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章草大宝书艺小史

  • 作者:苏立敏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2-03-07 16:08:21
  • 被阅读0
  •   李延宝,艺名大宝,书法家也。

      延宝先生少年习书。幼在肥西长安集长安小学读书,时三、四年级,每描红同学得一圈延宝得三圈,遂兴趣大增。业师王本章,旧私塾先生,甚器之,留延宝在班级抄大字报。曾书“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大字于墙报两侧,先生路过,颔首而去。

      问其时书体?大宝云:“不知何体?大约是“校长体”。(先生本章也是校长)。后延宝思之,先生之书估计是受过沙孟海之影响,苍劲得很。

      1967年的肥西长安集孙大庄有二十多户人家(延宝家在此),村民多不识字。村里有位黄姓村民,每于春节为村人写春联。一年黄患疾,三年级的延宝便为自家写了门对。门对贴出去后,整个村子的门对,便都有延宝来写。

      1970年,18岁的延宝被招进肥西县文工团,又二年,参军入伍,来到镇江。镇江有金山寺、焦山等景点,见到寺庙的匾额和对联,便默记在心,或手摹笔记。1975年调防温州,得机遇赴杭州学习,遂眼界大开,稍有闲暇,便各处看字。杭州景点之多,文化之厚,使延宝对书法兴趣大增。灵隐寺、六和塔、岳坟、孤山上的西泠印社,随处可见古今名人笔墨。杭州有许多沙孟海的字,曾见沙先生题灵隐寺“大雄宝殿”四字,佩服得要命。延宝每见一处,便抄录下来,或双勾,或描摹,一年下来,集了几个大本子,这些都是延宝的书法老师。

      真正开始练字,已到1982年,此时他已从浙江调回家乡,部队驻六安。闲暇时,他清扫废弃仓库一角,置桌一马扎一,在旧报纸上练习,无字帖,所写之“帖”就是他所集的几本“宝贝”,要么就是报纸副刊所登之书法作品,或者直接临写报头,1985年购得第一本字帖:周慧珺行书《鲁迅诗歌选》。这个帖临了两年多,一次六安书协到部队来交流,有同志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写毛笔字的。于是请来延宝现场写了几个字,六安书协主席蔡佩珍说“你写的很好,加入我们六安书协吧。”

      延宝先生形貌昳丽,修近八尺,因此18岁能考取文工团,可少时家境贫寒,兄妹俩由父亲一手拉扯长大,而24岁时父亲又不幸去世。这些苦难都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不管是童年在村子里劳动,还是在文工团里挑水、搭台、装大幕,以及部队训练,都能走在人前。后来他把这种吃苦精神,也用到书法练习上。这期间他买来了孙过庭的《书谱》,一有空闲就抓机会练习,写了很久的孙过庭,孙过庭来源于“二王”,由孙到“二王”,特别迷恋《十七帖》,写了很长时间。

      1986年底,李延宝考取军事院校。学校在郑州,河南是书法大省,有“中原书风”之称。那时全国书法热也正发轫,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层出不穷。李延宝代表学校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书法大赛,获草书一等奖,轰动全校。也因此得以认识河南书法名家李刚田、周俊杰、王澄和胡秋萍等。受此鼓舞,他又向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投稿,所投草书《孙过庭书谱》,又斩获二等奖,并应邀专程到上海参加了颁奖仪式,作品收入《中华毛笔新字帖》,许多媒体作了报道,至此算是走上了书法之路。

      1993年调任南京,单位毗邻南京博物院。博物院经常举办历代藏品展。有展必看(一人在外工作,自由自在),增长了许多见识,记得一次展出张大千八幅六尺整张的泼墨荷花,非常震憾。也看到许多的历代手札,颇受启发。在看展览时,还能见到许多名家大家,比如陈大羽、武中奇等,老先生们非常令人敬佩。这些都提升了延宝先生的艺术眼光,为日后追求雅致的高古气息积累了素养。

      2013年延宝先生举办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个人书展。2013年12月8日,《李延宝书法作品展》在合肥久留米展出,省书协领导和许多著名书法家出席了活动,展出作品包括楷、行、草、篆等百余件,其中小楷作品尤引人注目,颇有钟繇高古之气息,深受赞誉。作品展使书法界认识了书法家李延宝,至此他更加刻苦练习。“不临帖想成功很难。”延宝先生说。他每天坚持临帖六七个小时,毛边纸写了几百刀。“写的纸可以用汽车拉啦!买纸一买都是一二百刀。”艺术就是一个技和艺的问题。延宝先生说,省书协吴雪主席一次曾对他说,技、艺、道,写到一定程度就要“入道”,要研究古人的生平、经历以及不同心境、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古诗四帖》是在什么心境下写的?《自序帖》为何充满禅意?《寒食帖》《兰亭序》又是在什么生命状态下的作品?“写草书写到一定程度就靠‘养’了。”这是书法家刘云鹏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也是在2013年,延宝先生正式退休,而他的书法人生这时也才刚刚开始。他给自己订了一套周严的学习计划,系统性的临帖、主攻草书。写草书必须追古。张芝的《冠军帖》,二王的《十七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序帖》和《千字文》,黄庭坚的《诸上座》《廉颇蔺相如传》,祝允明的《草书诗翰》等。每个帖都下了很大功夫,每个帖集中半年时间临,一天临六七个小时。延宝先生感叹地说,在书法上,没有投机取巧的事,不临帖要想成功很难,要加强技法的巩固,就要反复去临。虽说草书不是练出来的,但不练是永远出不来的。“养”是在边学边悟的过程中“养”。“养”出古意是一件艰难的过程,一幅字里有几个字有古意,一个字里有一个笔法有古意,这幅字就很抢眼,但“抢眼”的东西必须有出处。黄字、米字、祝字在这个地方是怎么写的?呼应、避让、穿插、欹正是不一样的,必须搞得滚瓜烂熟,才能出其不意、“旁敲侧击”。“我在黄庭坚身上花了很大功夫,《郁孤台记》是黄庭坚艺术境界最高的帖,在这个帖上我用功最多。”延宝先生说。

      四年前,延宝先生开始主攻章草,书法家余国松先生的一句话“写草不章,到老一场荒”引起了延宝先生的重视。他从敦煌写经中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入手,《因明入正》有二万多字,一个帖,字越多益处越大,你会记住很多字,这个帖写了一年多时间,不看帖可以写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字也变得有了章草的味道。之后又认真临习陆机的《平复帖》、皇象的《急就章》,最终以王遽常为主攻方向,认真临习研究,王遽常是当代章草大家。对王字的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和气韵进行揣摩,逐步掌握了其笔法和规律,再自己融化和吸收,写出耳目一新的感觉来。

      延宝先生习书多年,从未把名利放在前头,他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对书法之美的追求上。东汉钟繇有言“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是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的内心之美所表现的空间意境,正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所说,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舞蹈的节奏艺术,故才有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吴道子画画请裴将军助气之说。这些中国书法的美质,在李延宝先生身上也同样得到印证。

      延宝先生曾对我说,自己学书至今,内中甘苦,也颇有体会:一要独立思考,不能朝三暮四。今天临这个帖,明天临那个帖。定下目标,就要独持己见,“一意孤行”。二要下苦功夫,纸上谈兵不行,投机取巧不行。三在艺术上要高标准,向古人学习,向精品学习。四要淡泊名利,真心爱书法,追求古意古趣。五要多与比自己艺术成就高的人学习交流,有时高手一句话,能“点”醒梦中人。

      “这是我几十年的一点学书感受。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延宝先生说。

      林散之曾写过一首论书法的诗:“书法由来智慧根,应从深处悟心源。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这句话同样也适合于延宝先生。

      祝延宝先生艺术之路常青。

    【审核人:雨祺】
        上一篇:二奶奶

        标题:章草大宝书艺小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117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