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说贫穷

  • 作者:鲁公青夫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6-10 22:32:25
  • 被阅读0
  •   贫穷,是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有”相对。在中文里贫、穷两字本解作“极度不足”。贫穷含义广泛,没有绝对的定义,满足与否则是很个人的感觉,这和幸福有点类似,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贫穷一词日常使用里则指“缺乏钱财,生活拮据困乏”。造成贫穷的原因很多,像处在穷山僻壤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或干旱缺水,也能造成贫穷;再如一个家庭或因车祸意外、或因重病入院,因为高昂的医药费和失去劳动力而陷入贫穷。

      现代的贫穷不限于钱财方面的不足,有些人认为贫穷的定义是主观、具比较性的;有人认为是关乎道德标准的;也有人认为可以从科学角度去理解贫穷的意思,欧盟国家对贫穷的定义就包含了资源分布是否平等。经济社会的今天,贫穷的概念要深入涉及到精神领域、思想感情的进步与否。当前社会,个别有钱人不讲道德、不讲信用、不讲礼仪,只知没有廉耻的搂钱,这样的人被讥笑为“穷的只剩钱了”,这种人是不被人尊重的,不被社会认可。因此,贫穷不再是简单的“缺钱”,而是一种不理想、不为社会认可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贫、穷两字是分开解释的,是绝然不同含义的。贫指的是没有钱的意思,“贫”字原意是缺乏、不足,与其他字组合才能表达不同含义,如:贫寒、贫瘠、贫血;贫铁矿则是铁品位很低的铁矿。而僧、道则谦称:贫僧、贫道,这又成了道教、佛教一些人的自我称呼。所以古语“家贫”,才是现代意义的家里很穷。汉朝初年的丞相陈平《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这是说陈平小时候家贫,但好读书。家里有田三十亩,自己与哥哥陈伯住在一起。家有三十亩地为什么还说“贫”?按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了;我想,可能当时亩产量很低,再可能家里没有牛,所以“家贫”。汉武帝时的司马相如则是真正的“家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奔,来到司马相如成都的家里:“家居徒四壁立。”看到除了四面墙壁立在那里,什么也没有,这才是真正的“赤贫”。

      古语“穷”,指的是没有官爵、没社会地位的意思。孟子有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这句话里的“穷”字,就不含一点生活拮据、没有钱财的意思。达,百度词典的一种解释是:得到显要的地位,如显达、达官贵人;穷和达互为反义词。孔子有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里的“穷”也是困厄的意思,不是指钱财;君子可以安于困厄,而小人遇到困厄就会为非作歹。“穷”的一种解释是:达到极点,如唐诗:“***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还表示是:完了、终尽的意思,如:日暮途穷;《荆轲刺秦王》中有一句:“图穷而匕首见”,燕国太子丹***刺***秦王,派荆轲献给秦王督亢地图,当地图完全展开(图穷),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了出来。“穷”也代表全部、完整,如:穷其所有,是表示把其“全部”都奉献、展现出来。另外穷寇勿追 、穷途末路中的“穷”字,都是“完了”的意思,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穷究、穷诘、穷追不舍则是深刻追究的意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古语中的“穷”代表多重含义,和现代“穷”的含义根本不沾边。

      贫穷分为两类: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司马迁笔下的陈平“家贫”,但却有三十亩地,而司马相如的“家贫”是:“家居徒四壁立。”司马相如至少有一个家,比起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应该不在一个档次,可见这贫穷是有区别的。而现代社会,不发达国家,像非洲个别国家有的因干旱,他们连一日三餐也不能保障;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穷人也有自己的汽车,也有自己的住房,这种差别还是巨大的。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有这样一句:“贫不学俭。夫多财者,奢***之所自来也。” 司马光引古人的话说,贫穷的人自然不必学勤俭。但有巨额财富,是产生奢***的根源,人就会自觉、不自觉的骄、奢、淫、***,这就难免走向衰败。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是含有深刻哲理的,现实也确实如此,而“穷”却是辈辈穷,这是被现实证明了的。一部分偶然富起来的人,本身不具备必要的修养素质,忘乎所以,放纵了对子女的管教,从而使子女不知道财富的来之不易,这一代就能把辛苦积累的钱财挥霍大半,到了第三代就彻底败了,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做官有时也到第三代就败了,古时作官往往世袭,《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一句:“夫为将三世者必败。”这是说从祖辈就当将军,到了第三代必然败亡。王翦是秦始皇的一员大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功不可没;儿子王贲也是秦朝时有名战将,跟随父亲出生入***;孙子王离也在秦朝为将,秦二世末年带兵围攻赵地,项羽救赵,击败秦军,俘虏了秦将王离,王翦家族世代英名瞬间蒙羞;这也验证了“夫为将三世者必败”这一论断。由此看“夫为将三世者必败”与“富不过三代”大约都是一种不为人所控制的规律。

      有句古话:“贫盗富淫”,极端贫穷的人往往沦为盗贼,在荒年收成大减、官府盘剥,他们甚至聚众山林成为***;富有的人则三房四妾、寻花问柳。现代少数有了钱的人则养小二、小三,或有多名情妇;贫盗富淫这种现象也是现实存在的。孟子有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寥寥几句话,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个别贫穷的地方,姑娘纷纷外嫁,而男子则娶不起媳妇,也没姑娘愿意嫁到一个贫穷的地方,从而造成一些老光棍。从古到今,极端贫穷人家的子女,父母甚至没钱供你上学,也没钱培养你什么专长;你连大字也不识几个,又没有专长,长大了也是白丁一个,你怎么能赚到大钱?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必然要辈辈穷下去。所以,现在人们都认识了到这一点,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改变那种祖祖辈辈都是“贫民”。

      《论语》里多处记载孔子对贫、富的论述,有一次子贡对孔子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这就是“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认为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对于“安贫乐道”的人来讲,弯着胳膊当枕头,悠然自得,不也是乐在其中!

      《庄子·山木》有这样一句:“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这是庄子对魏王说的话:“我是贫穷,不是疲困。读书人有道德有抱负却不能实行,那是疲困;衣服破了,鞋子坏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困,也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贫穷是从经济方面而言,家徒四壁,衣食堪忧是也;疲困是从精神方面说的,说一个人生不逢时,有才有德有抱负,就是推行不了,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这里贫和惫是说的不同方面,自然不是一回事了,如果一样,也就不会有“安贫乐道”这个成语了。

      贫穷从来就不是好事,孔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穷不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惨淡无奈,还使人们的精神世界黯然潦倒,有道是:人穷志短。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看不到远大的理想;贫穷禁锢了人们的身体,使人不能驰骋自由世界;贫穷剥夺了人们的力量,使人们丧失了智慧;贫穷侵犯了人们的权力,使人们失却了尊严。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就说:“财富相差十倍,就要低人一等;相差一百倍,就要害怕;相差一千倍、万倍,就要成为仆人,受到奴役,这是一条社会生活规律。”这条规律不是延续了几千年了吗!

      改革开放,大部分人都富了起来,但达不到钱财随意支配的地步,很多人还处在“捉襟见肘”的地步,相对来说也算贫穷。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什么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固然不愿意贫穷,但因为贫穷,也就不能每天山珍海味,醉生梦***;你就不会得脂肪肝、不会血脂高,与富贵病无缘。你不会去养小三,不用担心第三者来觊觎你的财产;会和你的爱人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有道是:“酒肉朋友”,由于你经济的窘迫,你不能高朋满座,这也应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但是你却多了宁静、从容与淡泊!你有更多的时间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去从事自己喜爱的写作、绘画等。你的子女因为你不是李刚,也就不会驾豪车闯人;子女会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更能激发他的潜能去自力更生,去拼搏一番事业,“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审核人:站长】

        标题:说贫穷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2125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