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邵勇 : 上坟

  • 作者:邵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09 01:10:55
  • 被阅读0
  •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是民族历史的遥远记忆,是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纽带,是民族密码代代相传的永恒不变的基因……

      ——题记

      小时候我家很少有机会上坟,每当看到邻居们举家高高兴兴地去山上扫墓,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奇、羡慕与失落。我弟弟有一次偷偷跟着对门邻居去上坟,遭到我父亲一顿痛骂。

      缘由可以追溯到我的亲爷爷。抗战期间绍兴沦陷,爷爷被日本鬼子抓走后不知所终。我奶奶被迫带着十八个月大的父亲改嫁给一个农村撑船的小伙。所以,虽然我名为长子长孙,但作为“偷油瓶”的后代,父亲的几个弟弟妹妹对我的正统身份颇不以为然。再者,父亲十六岁就从绍兴来萧山撑船打工,于地于情于理,上坟的事情也就不来麻烦我们了。

      因此,小学组织的清明祭扫烈士墓成了我和弟弟渴盼的节日。春天刚一露头,我和弟弟就掰着手指计划起来。清明节快到的那几天,我们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父母也会为我们准备好平时难得吃到的食品:酸面包、鸡蛋、饼干、蛋卷……清明当天,全校师生几百人排着几十米的长队浩浩荡荡向十几里外的目的地走去,大多数去进化的葛云飞墓,也去过几次戴村石马头。对很少走出镇子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扫墓实际上是一次踏春和远足,至于祭扫哪个人倒是其次的。现在想想,我们还是挺幸运的,放到现在的教育环境,这种做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我第三个本命年里,父亲去世了。直肠癌手术后,他拖着病体,花了一万四千块钱,在干女儿娘家的茶山上为自己筑了一方气派的双孔水泥大墓。墓地建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坐北朝南,四周茶树滴翠,桃花绽蕾,山花烂漫,芳草鲜美,虫鸣鸟唱,景色宜人。弟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棵龙柏,种在墓道两边,像两位笔直站立镇守一方的绿巨人。晴朗的天,站在坟前宽大的水泥墓地前,可以远眺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镇和蜿蜒如带的浦阳江,让人产生“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之慨。

      父亲去世后,一年两次的上坟成了我家团聚的主要节日。每逢清明冬至,母亲一般天没亮就起床,先请灶神,买、汰、烧……忙乎一上午,一桌丰盛的饭菜终于摆好了,桌子中央是一盘全鸡和一大块煮熟的插满筷子的五花肉,四周是鱼虾鸭蟹等各色荤素菜肴,“请大人”仪式正式开始,母亲在桌子前排摆上烛台香炉,左右两边各摆八副酒盅竹筷,两碗饭当然少不了,称为“羹饭”。点蜡焚香、酒倒三巡,请三公三婆和父亲的灵魂歆享之后,开始在三个废旧铁锅里烧银锭元宝,一个给土地神,一个给三公三婆,最大的当然是烧给父亲的。全家人围着火堆不停拜着,嘴里念叨要父亲收好,不要舍不得用。到这时仪式才算结束,之后一家人坐下享用祭品。

      下午一点左右,全家便驱车去山上扫墓。登山一般是我拎装满祭品的饭篮,弟弟扛着长柄铁锹,母亲捧着香烛元宝,还要时不时拉扯两个孙辈,弟弟家的博美犬“嘟嘟”气喘吁吁地跑前跑后。半小时的艰难攀爬,终于来到墓地。我和弟弟的首要任务便是清理打扫。两棵龙柏已有两人高,全身爬满藤蔓,甚至还挂着几个老南瓜样的野果,远看像一串大红灯笼。添土是上坟的重头戏,老话说:一锹土,三重被。冬至为祖先的坟头添土加泥,称之“上冬坟”,这是为祖先“盖棉被”、“送寒衣”,能使祖先们温暖过冬。母亲负责把祭品摆好,几碟鱼肉素鸡、麻团、水果,然后仪式跟早上大同小异,具体也没有固定标准,讲究的是敬神如神在,心诚则灵。

      我曾经为此填过两首词:

      春日山中谁做主,山花不让黄莺。笋芽雨后亦多情。阳晨合族聚,热泪万家倾。

      鲜果青团钱几串,烧香酹酒鞭鸣。阴间此夜鬼魂惊。老坟添把土,孙辈面如生。

      ——临江仙•清明

      又是雨兼风,节到清明百感同。衣紫腰金多虎子,空空,依旧南山土窟窿。

      遥想古江东,赤壁周郎一世雄。玉树临风今哪处?嗡嗡,油菜花丛小蜜蜂。

      ——南乡子·清明

      其实,按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论贫贱贵富,死后的结局都是化作南山土馒头,但子孙后代总希望祖宗能多照顾点自己。除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外,上坟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祖宗能保佑自家兴旺发达、平平安安。前年冬至,由于母亲原不打算去山上,在我一再要求下,匆忙间只拿了几样水果代替祭品,连银锭元宝也忘在家里。当天傍晚回萧山,因为要赶晚自修,又恰逢堵车,急忙中在通惠路与道源路交叉口碰擦了骑电瓶车带人闯红灯的一对河南夫妇。虽然只是轻微擦碰,不巧的是后座的女人摔倒时后脑着地,严重呕吐。不幸中的大幸,那位妇女最终度过了危险期,避免了开颅手术。更令人惊奇的是,第三天我弟弟在等红灯时被一辆企业的厂车追尾了,幸好人没事,车修了两千多。几天中兄弟俩的车都进了修理厂,我老婆狐疑地问:“是不是你老爸显灵了?”听得我顿时毛骨悚然。

      从地域上分析,萧山南片民俗相对简朴,重结果;北片沙地迷信风气较重,做派比较铺张。我岳父曾经从事该行业,因此平时十分在意。有一次,我不经意间在他面前提到,我们及后一代连银锭元宝都分不清,这些习俗以后也就不会进行了。他听后勃然变色,背地里跟我丈母娘大吵一通,暗叹死后连羹饭都没得吃。

      传统民俗会不会日渐式微,甚至完全消失?夕阳西下,山风习习,面对公墓里矗立的密密麻麻的石碑森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呢?

    【审核人:雨祺】

        标题:邵勇 : 上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14589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