻绳穿过针眼,来回反复用顶针助力,再用手将麻绳拽紧,若在一旁观看纳鞋底看似挺简单,其实这活是非常麻烦吃力的。

      隐约记得,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们全家人做鞋纳底的情景,只看见母亲用左手紧握鞋底,右手娴熟地用锥子在上面依次地扎透小孔,然后将针带麻绳穿过进孔内,再用右手中指上的顶针将针和绳顶过去,紧接着再将针拽出,再把绳子缠在锥子把上用全身力气拉拽,直到紧的再也拽不动为止,有时绳子毛了分叉了,她就用嘴唇抿一下,针用涩了,她就在额头上发丝间擦几下,针就好拨多了,也许这是针在头皮上触到了头油的缘故吧。每纳完一行针脚,便看见母亲脸上就会流出许多汗水,一双鞋子做出来起码也得花上母亲小半个月的时间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当想起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句,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种充满母亲的温情便溢满全身,这不就是天下所有慈母的真实写照吗?

      鞋帮(鞋面)一般用的是黑色棉布,也有黑灯芯绒布,也有给小孩子们做鞋用花布红布等不同颜色的,根据自身条件因人而定,鞋帮(鞋面)做起来比鞋底省工多不少,那时候每个家庭主妇都有自己的鞋帮样子,大都是用旧报纸或是旧书本按家人穿鞋大小号而剪成的,邻里朋友间也有相互借鞋样子的,有时有的人可能也从外村引进新鲜样子的,大伙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不计较专署专利什么的。

      做鞋的第三道工序是上鞋,也就是说把做好的鞋帮和纳好的鞋底组合缝在一起,这种活需要细心有经验的人完成,在上鞋过程中一时粗心大意,不但影响穿着舒适度,更重要的是鞋上不好,样子难看死了,让穿鞋人不敢往人前站,所以上鞋是做鞋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马虎不得。一双新鞋起码经过上述三道工序才总算完成。特别是第三道工序是做鞋人即紧张又开心的一道坎。

      每年的冬天农闲时,也是乡村妇女们做鞋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候,因为到过大年时家里人还要穿新鞋子呢。于是左邻右舍大娘婶子,小媳妇姑娘们便开始了紧张又忙禄的做鞋事宜,这时大伙便开始聚伙扎堆了,不是坐在你家热炕头,就就是聚在他家热炕中,中间围上火盆,屋里点起炉子,屋里暖融融的,你纳鞋底,他做鞋帮。东家长西家短,互相开着玩笑拉着家常,边侃大山边逗笑话,叽叽喳喳,哂哂哈哈异常开心热闹,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手里的活也干完了。也有时候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也开始向婶子大娘们学习做鞋了,因为自家里老辈人常提醒他们“要早点学习针线活,要不等那天出嫁结婚了,到婆家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干,到时候是作受憋的"况且说不定那天有了意中人,起码给未来的女婿做一双体面合脚的鞋也做不好,那是多么尴尬的事。

      每逢过年前后,也是家人穿新衣服换新鞋之时,中年丈夫穿上一双妻子做的新鞋,精神抖擞走东家进西家串门子。脚上这双鞋子便成了渲耀贤妻良母的资来,如果有人问这鞋是谁做的?他肯定自豪地回答,孩他娘做的,听!一双鞋能把一个大男子汉的荣耀感和知足心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一个小伙子穿上一双新鞋子站在大街上,碰上熟人问谁做的?如果脸不红肯定是母亲做的,,如果脸红了那一定是没过门的媳妇做的或是没有确定关系,心仪巳久的暗恋姑娘送绐的。假如有一位老光棍意外穿一双新鞋出来,大伙背地里会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准说不是那个寡妇做的就是他那老相好做的,总之人言可畏。

      一双双普普通通的手工布鞋,凝聚了一个时代的精随,承载了那个年代乡下人的情和爱。如今市场上鞋的样式千百种,但我依然钟爱那纯手工做的布鞋,那是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手工艺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虽然不再也很难穿上当年的手工布鞋了,它几乎成了历史过往中的印记,但依然忘不了油灯下母亲用苯拙双手穿针引线的情景,忘不了儿时穿上新鞋那喜出望外激动的一刻,更忘不了父老乡亲在那平凡岁月里艰朴度日的精神风貌。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章桂兵:布鞋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0116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