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清水洗历史:《史记》的面纱,羞羞答答?

  • 作者:伊君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2-03-15 10:49:21
  • 被阅读0
  •   清水洗历史,樱桃小果上桌:

      《史记》的面纱,羞羞答答?

      作者:伊君

      司马迁编著《史记》,据说是受他父亲所托,他们父子都生活在汉朝,汉武帝把司马迁关进大牢,仍然没有阻挡住司马迁的写作,可见司马迁的意志还是坚决的。

      受父亲所托,似乎父命也不可违。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炎的理由是当时自己的家世很辉煌,辉煌到了必须记录的地步。

      自己完不成,也必须由儿子接替。

      通读整篇《史记》,即便记录了一大堆别人家的事情,也没有看出他们家是如何的辉煌,辉煌在什么时候?辉煌到什么程度?

      司马迁没说,似乎也一直在跟读者打哑语。

      反正就是辉煌了,辉煌了自己也不知道。

      老爹说的辉煌,也一定是辉煌了吧。

      司马氏给历史撕开口子,又故意盖起了一块纱布。

      “我就不说,不能说呀!”

      你猜,你猜,你再猜。

      司马迁说他的记录也属于“道听途说”,那么“道听途说”的东西又和自己的家世有什么关系?

      秦始皇毁书坑儒的时候就是想毁掉一切,毁掉所有的记录,连同活人的记忆。

      秦朝之前是周朝,周朝之前是商朝。

      周朝,商朝等之前的记录都被秦嬴政给毁掉了,他给自己命名为“始皇”,也就是从他开始,要从他开始,或者一切都从他开始。

      他说辉煌就辉煌,他说不可比别人就不能跟他去比。

      他是谁呀?

      司马迁说他是嬴政,历史上有争议的是,他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秦嬴政的发家据说是在周朝,周平王东迁的时候,他家还在养马,因为养马有功,给了封地。

      后来封地不断壮大,就把周天子给赶下了宝座。

      周赧王走向了民间,他却当起了始皇。

      秦始皇毁书坑儒的目的就是要彻底地毁掉别人,开启自己。

      自己当了始皇自然辉煌。

      辉煌之后,应该也需要记录。

      但是历史上光明正大的记录还真就没有,有的也多是后来人,一定程度地参考了《史记》。

      《史记》的记录还真就成了研究秦王嬴政以及他们家的第一手资料。

      司马迁的祖上据说是“养鸟”。“养鸟”和“养马”的区别就是饲养的物种不同,反正都是养。

      但是鸟还就是鸟,马还就是马呀。

      分工有别,人自然就可以不同。

      认为同的话你就可以猜,再猜。

      司马迁的家族在《太史公书》中没有发现辉煌,而紧挨着汉朝的秦始皇家族却还就真的辉煌了。

      辉煌到了能够代替天子的程度。

      不知道司马迁的祖上当时真正饲养什么,但是秦王嬴政的祖上养马那肯定是一定的。

      司马迁欲说不能,欲说不能那肯定有问题。

      明明是说自己的家世很辉煌要记录,可是真正的记录却没有,或者是读者真正就看不出。

      看不出你还写什么呀?

      编小说可以虚构,可是他分明又说要写自己的家世。

      自己的家世没发现,秦王嬴政的家世还真就让他写出了不少,赞颂了不少。

      一个养鸟的人去歌颂一个养马的人?

      这还确实有些稀奇。

      更稀奇的是,不仅描述汉朝名将周勃是给死人送葬的吹鼓手,而且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是一个被嫂子嫌弃,整天只知道跟“狐朋狗友”厮混的小亭长,项羽更是“干啥啥不行”的人。

      刘邦当了开国皇帝这不必说,但是人家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仍然想的是“对不起江东父老”,自刎都不怕,还干啥啥不会吗?

      秦子婴是项羽所杀,周勃成了汉朝的重臣,还培训出了儿子周亚夫成了著名的将领。

      事实自然也是历史。

      《史记》是记录,《汉书》和《后汉书》也同样是记录。

      立场不同,自然内容也会不同,或者是会有不同。

      秦嬴政没有阻挡住记录,秦王朝自然也不可能存在很久。

      项羽刺杀秦子婴的那一刻就说明了一切。

      汉武帝把司马迁送去大牢,也属真实。

      不知道养马的人有没有可能从养鸟开始,但是司马迁就是说他的祖上是养鸟。

      秦孝公在任用了商鞅变法之后才国力争强,争强之后才开始对外扩张。

      《史记》上说,商鞅也叫卫鞅,姬姓,属周王室的后人。

      周王室的后人,在周天子的时代就给人当门客了?

      这显然不妥,或者是很脱离生活。

      周文王那么多儿子,那么多封地,沦落到给一个养马的人当门客,这种说法,和直接诋毁当朝的天子有什么区别?

      司马迁属于汉朝人,汉朝离周朝不远,但是中间依然隔了个秦。

      司马迁可以编故事,或者就是在编故事,编得还就是故意让人生疑。

      想骗人又故意告诉别人说自己要实话实说。

      也如同他想写自己的家世,却把秦王嬴政的家世写的辉煌一样。

      秦王嬴政的家世对于司马迁,司马炎来说,也应该属于听说。

      司马迁连同他的父亲都是汉朝人,汉朝人要写自己的家世自然需要写之前,之前也就是秦朝,周朝和商汤等。

      周朝对于司马氏来说,也属于传说。

      不可能亲自看到,但是也想去书写。

      不然单单写一个秦始皇是不是更容易让人生疑?

      司马迁显然是害怕别人怀疑。

      褒扬自己可不就成了贬低别人,还往自己脸上贴金?

      司马迁不想那样,所以秦始皇的祖上养马,自己的祖上就可以养鸟了。

      鸟自然和马不同。

      面纱的后面,也可以给人朦胧。

      也如同商鞅被写成是周王室的后人一样。

      商鞅明明叫商鞅,非说他是周文王的后人。

      周文王的儿子确实很多,很多的儿子也确实有好多的姓。

      当时的卫国国君还确实是周文王的后人。

      商鞅叫了卫鞅之后,也确实可以迷糊人。

      但是在卫鞅变法成功之后,他的结局可是车裂的下场呀。

      天子的家人在天子当朝的时候竟然就可以不给一点面子了?

      这显然有背于常理,有背于生活。

      在周朝之前还有一个王朝是商朝,武王伐纣以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当时也给了封地,当时的封地就是商丘,在周天子“封侯拜相,以国为姓”的时候,商朝的遗民们自然也可以姓“商”。

      虽然后来武庚叛款被周公旦平定,但是很多人的姓氏还可以延续。

      如果商鞅就是商王室的后人,就武庚的行为推算,其他人去秦国,帮着别人变法,这显然更在情理之中。

      至于商鞅后来为什么会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想来在变法成功之后,秦孝公的接替者秦惠文公还就是不愿意听从于商鞅,或者是谨慎。

      商鞅的目的可以明了,秦孝公也可以利用,但是他的后人毕竟是后人。

      目的赤裸。结果就是只能是后来的结果。

      一个养马人的后人,也会掂量着自己。惹了事生了非他是否又能承受得了?

      但是“司马”的官称还就是开始于商朝。

      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也算是各有所需。

      秦始皇的祖上给人养马,按照惯例自然可以姓“司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文献记录中,偏偏一个养鸟人的后人姓了“司马”,而一个养马人的后人却当了始皇。

      始皇确实不一样。或者是够辉煌。

      够辉煌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也没有坚持多久。

      儿子孙子相继被杀,谁敢说自己就长久?

      司马迁不说,司马炎自然也不敢。

      文献有记录的是司马炎在汉时确实是史官,据说他的父亲司马喜是花钱买的小官。

      司马迁和司马炎都属于汉朝,司马炎的父亲和爷爷还真就可以推算到秦朝或者是战国。

      司马炎能够嘱托司马迁,司马炎的观点就不会来自于他父亲,或者是他爷爷受命?

      司马炎的父亲花钱买的官,那么司马炎的爷爷呢?

      司马炎的爷爷在历史上似乎没有记录,但是儿子能够花钱买官,想来家里也应该不缺钱吧?不然家世又何来的辉煌?什么时候出现的辉煌呢?

      司马迁不说,读者也只有推测。

      司马迁在监狱里还就是坚持编写了《史记》,《史记》也确实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人们慢慢地掀开司马氏掩盖上的薄纱,人们似乎还真能再有所发现。

      毕竟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已经离今人很远。

      司马迁无法看到商朝,读者在隔着《史记》之后看司马迁,似乎还真能印证出《史记》的编著还真就有所托付,那个托付的第一人绝对不是司马炎,司马炎似乎也属于接力者。

      秦始皇不可能不修史,养马的人也完全可以去养鸟。

      或者还真是时间不允许。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还确实短的出乎了秦始皇的想象。

      历史没有给他留下可以更辉煌,更残暴的机会。

      成了汉朝人的司马氏还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他们的后人。

      商鞅都可以喊着卫鞅,把司马迁说成是秦迁,把秦嬴政称之司马嬴政又有什么不可?

      毕竟历史在演变,生活也在发展。

      项羽当初刺杀了秦子婴,其实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父老了。

      周赧王自己债台高筑去躲债,多少诸侯们都在顾自己?

      有时间去要债,没时间去收拾秦国?

      天子要打,还得借债,躲债?

      这种状态能够坚持多久?

      不能不说,六国被灭就灭亡在诸侯们的自私上,周天子的过于仁慈,软弱上。

      秦国受益于周朝却攻打周朝,其他诸侯们做岸上观,直接加速了周赧王的不再坚持。

      债台高筑还是小事,内心冰凉了才是关键。

      项羽刘邦的行为,自然也算是在人心冰凉之后又看到了希望。

      周天子年迈,据说周文,周博,周亚夫等人,还就是在刘邦灭秦时,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博的出身自然也不是司马氏笔下的“给死人送葬的吹鼓手”。

      周博葬送的是秦朝!

      司马迁编著《史记》肯定有他的目的,但是真实的理由绝对不仅仅是父亲的托付。

      司马迁被汉武帝关进大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突显出他的行为,或者就是他们家的立场。

      以及为什么要坚持。

      项羽能够起兵伐秦,那么司马炎替秦朝立传又有什么不可?

      不可的就是过于掩盖,还要贬低别人。

      刘邦再不好,也是当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子孙不把他关进大牢,似乎也不太合乎情理。

      要知道,三国之后,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就出现了一个“司马”王朝,司马昭之心,确实也属于路人皆知。

      先不管司马迁家族和后来的司马王朝有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历史上的巧合,是不是也确实有点太巧合了?

    【审核人:雨祺】

        标题:清水洗历史:《史记》的面纱,羞羞答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21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