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永不泯灭的忠魂

  • 作者:陈杰杰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2-12 11:11:03
  • 被阅读0
  •   □陈杰杰

      198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重庆“中美合作所”60名被害人员为革命烈士,广安人郑继先名列其中,为了这一刻他的家人苦苦等了33年。

      郑继先是大革命时期在武汉入党的老党员(据歌乐山烈士陵园《殉难烈士登记簿》记录郑继先为“老党员、特支书记”,狱中难友也称其为“老布尔什维克”,郑继先入党时间应早于《广安县志》记述的“1938年”,应是武汉读书期间入党),抗日战争中在家乡与抗日反蒋的地方实力人物郑启和合作,在观阁、大良乡一带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建立起自己掌握的自卫武装。1948年秋,观阁起义时他辛勤耕耘的这块根据地成了起义的大本营,起义中他英勇顽强,带病参战,与其他同志一道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烈火。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在1949年“11·27大屠杀”中壮烈牺牲。

      郑继先,原名郑修科,1907年出生于广安县大良乡小井沟一个小康家庭,自幼喜好读书,在广安县立中学就读时成绩优异,1922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学读高中,受新文化、新思想影响,逐渐成为激进青年。192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后,积极投身于大革命洪流中,参加支援北伐战斗和反帝爱国革命斗争。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武汉,郑继先被迫回川隐蔽,先后流落在万县等地学裁缝、做教员,在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中,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

      1931年郑继先回到家乡,任广益中学校长,首先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并依靠他们对旧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选用鲁迅、郭沫若等人作品和进步文章作语文教材,用革命文化来启迪学生心灵。1937年春,协助反蒋人士郑启和创办私立安和中学,与同校教师唐文渊一起组织师生自编自导反映劳苦大众悲惨生活的话剧《可怜的车夫》,揭露当地恶霸罪恶的活报剧《小井沟》,并带领学生去场镇和农村演出,在贫苦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抗日战争爆发后,郑继先在学生和群众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激发人们抗日救国热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郑启和是华蓥山区抗日反蒋的地方实力人物,他在广安河东地区建武装、造枪炮、开煤矿、办纸厂、修公路、办学校,自成势力与国民党县政府分庭抗礼,在辖区内不征粮、不派款、不拉丁,深得农民拥护。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安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做郑启和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郑继先被党组织安排做郑启和的统战工作。因年轻有为,又与郑启和同姓,郑继先很受赏识和重用,被郑启和委任为安和中学教务主任,后又被任命为自卫队大队长,掌握大良乡一带的武装和乡镇政权。郑继先以家乡小井沟为中心,建立起自己掌握的政治可靠的常备武装自卫队,有常备队员30余人,普通队员100余人,供应由地方“积谷”解决,由郑启和发给枪支弹药。郑继先经常对队员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启发队员阶级觉悟,组织他们打富济贫,惩治恶霸。经过艰苦细致的组织教育工作,郑继先领导的自卫队实际上成了党影响下的进步农民武装。

      1947年秋,在观阁特支领导下,郑继先以大良乡小学教导主任为掩护,在小井沟、官家坝一带积极从事发展党员和建立武工队的活动,他将过去在郑启和自卫队当过队员的何正富、郑修迪、郑继轩等10余人争取过来参加游击队,并培养成为共产党员、游击队骨干。为了培养起义军事骨干,中共川东临委、上川东第五工委在官家坝党员何正富家举办了“游击队骨干训练班”,郑继先给参训队员讲革命形势和任务,教育队员有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尚的革命气节,增强了大家搞武装斗争的信心。1948年8月,川东临委决定首先在代市、观阁同时发动武装起义,郑继先在观阁镇上和小井沟乡间的住处成了起义的重要活动据。观阁起义爆发时,郑继先身患疟疾,全身发抖,但仍然咬紧牙关随指挥部参加战斗。由于敌人早有防备,起义队伍攻占镇公所夺取枪支的计划未能实现,为了坚持长期斗争,起义队伍撤往小井沟郑继先家驻扎并进行了整编。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搜捕下,郑继先在家乡无法容身,于是按照组织决定,转移到重庆治病、隐蔽。

      华蓥山起义失败后,国民党特务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起义战士,在山城重庆街头特务密布,叛徒暗探四处搜寻外地躲避而来革命人士。郑继先因偶然外出被特务识破逮捕,关押于重庆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看守所,1949年初转押到渣滓洞监狱楼下三室。由于郑继先是公开参加起义而又是最后一批被捕的,敌人早已掌握他的身份、活动,并未严厉审讯追问。郑继先在难友中也不隐瞒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因此难友们对他很崇敬,亲昵的称他为“老布尔什维克”。同室难友中,以郑继先年龄最大、斗争经历最长。他经常给难友们讲全国革命形势和华蓥山斗争事迹,鼓舞大家对革命胜利树立信心。

      1949年11月27日,在山城重庆即将迎来解放的前夕,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歌乐山渣滓洞监狱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郑继先和200多名难友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做了最后的铺垫。

      毕生在华蓥山区撒播革命火种的郑继先烈士,永远长眠在了歌乐山下,成为人们永远敬仰的红岩英烈。编辑:卢泠氚

    【审核人:站长】

        标题:永不泯灭的忠魂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644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