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赵国章:鸡鸣三省荆紫关

  • 作者:赵国章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3-26 18:11:42
  • 被阅读0
  •   荆紫关,听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漫山遍野的紫色荆花,据说清朝初年时这里确实如此。如今,时过境迁,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历史文化古镇,依然充满诗意和浪漫,保存着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荆紫关曾是王莽篡权、追杀刘秀时刘秀出逃过关之处,是陕鄂豫三省要冲,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荆紫关古镇坐落在丹江岸边。巍巍荆紫关,“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客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

      一

      打小就听说过荆紫关,只是无缘一睹真容。

      去年, 十月初的一个午后,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绸缎般的白云。一时兴起,友人高霜木、黄兴波我们三人决定驾车到临近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沿岸兜兜转转。顺着209国道一路悠悠然朝北进发,不知不觉毫无预期竟一头闯入了鸡鸣三省,与丹江并行的荆紫关隘口。没得说,既来之,则逛之。善博古论今又博学多才,对此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的高霜木老师便成了兴波和我免费的导游。

      车子驶进关门,但见踏在这条南北通向,宽丈余略显纤瘦委婉,清代老街青石铺砌的路面上,络绎不绝的游人们四面环顾指指点点拍照留影。一街两排古朴凝重翘檐雕饰青砖瓦房,在我们眼前缓缓移动延伸开来。车子如蜗牛爬行,不时和街坊擦身而过,终于找到一个停车空位,好不庆幸。下得车来,放松身心,漫步在这曾经“商贾辐辏、富甲全境”的街市,恍若生出一种恢弘旷达奇妙无穷的臆想。

      斯地古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依猴山,西傍丹江,上控西北,下扼东南,扼鄂豫陕交通之咽喉,是三边地带百里之内最繁华的一个古老集镇。又因丹江发源秦岭,注入汉江,两岸水流湍急,成了江汉平原一带通往古都长安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深浅航道的据点。长期以来,这里金戈铁马频频征战,南北商人纷纷云集。到明清时,南来北往帆船林立,物资集聚再扬帆启航,达到空前的繁荣鼎盛。自秦汉时期,丹江的航运又与汉江、长江的航运连接为一体,豫西南和汉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往来,古都长安的物资交流等都要借助于丹江的航运来实现,丹江上游的最后一个码头重镇就是荆紫关。楚汉之争,项羽刘邦都以先达咸阳为目的,汉高祖刘邦带领部队自汉水到达宛城兵分两路,一路过西峡,一路过荆紫关,两路兵马到武关会师,一举开赴咸阳,戡息战乱。这里曾有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气贯长虹,终以一己之力与一群人凝聚起的豪情胆魄,灭亡六国荡平天下。矗立起千古一帝,也铸就了千古伟业。

      于是,渭水和汉水交融,激荡在天地之间,铺展出了荆紫关历史人文源远流长2000年的神话。

      二

      西汉时期,荆紫关叫草桥关。相传到了明朝,荆紫关码头又日益繁华,人往熙熙舟楫竞渡,又因荆紫关古街后山漫山遍野茂密的荆条丛生,一到秋天,放眼远眺,满目的荆花簇簇怒放,遍地荆籽飘落,好一副自然美妙的天赐盛景。于是乎,改名为“荆籽口关。”到了清朝,人们觉得拗口,便摒弃口字,叫“荆籽关,”也叫“荆子关。”此名沿用到民国初年,因嫌弃“子”字不雅,改荆花呈紫色的祥意为“荆紫关。”高老师对荆紫关一带由来历史更迭,地域文化转换,如电脑般丰富的阅历储量,配以他滔滔不绝惊人记忆的述说,直让我和兴波瞠目结舌无以言对。

      丹江从长江、汉江下游到达荆紫关一带是为咽喉之地,河道也变得越来越陡峭而狭窄。由此,这里也无疑成了货物通往京城长安的中转地,千百商船停泊于此,无以计数的船工汉子们得从船上到码头搬上卸下大量的陶瓷、桐油、生漆、食盐、洋油、糖果、绫罗绸缎等等日用百货。太阳下那些紫铜色的脊背,滚动着咸腥味的汗珠,闪出耀眼的色泽。船工的号子从战国一嗓子吼起,断断续续穿越秦汉魏晋三国大唐,一路到达明清丹江航运的黄金时期。也便催生出了大江南北聚集而来的“八大帮会,”“三大公司,”八大转运行,”“十二大药材行,”“十三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行。”使得古镇荆紫关的经济文化,风生水起,享誉八方。

      置身于荆紫关的五里长街,座座从明清时期拔地而起,700多间古色古香青砖黛瓦的临街门面房屋,融南北风格与一体。每一户院落的房屋两侧,都有两米长两米高的封火硬山墙,高低错落相互重叠,意在阻断意外的失火,殃及邻舍。防护而已,却意外给这些古建筑群又增添了几分美轮美奂古朴生动的色调,曲型多姿让人目不暇接。它们肩并肩相拥衔接,由南至北依次有古关门、禹王宫、饮马桥、、湖广馆、江西馆、河南馆、陕山会馆等等,整条街分南街、中街、北街。最使我感概动情的当属南街东侧的“平浪宫”了,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外表看上去斑驳陆离,但砖雕花脊下透出的威严气息扑面而来,它的坚实与厚重,宁静与躁动囊括了其全部的内涵和象征,浓缩了当年千帆交错及航运人命运和精神的影像。主体建筑南边嵌上去的“风平”二字对应北边嵌着的“浪静”二字,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不张不扬稳稳重重,给人一种暖意融融温厚嘱托的感觉。两侧为钟、鼓二楼,各有四根大柱和十二根小柱支撑,寓意为四季平安,十二个月风调雨顺。不论哪种方式的寓意,无不昭示当年那些航运人面对灾难的态度,无须遮掩和隐讳。他们历经无数浪涛翻涌的凶险、罹难、生死不可备述。经年累月的颠簸漂泊,煎熬在风雨中有对家人的双向牵挂和思念,那直挂云霄的帆蓬,就是他们日日伫立朝北,望眼欲穿的眼睛。不管是起航还是回程,谁都不敢保证能一帆风顺,鉴于此,他们都要到平浪宫虔诚跪拜,祭祀水神祈求平安。在终于平安到达荆紫关,上得岸来,那些船家劳工杂役已是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他们首要的是得感谢上苍感谢水神,让他们又一次安然无恙,而各地会馆更多贫贱的劳工,在狭窄的平浪宫内祭完了水神之后,便疲惫的歪倒在自己的床上。荆紫关潮湿的夜色里,顿时一片鼾声大作,昏昏沉沉,恰如碧波千顷的远去江水。

      我们顺着中街一条略显潮湿的巷子朝东走进20米,内有百十平米高低起伏的场地,场地中心兀自生长着的小青菜翠绿油亮秀色可餐。据判断,这弹丸之地曾经也是一座院落,中间为厅房,两边是轩房,许是在摧毁者看来,它已完成使命,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紧挨其后,仍完好保留有一字井天坐东朝西长满青苔的古建院落,青砖黛瓦一厅两厢,虚掩的门前挂有几穗色泽金黄的玉米棒。院墙逢中门楼下是一把足有三寸长老式黄铜大锁的铁将军把门。高老师先是拽起锁链使劲摇摇,又笃笃笃敲击了几下坚固的木门,惊出一只大花猫从北边翻墙而过夺路而逃。只有门口一棵需两人合抱的皂荚树冲过院墙站成一株墨绿,宁静单纯的把小院烘成了一地风景。

      静,幽静,静出一个遥远沧桑无限想象的时空。

      巷子两边环环相连依次萱立着20余间黛瓦民房,不高,但水平线整齐得体。统一木格子花窗,墙壁被涂刷的雪白耀眼,紧闭的大门框上分别挂有写着主人名字和门牌号的木牌,看门前青砖缝隙的杂草便知,明显人去屋空。原本期待那家院落的主人开门,进屋一叙,关于巷子里人家的出处及去向。我们想寻找当年那种康衢数里居室千家的景象,看来,只有留待以后再揭谜底了。

      荆紫关北街的三岔路口是整个五里长街生意集中,相对繁华的地方,人流熙熙叫卖噪杂。一阵微风裹挟着一股特别的烙馍香味,把我们吸引到了靠街西的一个小吃摊前。挂着的“刘氏麻子馍”牌下,一对中年夫妇正娴熟有序的忙着,擀面、入锅、翻过、打包、找钱,食客络绎不绝。我一眼便知,这是多年前,在我们郧阳老家百吃不厌的一种“石子馍”。当然,荆紫关叫“麻子馍”更为神似象形,从原材料到制作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选取大小相同的石子清洗干净,把提前发酵好的面团揉搓擀成圆形,置于石子锅内来回翻烙,面团在锅内很快被摁出指头大小的N个小窝。待两面金黄起锅,厚约三寸,趁热吃,外酥里软,随之,弥漫出浓浓的原汁原味的麦面清香。男主人说,这是他们荆紫关祖上传承的绝活,当地有很多人以此延续维持生计。

      相传,康熙年间,有一帆船自丹江溯江而上,途遇洪水爆发,船被掀翻。十几名纤夫侥幸逃生,却被困一荒岛。因有面无锅,纤夫便把面和好,置石子之上。时值盛夏,稍顷,面已发开,把面置于火底,烧烤。待烧出的膜在地上轻轻一磕,石子哗哗落下。食之,酥软可口,纤夫获救。本是绝望悲苦中的无心之举,经数度演绎,成了荆紫关人见人爱的特色小吃“麻子馍。”

      世事,总是这样,无论怎样变迁都会让我们充满血性的悲壮与豪情。

      三

      从荆紫关 到法海寺的途中,高老师饶有兴趣带着赞许的语气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探秘,一个漫天飞舞大雪压顶的天气,我就和一个记者一路盘山绕水来过一次。到了寺院,才发现忘了带拍照的胶卷,不得已,又返回五十公里外拿胶卷。半年前,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又来过一次。如果说这些见证荆紫关盛衰的古建筑群是荆紫关洞悉古今的眼睛,那么,距荆紫关东北五公里的法海禅寺便是荆紫关隐居沃野深藏不露的“魂灵”。

      法海禅寺又名乍山客寺,晚唐时称大寺。建在乍客山的半山腰。而这座乍客山的结构全是有蜂窝状举足若轻的钟乳石组成,而山上却是苍松叠翠奇峰突凸。法海寺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由西风禅师所建,历史上曾屡建屡废,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整个寺院占地100亩,地形酷似栩栩如生浑然天成的莲花宝座,寺院落座于莲心枕倚终南山,莲有八瓣,姿色妖娆如庭院深闺。古有“猴山奇峰左右护,怀抱莲花数百亩”之称,也被誉为“福猴望月”之地。

      相传,唐僧取经归来八方论佛,唐高宗李治决定在鄂、豫、陕三地交界处建寺修院,弘佛法、教山民,遂派尉迟敬德前往选址。初定于陕西商南湘河一带,并奏准落成后铸一口千斤大钟籍以壮威。不曾想,刚面世的铜铸大钟不翼而飞了,后派人四处查访,方知大钟莫名其妙落于乍山山腰。敬德详细勘察了落钟的位置和周围地形,惊喜不小,该地势坐北朝南险象环生,层峦叠嶂乳成仙界,大钟不偏不倚正好落座于象形的莲花瓣心。敬德忙将此情此景禀奏于皇上李治,李治闻言大喜,遂颁旨迁寺乍客山。可谓神钟飞来寺定址,万千佛神坐莲台。自此,寺因山扬名,山托寺增色,寺与山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法海寺有山泉环绕,洞穴玲珑的千佛洞、万佛洞、白瀑倒卷濂,八龙泉,还有奇松竞秀的松树弹琴,夜明珠等八大景。寺内原有佛殿三重,房舍宝殿300余间,清末太平天国攻克荆紫关,火烧法海寺,寺内建筑大多被付之一炬,仅存古建筑8座,房舍29间。其中有大雄宝殿、白衣阁、藏经楼等。而大雄宝殿的正殿,有高达丈余的如来大佛端坐当堂。侧壁残存的《牧牛图》、《登山图》、《饮酒图》依稀可见活灵活现妙趣生花的墨迹,彰显了古时贤达名流醉景于此,即景抒怀造诣极高的神来之笔。八景之合,题有八诗,天韵悠长,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艺术价值。

      古往今来,无论公堂大殿,还是政府衙门,门外左右无疑都是石狮子一对。唯法海寺大殿仅石狮子一个单相思,静卧于寺外门旁。为什么?高老师先是卖了个关子,继而娓娓道来。

      原本寺外也有一雌一雄石狮子一对,为佛祖守门。谁知雄性狮子成仙后,不守法规,贪财好色。每有入院的香客从它身边经过,必先取香果贡品用之,若愚貌美女子,对不起,先挑逗一番,再张开色欲膨胀的嘴巴,叼起裙摆,神交骚扰。某日,一如花的少妇前来上香,由寺门至大雄宝殿,取贡品时,发现十份贡品少了两份,再看崭新的裙子被撕掉一块。少妇大惊失色,出寺寻找,发现裙角还噙在狮子的嘴里。如来佛祖闻之大怒,一口仙气把狮子吹到了阎罗殿,并打入十八层地狱,痛骂这贪婪成性的狮子道;野兽,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自此,法海寺的狮子只剩下一只雌性,孤独地镇守着法海寺门。

      关于“法海”其人,数度演绎成千古绝唱的《白蛇传》里,白娘子是被法海镇压在了雷峰塔下,而法海似是以离间小丑的角色出现。又一说,北宋末期,因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寺内烟火日渐衰败。恰在这时,又出现了蜘蛛精、狮子精、蝎子精三个妖精,祸害百姓作恶多端。历史上著名的状元和尚法海途经此地,决定为民除害。因蜘蛛精网络天下,实力雄厚神通广大。浩然正气的法海特意请来天兵天将共同降妖除魔,结果,狮子精带伤逃之淇河被淹死,蝎子精被神火烧死,负隅顽抗的蜘蛛精被托塔李天王一塔压死,镇守在了寺前的黑龙潭边,香火再度旺盛了起来。人们为了纪念法海除妖有功,大寺由此更名为法海寺。神话终究是神话,传说终归是传说,鄙人在此愿为法海扬名,姑且相信后者,这位传承佛教的高僧大师给人留下的是正义良善的美好形象。

      因其法海寺周边的奇山异峰秀丽壮美,也因其禅寺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连同荆紫关内的平浪宫、玉皇阁、万寿宫、山陕会馆等组成的古建筑群被列为河南省省级文物重要保护单位。

      四

      到了荆紫关,就不得不到一脚踏三省的“白浪街”,那是和荆紫关近在咫尺水乳交融的隽永之地。我迫切想看看名不虚传的一脚踏三省,到底咋样个踏法?鸡鸣三省,如何个鸣法?

      白浪街很近,驾车从荆紫关镇北出口盏茶功夫轻松即到。一条不算宽敞的百米街道,从西北到东南横贯而过。街市以南即是湖北民居,跨过马路的西北方便是陕西的商南县,紧挨稍下的东南就是河南的荆紫关地盘。在三省聚焦的市集中心嵌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黑底烫金牌匾,鼎足之出雕龙画凤的三角亭下,当是三省交界的界碑,界碑有三个仄石平面对角组成的三角形,又貌似“金字塔”状,每一面的正方都朝着一个省的方向,中间刻着该省的名称,若把脚放置于仄石塔尖,"一脚踏三省"即立竿见影。趁拍照的游客闪开之际,高老师跨进一步到仄石跟前,一边说,一边用双手在仄石两端从上到下做肢体表达,说;仄石的奥妙就在于,上面顶尖是三省汇聚点,自上而下,无限放大部分就是各省地域面积。湖北之前叫洋溪乡,后改名白浪镇,陕西这儿以前叫汪家乡,看湖北改名后,也把名字改成了白浪镇。后因互联网的发达,网络域名的冲突,陕西改为了“湘河镇,”只有河南的荆紫关还是荆紫关。

      据说,从前街上有户陕西人家姓荆,老汉有8个姑娘,长大后,其中三个嫁河南,三个嫁湖北,两个留给了陕西,人称“三省总督”。老汉过58岁生日时,女儿女婿都来祝寿,一家人南腔北调,语音不同,酸甜苦辣口味有别,一家热闹三省快乐。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席卷全国那些年,唯独白浪街一带风平浪静。山西境内抓人,他们就跑到湖北,河南境内抓人,就躲到陕西,湖北境内抓人,就藏到河南。三省之间,各是各的避难所,各是各的避风巷,既温馨又讽刺。一家盖房,全街三省送菜,一家嫁女,三省“添箱”。三省混居一条街,都是大中国的炎黄子孙。尽管每一个省的人都不愿丢弃自己省份的省风省俗和尊严,但他们从古到今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礼尚往来的友情不变,犹如界碑上立着的小小仄石。看似举足轻重,却将三省人的情感紧紧缔结在了一起,神圣不可侵犯。可谓是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

      疑惑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人为改造引水发电,使原本赋予生机的那条白如绾纱浪花似玉的白浪河遭遇污染,让那里的丹江水一度失去了些水的灵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通水,已是碧波荡漾的丹江再次被世人瞩目。镶嵌在丹江岸边的这颗璀璨明珠“荆紫关”,几度起落轮回,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返程时已是日薄西山。回味起白浪北街当街的文化墙上由著名作家贾平凹撰写的“白浪街”题文,霜木老师触景生情,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盛夏,他有幸和贾平凹几天的同室促膝,彼此无拘无束海阔天空谈吐自如。大作家于无声处传递出西北汉子们那种粗狂豪放豁达的镜像,使得我禁不住历历在目。担心开车分神,克制着不敢多想。至荆紫关口,一脚油门踩上高速,身后仿佛回旋起“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的咏叹。

      那是从秦岭顺着渭水倾泻而出到荆紫关,到汉江来的诗句,荡气回肠醍醐灌顶!

    【审核人:雨祺】

        标题:赵国章:鸡鸣三省荆紫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127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