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李长在: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探访月亮湾作家村

  • 作者:李长在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20 17:05:37
  • 被阅读0
  •   早就听姚云说,霍山县大别山山窝里有个作家村,值得一去。今天,挈妇将雏,我来也。

      从合肥出发,到霍山下高速,盘山越岭,七拐八绕,到了村口,已是晚上七点多钟。山里天黑得早,只见夜色笼罩四野,村里鸡犬不闻,灯光星星点点,一轮新月高挂半空,给人一种月朦胧鸟朦胧的美感。

      虽是初来乍到,却并不感到陌生。进了村子,灯光下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厂房,好像似曾相识一般。我猛然想起著名作家白落梅的一句话:世间所有遇见,都是久别重逢。

      说是久别重逢,并非我故弄玄虚。这里的房屋格局,我太熟悉了。说是村,其实就是一个工厂。我们今天下榻之处,就是一个老式生产车间。

      前来迎接的乡党委书记伍凤麟告诉我,别看现在冷冷/清清,40年前,这里是一个5000号人的大工厂,有“小上海”“小南京”之称呢!我问她当时叫什么厂,她说叫淮海机械厂。

      我顿时醒悟,原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淮海厂!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备战备荒,准备打仗,中央决定,将一部分军工企业,从一线城市搬迁到三线山区。当时上海、南京的几个大型军工厂,整体搬迁到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这些内迁的兵工厂,称为〝三线厂”,由省国防工办管理。当时的国防工办,由省军区领导。省军区副司令刘奎(就是那个“打不死的刘奎”),分管国防工办。

      七十年代初,我在省军区司令部当参谋,刘奎副司令是我的老首长。我曾有幸跟随刘副司令到舒城、金寨、岳西三线厂检查工作。淮海厂我没来过,但是兵工厂的内部布局都差不多,所以我第一次来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没来过淮海厂,但对淮海厂的情况知道一些。淮海厂的主打产品是高射机枪,在30多年里,共产出5000多挺。这些机枪一部分援助了越南,在抗美援越战争中大显身手;一部分装备了民兵,组建了民兵高机分队。

      改革开放以后,三线厂举步维艰。为了找活路,推行军转民方略,淮海厂不再生产高射机枪了,开始研制微型汽车。80年代,自己研制,.全部国产的小飞虎汽车上市,领先全国,曾名噪一时。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淮海厂搬迁到了合肥。说来也巧,十几年后,我到合肥警备区当参谋长,警备区靶场的隔壁,就是飞虎汽车制造厂,我们成了邻居。这也算是我与淮海厂的缘份吧。

      淮海机械厂搬走了,悄悄地走,正如它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把一大片厂房,还有乡亲们对淮海厂的恋恋不舍,留在深山老林里。这里再也听不到机器轰鸣,听不到军号嘹亮,热火朝天的“小南京”变得死一般沉寂。

      就这样死一般的沉寂许多年。这期间,也有一些领导和老板前来考察,想把这块资产盘活,但总是兴兴致勃勃地来,垂头丧气地走。眼见这一大片厂房由雄伟而枯萎,由健壮而腐朽。

      忽一日,又有几位领导驱车来到这里,打头的是省作协主席许辉。这是几位文人。文人看问题有着独特的视角。淮海厂所在的东西溪乡山清水秀,交通不便,远离城市喧嚣。商人看来,这就是块死地,而在文人眼里,这就是作家的风水宝地。

      于是,经过紧锣密鼓的策划,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计划出笼了。他们要在淮海厂的旧厂区,打造一个作家村,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文学作家,提供一个体验生活,创作作品的平台,让这片废旧厂房起死回生,让文学家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打一场文学扶贫的漂亮仗。

      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不到一年时间,作家村建成了。淮海厂区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状似月亮,作家村就以“月亮湾”命名。月亮湾作家村开村仪式,全国各地的作家纷至沓来,“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王蒙语),月光滋润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村这天,王蒙来了;开村不久,铁凝来了。追循着大咖们的脚步,今天,我也来了。

      村头路边上,有一栋两层小楼,看上去不起眼。当年这是厂行政办公楼,一道道行政命令从这里发出。如今,改造成了驻村作家工作室。我走近第一单元门口,只见门楣上挂有牌子,上书“闫红、姚云工作室”。楼上楼下,一个小院子,清纯,典雅,温馨。闫红、姚云是安徽文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典型的美女+才女。她们家在省城,事业风生水起,还经常到村里采风写作,把一份份精神大餐奉献给社会。姚云自豪地说,我现在是月亮湾作家村的村民,村里人见了我都喊“姚老师”。

      徐贵祥的工作室要比闫红、姚云工作室气派。他的工作室是一个单元套房,他的散文《走在乡间路上》(原载《人民日报》)悬挂在二楼大堂。徐贵祥是著名的军旅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历史的天空》等著作早已脍炙人口。他是六安人,霍山也是他的故乡,感情自不一般。我一字一句地拜读他的大作,读至“我用我的前半生摆脫乡村,我用我的后半生返回乡村”,不禁拍案叫绝。他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摆脱”不是放弃,而是去寻求改变之路;“返回”不是回头,而是回归自然和淳朴。

      当年的主车间,厂房高大宽畅,足有四层楼那么高。因阔就简,这里辟成了图书馆,图书馆里的图书,主要来自作家捐赠,目前已有三万余册。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小书吧,幽静、舒适、明亮。泡一杯当地产的霍山黄芽,抱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邀三五知己,或读书,或闲聊,或发呆,呼吸新鲜空气,听着窗外水声潺潺,鸟鸣啾啾,城里人哪有这样的福气呢!

      作家村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有几处文化广场,石头上,树根上,墙壁上,镌刻着著名作家的名言隽语。在中心广场,我看到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的一段话:艺术和写作,可以盈满我们的精神,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文学从神圣殿堂里走出来,作家从教室书斋里走出来,走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文学才有生命力。

      沿着月亮小溪出村,有一条水泥路。我们沿着这条路上山,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泥土芳香,观赏满山野花,茂林修竹,吮吸着大自然的营养。这条小道被命名为文学小道,村头墙壁上写有徐贵祥的题词:文学小道,大路朝天。我们知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文学的前途一片光明!

      果然,前面柳暗花明,山半坡上有一竹亭。我们沿着山间小道向竹亭走去,见路两边石头上长着一丛丛的植物,原来这就是霍山石斛。石斛长在光溜溜的石头上,吸吮着大自然的雨露精华。怪不得石斛这么金贵。

      当我们即将离开作家村时,在村口又与伍凤麟书记不期而遇。伍书记温文尔雅,谈吐不凡,喜爱文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写作,时有作品问世,经过交谈得知,我们还是《同步悦读》的文友。握手告别时,她对我说,欢迎再来。我说本来就不想走,好想成为月亮湾的一个村民。她说那好啊,不过你要写一篇文章,写写我们月亮湾。

      伍书记可能随口一说,我却当真了。回到合肥,加了个班,写成了这篇短文,权当是交作业吧,还不知能不能及格呢!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李长在: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探访月亮湾作家村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4814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