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这个夏天 文/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 作者:笑我钟情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2-09 19:46:51
  • 被阅读0
  •   对数字时代而言,朱老师堪称异类。近三年没去过北京,朱老师那一口浓郁的北京腔,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起初我以为他说的Shimo指的是石子馍。对此词的解释,朱老师一如既往地引用了贾平凹先生作品的桥段:“Shimo,Shimo,就像《废都》里庄之蝶的妻子牛女士。”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口中的“shimo”是师母之意,即对老师妻子的尊称。说话间,他望向对面的乔女士。

      一次,朱老师带着一沓资料来我们学院。“知道不,从21岁起,我就开始收集贾平凹先生所有刊发出版的作品,探寻他小说背后的真实人物和地方。快看看,有没有啥吸引你的。”随即映入眼帘的一本最厚的尚未出版的册子引发了我的好奇,打开一看,是贾平凹先生不知何时用毡尖笔绘制的西京(西安的别称)地图,书中用大量拍立得照片做点缀,街道标志和风景信息均有标注,其中一些照片与我15岁时对市中心的记忆相似,还有一些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队和无轨电车。“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花了整整四十年进行研究。你没见过那时的西安,城墙还没有修复,到了夏天,晚上护城河边满是熙熙攘攘人群,好不热闹。对此,贾老师的小说《白夜》里有提及,甚至还描写了偷自行车铃的情节。怪不得现在共享单车的铃铛固化在了车柄上,原来过去真有人靠偷铃铛卖钱为生!”

      白鹿书院的邢小利,作为陈忠实的同事以及《陈忠实传》的作者,对陈忠实这位作家给予了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而朱先生并非陕西人,却能如此执着、钟情于贾老师的作品,实属不易。当今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好读书者少矣,CNKI取代了传统的学术交流,因此,不借助数字科技,仅凭人脑追读名家的每一部作品,甚至可以注意到不同版本排版上微小的变化,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

      宴请朱老师,选用的是西凤酒和当地菜。餐桌转盘上摆放的有铺满干冰、冒着仙气的扇贝,还有用牛头骨装盘、摆挂其上的腌牛肉片。其中有一个摆盘酷似微型盆栽。我择机用筷子较粗的一端敲了敲盛装文竹的瓦盆。“啊!”朱老师突然发话,“你是说一九八一年的那篇短文吗?贾先生买过一株这样的植物,精心养护,最后不得不把它留在城里,这让他很难过。”我回答说:“是的,那篇文章我很是欣赏。”他附和表示赞同,随即引述道:

      这盆文竹真是件仙物。每天夜里,写作疲倦,我都要对着那文竹儿坐上片刻,月光是溶溶的,从窗棂里悄没声儿地进来,文竹愈觉得清雅,长长的叶瓣儿呈着阳阴,楚楚地,似乎色调又在变……这时候,我心神俱静,一切杂思邪念荡然无存,心里尽是绿的纯净,绿的充实。

      今冬已至,夏亦不远。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这个夏天 文/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12055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