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二美一匠 ·《人世间》观后乱弹(二)

  • 作者:苏立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3-05 03:08:30
  • 被阅读0
  •   今天终于把剧追完,书却只读了一半,还是忍不住想要表达的冲动。俗话说,好事不在忙上,在这样的情绪下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没有经过严密的推敲,请原谅我的急切。

      每一集我都是泪眼婆娑地看完的。就是现在,我还沉浸在剧中构筑的世界里出不来。作品无疑是大师级的艺术品,我不想再给这部作品戴更多的高帽子,我想择自己想说的来说,所以叫“乱弹”,所以说错了也不能骂我,反正我都是在冲动之下没有太过脑乱说的。

      作品的数学美。

      作品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始有终,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每一个人都找得到出处,找得到结果,而且基本上合情合理。比如玥玥,贵州山村一路走来的龚明慧校长,周秉坤及其“六小君子”,包括剧情需要出现的小角色水自流、彭心生董事长都有交代,前后照应着写,我都有读《红楼梦》的感觉了。这种逻辑,这种对称,爽。

      对我们所经历过的时代,从文革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到改革进入深水区,到现在,也对比着来写,来表达,让读者感同身受。不刻意去写时代的波澜壮阔,其中的美与丑,好与坏,不言自明。

      当然,我说的对称,是广泛意义上的,不是孤立的对称,不是开始是小时候的周秉义,结束的时候还是小时候的他,也不是简单的对比,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当周秉义和郝冬梅回到建设兵团的时候,当玥玥去贵州见到冯化成,龚明慧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美了。

      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大时代一样,看似四平八稳,实际上是跌宕起伏,画出来就是一段具有数学美的曲线。

      如果细致一点去看书,这种感觉会更强烈。有时我都在想,梁晓声应该是学数学的吧。

      作品的语言美。

      《人世间》是洋洋120万言的大部头,写的是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前后差不多50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一员,感同身受。作品语言平实,但是却精句频出,打开后就爱不释手。随便举例:

      最大的幸福是找对了人生的另一半;

      多为别人想点儿;

      苦吗,嚼嚼咽了;

      人生啊,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趟旅程,终点都一样;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孩子大了,离开父母是永远的,再回来是暂时的;

      爱情不是男女关系的归宿,男女关系的最终归宿是婚姻,爱情可以不顾一切, 婚姻不行。

      ……

      这是一部紧贴时代脉搏的大作品,我是真喜欢了。书与剧各有不同的感染力。爱屋及乌,我觉得剧里面许多都非常好,包括对白,歌曲,灯光,录音,美工,后期制作,服装道具,化妆等等。我想起了懂仔曾经喜欢《仙剑奇侠传》游戏的样子。那时,她要画里面所有人物的像,用箫吹里面所有的音乐,把游戏肢解为一段一段的,还做网站,甚至后来选择计算机专业。就连不打游戏的我都晓得李逍遥、林月如、赵灵儿等人物。因为这个游戏,奠定了她音乐、绘画、诗歌、网页设计的底子。我看《人世间》就是这样,作品是真好,甚至是全面的好。

      遮不住的一点“匠”气。

      当然,也许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我觉得作品也有“匠”的痕迹。瑕不掩瑜,当然,也许我说的瑕本来就不是瑕呢。比如把周秉义这样的人写死,把冯化成这样的浪漫主义文人写进了寺庙,个人认为欠合理,也欠妥当,有刻意之嫌。如果是我,我就要把周秉义写成我身边看到过的那些“大官”们正常的生活状态(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官),退下来后,就是普通老百姓,然后和我一样在默默无闻中云散云飞,就像那天我看到坐在十里小区门口斗地主的某位老县长一样,白发苍苍,面目慈祥。如今的社会太缺像周秉义这样的好官了,他应该得到善终,而不是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他写死了,更何况他得的是胃病,现代的医疗技术应该也可以让他活下去。少一点刻意可能效果会更好。

      作品里,把著名诗人冯化成写成看透一切而出家。让他得到这样的福报,感觉作者对文人有天然的怜惜。要知道,文人坏起来比一般人更没有底线。我认为冯化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管是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包括文人该有的气节,冯化成都做得不够格。如果出家就是代价,那寺庙还装得下那么多人么。所以,如果是我,我就把冯化成写成抛弃周蓉另娶新欢后出国,放浪形骸数年后生病回来,然后被病痛折磨,不堪忍受,用极端方式自杀死亡,然后,他的作品再次炒热,死时仍然鲜花簇拥,死后更加著名。但在真正了解他的人们心目中,他依然是个人格分裂的人。

      另外,我认为,书中冯化成的力作太少,还不足以支撑他在诗歌界的大名声,试想想,能够让16岁的周蓉不顾一切到贵州大山追随他的作品应该有怎样的感染力?所以,宜在书中再丰富冯化成的作品。

      我的同事朋友明熙阿鹏在评价《人世间》时说,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三个子女,老大娶了高干的女儿,老二离家出走,去追求一个落魄诗人,老幺婉拒了青梅竹马的春燕娶了一个被强奸的弱女子,还将其私生子视同己出。两辈人中,出了两个北大高材,两个清华骄子。三代八口人,两个死于脑梗,一个意外死于美国,一个以身殉职,一个因同一个人两次斗殴,两次致对方重伤住院,最后被判刑。而且这个命运如此受屈的人是全剧中道德堪称完美的人。这些戏剧性要素如此高频率大密度地集中于周家,的确有些过度“作色”了!可以称之为城市版的《平凡的世界》,但契入的力度逊色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还是难以突破“城不如农”的怪圈,梁晓声从知青一代写起,算是亦城亦农,尽管如此,比起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堪称史诗级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来,还是逊色了一点。在故事中,集光字片最幸运家庭与最不幸家庭于一身的老周家,有些创作过度了点,作为现实主义小说有些“跑调”。尤其是电视剧,越是改开,越接近尾声,人物命运越是让人窝心,似乎有一种“做出来给人看”的感觉。

      他想表达的,说到底就是作品太“匠”了一点。

      莎士比亚说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个人眼里都有不同的《人世间》。

      因为人世间并不那么美好,才是真的人世间。因为《人世间》如实观照了人世间,我才喜欢。

      感谢梁晓声。

      2022.3.2

    【审核人:雨祺】

        标题:二美一匠 ·《人世间》观后乱弹(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115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