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镇远古镇

  • 作者:小行星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6-11 09:19:44
  • 被阅读0
  •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部,沅水支流舞阳河畔。呈“S”形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天然将古镇分割成一北一南两大板块,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总体格局颇似太极图。

      镇远古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五年)汉王朝在此设沅阳县,此后,这里便成为历代王朝设置县、州、府、道的地方。从元代至新中国成立的7百多年间,这里一直为州府所在地。由于历朝历代的经营,镇远古镇处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老的街巷,斑驳的古墙,每一座建筑,每一块青砖、石板都留存着历史的遗迹。

      舞阳河、青龙洞、府卫城遗址、和平村、镇远博物馆,都是镇远古镇有名的风景。

      舞阳河是镇远古镇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谷才村,穿山越谷,经黔东南州的黄平、施秉、镇远、岑巩和铜仁玉屏县,出湖南新晃、黔阳等地汇入洞庭湖,全长400多公里。其蜿蜒贯穿镇远古镇的河段是最漂亮的河段之一,以峡奇、峰险、水绿而称名。它与周围起伏的地形、重叠的峰峦、各式各样的岩溶奇观、错落分布于四周的庙宇遗址和摩崖石刻一起,共同营造出舞阳河最旖旎的神韵,使舞阳河拥有“小三峡”的美称。

      青龙洞是镇远古镇独特建筑风貌的最集中的展示。它位于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代中叶,占地21000平方米,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驿道等建筑文化于一身,是一个浓缩的“建筑博物馆”。虽曾几度毁于兵、火,但历经数代修建、恢复,至今仍规模宏大。

      整群建筑靠山临江,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堪称江南汉民族建筑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巧妙结合的典范。在青龙洞景区,游人无论沿庭院小径漫步,还是登楼极目,都有如临天界仙国的感觉。其中,万寿宫、紫阳洞、中元禅院、天后宫、四官殿最让人印象深刻。

      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是镇远八大会馆之一。由大门牌楼,前院戏楼耳房、厢楼和杨泗将军殿,中院客堂,后院许真君殿及其北侧客房和文公祠等建筑组成。其中,宫门牌楼“水德灵长”横额两侧的两块砖雕,将近万平方米的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四组古建筑群,以微雕的形式刻在130×450厘米的砖面上,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也令万寿宫别开生面。

      紫阳洞又称“紫阳书院”,专门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号紫阳先生)和弘扬儒学而修建。紫阳洞的建筑特点是,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没有地基,全是倚靠在山石上、以支木架梁作为基础而修造。

      中元禅院的建院由来,与中元洞有关,据说它曾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修炼之所。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佛道融合。山门由两块巨石斜搭形成,前院的古树“月月桂”非常稀有,相传至今还没有专家能确定它的种属;禅院中的望星楼、独柱亭都使用了十分巧妙的建筑手法:望星楼没有任何平地做基址,而是建在锥形崖体上;独柱亭的基础只是一根木柱。

      依山而建,面朝舞阳河的天后宫同样是一处耐人寻味的景点。其特别之处在于,它地处内陆,远离大海,却祭祀海神,而且将闽南建筑风格与苗、侗吊脚楼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天后为海神,是中国沿海省份百姓普遍信仰的神灵。由于舞阳河在历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带的水上要道,有很多来自福建的商人在镇远居住,他们在远离大海的高原内陆上修建了这座天后宫,也称“福建会馆”,除了“乡情召唤”之外,似乎也表达对海边故乡的思念。

      四官殿,顾名思义就是供奉四位官员的大殿。这四位官员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声名显赫的战将,被尊为镇城之神。然而,颇令人不解的是,原本敌对的秦、赵两国名将被供奉在一起,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是想传达镇远作为军事要冲的信息?还是出于黔地民众敬佩名将、崇尚武功的心态?恐怕史学家们也难以回答。

      ……

      青龙洞就是这样: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人们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临江飞出的吊脚楼,也可以看到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既有朗朗书声传出的书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这种集天下山水楼阁,人间俗世烟火于一方的名胜古迹,青龙洞应该是最典型的一个。

      府卫城遗址既是镇远古镇古老的标志,也是其重要性的证据。在贵州,民间素有“安顺的牌坊,镇宁的城墙”的说辞。实际上,镇远的明代古城墙比起镇宁古城墙毫不逊色。镇远的府城、卫城都建于明代,而且都依山面河。府城屹立于石屏山绝顶处,全长1.5公里;卫城南跨五老山,北临舞阳河,全长3公里。舞阳河天然地将府、卫两城隔开,成为护城之河。即便在今天,当地人仍习惯将城区舞阳河北块称为“府城”,舞阳河南块称为“卫城”。现位于北岸的府城遗址已比较残破,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古迹”;而位于南岸的卫城遗址虽显得比较规整、气派,却主要是后来修复的。

      “和平村”在镇远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原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是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北门,面临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方圆面积50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用于关押日军俘虏,并进行感化、统战工作。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等,供游客参观。资料记载,“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约六七百人。由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化,以及重庆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的积极组织,镇远收容所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他们曾为反对侵略战争作出过积极的贡献。

      镇远博物馆是游人到镇远常去的地方。它以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馆内陈列的内容有小镇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博物馆本身的建筑也非常有文化底蕴:原为邹姓家族祠堂,房子的建造三面是高高的封火墙,临街的“大门”是典型的石牌坊建筑,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祠内现存的石雕、木雕均为雕刻精品,显示匠人高超的艺术涵养与雕刻技艺。

      因为底蕴深厚,历代许多名人,如王阳明、张三丰、林则徐、邹一桂、何昭基、李烈军、冯玉祥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墨迹、诗篇;因为名闻遐迩,镇远古镇如今也成为游客们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审核人:雨祺】

        标题:镇远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6413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小行星小行星
      • 会员等级:文学翰林
      • 发表文章:44篇
      • 获得积分:889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