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老谷子:文学创作讲座(五)

  • 作者:老谷子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3 16:01:45
  • 被阅读0
  •   文学创作讲座(五)

      •老谷子

      2013年春,我来到天门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上班,因为没有电脑,我不能正常工作,但也不能闲着,因此,我找来一个笔记簿,花了一个多月,每天上班就坐在办公室不住地写,直到有了电脑,我就停止了;这些文字全凭肚子里装着的那点可怜的知识和经验,也不知是否算是作个记录?以免年纪大了烂在了肚子里。以前放进了QQ空间没有?我也忘了;从今日起将陆续更新于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读,表示欢迎!

      老谷子讲稿

      文学与社会生活

      五

      一、文学的社会属性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文学的能动性

      文学既有欣赏性,更有能动性。文学的能动性,即“文学的功能”。这个“功能”,具体而言,包括“教育功能”和“推动功能”,即“作用于社会”。“文学的功能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文学的功能是巨大的,有句话说“作家一支笔,胜过百万兵”。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杂文被称为“匕首”。凡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们创作的作品,对社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广大读者,其中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曾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精神偶象,并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民风。人们只在怀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时代,人们只在崇尚那些为了大义,不顾自身的壮士、英雄,但很少去想想那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高尚的品德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这也有文学的功劳。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主流,作家、诗人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贵族;在一个县城小有名气的文学作者,相当于当今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你在省级发表了几篇作品,政府会派专人去你家走访,主动帮你农转非,把你从农民变为工人或干部身份;如你在国家级发表了作品,那就会提拔你去省里当干部。那个时候脱颖而出的文学青年,现大都在各级部门的领导岗位,有的在重要岗位工作,如记者、编辑等。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偶象,过去的精神偶象是英雄;现代人精神偶象是歌星、舞星、影星和富翁。文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今天的孩子们精神茫然,不怪孩子们,因为当今时代是个不可能产生伟大文学作品的时代。40年代、50年代产生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所以那个时代出生的人,他们的身上至今都散发着一股正气和理想的气息,除了文化底子薄一点外,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时代造就的品质,也许终生都不会改变,这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所起的作用。

      文学的能动性还取决于作家本人(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学与作家的关系”了。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它包括了从生活到作家、从作家到文本、从文本到读者、再由读者进行反馈的双向过程。因此,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作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责任人”,他每创作一部作品,都有着自已的态度、立场和动机。绝不会无目的创作。他的态度、立场、动机,一定会从作品中反映出来,以此来能动于社会。

      举例:如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辛亥革命失败后,国民情绪低落,对中国的前途悲观失望,但又不正视现实,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鲁迅面对国民这种病态精神,十分忧郁,故创作了《阿Q正传》这部中篇小说,以此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阿Q是鲁迅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辛亥革命时期“代表没落的农民的典型”。阿Q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国民性的显著特征。“阿Q”这个名字后来成为这类性格人物的代名词。

      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的核心毕竟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命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中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它自已和它的内心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来自于作家的心灵。

      三、文学与物质经济生产的关系

      物质、经济、生产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谈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时,必然要涉及到这几个方面。下面,我们简单地谈一下,以作些知识性的了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一定社会的精神生产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发生、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社会经济条件,并要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基础相适应。

      三个方面必须掌握:

      A、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文学的性质

      举例:

      批判性文学: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政治、经济的贫弱导致国民的奴性和悲惨遭遇。如《阿Q正传》、《孔乙已》等。

      建国初期的激进文学:我国建国初期,物质经济贫乏,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为鼓动广大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作家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讴歌社会主义,表彰先进典型。诞生了像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等。这个时期的文学,被称为“社会主义文学”。

      拜金文学: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以经济建设这中心,所有文学作品都围绕这一主题,表面上是写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实上大部分是为着功利而写作,属于“拜金主义”。可以武断地讲,这个时期没出现过好文学作品,文学成为了经济的附庸。故称为“拜金文学”。

      B、经济基础的演变制约着文学的演变

      这里所说的“演变”,包含“发展”和“倒退”两层意思,也就是说,无论经济如何演变,文学都只能成为社会的附庸,难以按自身的规律来发展。

      C、文学的独立性

      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一般是依循社会的规律而变化,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还有着它自身规律,并不完全处于被动身份。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是“有时”,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如此,这个“有时”,是特殊的,也是偶然的。

      举例:

      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打倒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政治、济经、文化都面临着推倒重来,特别是文化更不明显,国家也没有什么倡导和政策。用“沉寂”、“荒芜”两个词很准确。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伤痕文学” 和“蒙胧诗”。所谓“伤痕文学”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阵痛后反映心灵苦痛的一种题材,多为叙事体,如小说、散文、戏剧等。“蒙胧诗”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一种以意识流为方法创作的诗歌。这种蒙胧、隐晦的诗歌,也是当时那个特定时期的产物。

      一个国家的文化“田地”整整荒芫了10年后,开始复苏、反青,“伤痕文学”、“蒙胧诗”,还有流行歌曲,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主流。几十年过去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优秀的作品,可以这样说,1980初、中期出现的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至今都有其地位。可惜那个阶段太短了,因为来自西方的多元文化、拜金文化疯涌而来。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大繁荣与当时的社会并不相称,这就是文学的独立性使然。

      未完待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老谷子:文学创作讲座(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601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