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广安方言语汇的文化意蕴

  • 作者:夏孟珏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1-26 11:51:57
  • 被阅读0
  •   □夏孟珏

      地域性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的讲话方式和风格,恰好反映了那一方的水土气息。因此,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影响方言,方言反映文化,地域文化会在当地方言中留下随处可见的印记。

      方言语汇体现文化传承

      方言中的很多词语、俗语,探究其源头和演变,能明显看出某方面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广安,若看到某人做事不够严肃认真的情况,有人就会颇为不满地告诫:“你这是扮灯儿啰!这么做要戳拐哟!”嘱咐别人要认真细致把事情做好,往往会语重心长地说:“这个事情事关重大,扮不得灯儿哈。”

      “扮灯儿”这个方言词语究竟是怎样来的呢?它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呢?究其源头,它们的来源与古老的民俗娱乐活动——“跳灯”有关。远古时候,为庆贺丰收或佳节,也有时是为祭祀或驱邪,人们在平地上围着灯火边歌边舞,就称为“跳灯”。“跳灯”活动后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民间“跳灯”活动的延续、传承,演变成节庆时在街头表演的“车车灯儿”之类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是逐渐向表演性观赏性发展,演变为有故事情节的“灯戏”,到清代成为川剧的一个重要门类。

      无论是灯戏还是车车灯儿,表演者都要进入喜乐风趣的“扮”的状态,用广安方言来说就是“嬉尔壳尔”“张势妄狂”的,大概就是这样,久而久之才产生了“扮灯儿”的说法。想必,“扮灯儿”这个方言词语最开始时,只单纯指表演灯戏和车车灯儿,后来才逐渐引申为指称做事情不认真、不踏实、开玩笑的情况。

      从“扮灯儿”这个方言词语的由来和发展,完全可以看出地方特色文化不断延续传承,不断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方言语汇与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在广安方言中,有很多特有词汇都跟当时的风俗习惯有关。

      早先广安一带有个习俗,客人来了,主人家要请“吃开水”。然而,这个“开水”,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白开水,而是一碗醪糟鸡蛋,或是一碗加了红糖或白糖的汤圆。那时候,人们要得到一点吃食很不容易,鸡蛋更是难得。如果因时间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客人没有吃上这碗“开水”,主人家就会十分抱歉地说:“哎呀,不好意思,连碗开水都没有吃就走了。”

      这类词汇来源于生活,又反哺于民俗。在物资紧缺的时期中,有“烧开水”待客这种说法,也就使这种风俗更加盛行,延续下去。语言文字往往比风俗习惯流传得更久远。如今,吃食不再紧缺,“烧开水”待客这种习俗也就逐渐消逝了。而很多年以后,当人们再看到这些方言词语资料的时候,也还能想象出当年的生活境况和乡土习俗。

      方言语汇内涵意蕴深长

      很多方言词语,表述的意思非常生动形象,只要一听到这个词语,头脑里就会呈现出有关的状态或情景。鱼,在广安方言里叫作“鱼摆摆”,听到这个词就能想象出鱼尾巴摆动起来活灵活现的样子。

      广安方言中“打闪闪”这个词语专指人的腿脚发抖。有不同情况:一是因年老或身体虚弱,人的腿部力量不支,走路腿脚颤抖。如“他大病一场,住了一个多月医院,这下才出来,走路都脚杆打闪闪。”还有就是人在极度惊恐中,被吓得腿脚不住颤抖。不管哪种情况,用“打闪闪”这个方言词语来描述,比用普通话来表达,显得简洁又生动形象。

      与普通话词语相比较,我们很多方言词语表达的意思,更加丰富多彩。很多方言词语可表达多种意思,且贴切准确。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外地人听了不甚了解,本地人听了却明明白白。

      例如,“板眼儿”这个词,在我们口头语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在各种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十分丰富,甚至特别细微。

      “你人不大,一天板眼儿倒还多。”这是说名堂多,鬼点子多。

      “快点噻,时间都到了,你就莫那么多板眼儿了嘛!”这是说做些不必要的事耽误时间。

      “我们童年时候做过各种游戏,大家回忆一下,看都耍过哪些板眼儿?”这里的“板眼儿”指代某种游戏。

      “要混嘛就混点板眼儿出来噻!”这是说混出名堂,以至出人头地。

      “小心啰,这里头怕有板眼儿啰!”这是说其中有玄妙,甚至有阴谋。

      “他说话做事都很有板眼儿。”是说很能干,办法多,还有点与众不同;而“他说话做事都有板有眼。”是说有条有理,且很扎实。

      一篇揭露房产行业骗局的文章标题写成《部分精装房,蒙人“板眼儿”多》,这里的“板眼儿”是指欺骗的手段、套路、陷阱等。

      诸如此类,在各种具体语境中,我们方言中的词语能够表现出很多细微、精妙的意思。

      方言语汇风趣幽默俏皮

      生活中很多情况若用方言语汇来表达,则显得幽默风趣,活泼有味。

      有很多事,需要从前到后、从头到尾地排顺序;工作中有不少的评比,也要排出从先到后的顺序;文娱、体育等活动,也要通过比赛决出名次。这些排序的最后一名,除了说成“第×名”,一般说成“倒数第一”,而用广安方言来表达,往往说成“吆鸭儿(子)”,则尤显风趣、俏皮。如:“我那娃儿不中用,学习差得很,考试成绩经常在班上吆鸭儿。”“厂里开职工趣味运动会,我们车间主任不重视,不组织大家好好练习,比赛结果只有吆鸭子。”

      “吆鸭儿(子)”这个词语从何而来?以前有赶着鸭群到处放养这种生产劳动方式,一大群鸭子被赶着走,赶鸭的人总是手持竹竿走在最后面,我们的方言不说“赶”,而说“吆”,于是就有了这个词语。因吆鸭者都是走在最后,所以“吆鸭儿(子)”这个词语就用来指称最后一名。

      广安方言风趣幽默,活泼俏皮。一些方言语汇表达的意思就是广安人最真实、最通俗的生活状态。在非正式场合,广安普通民众不会说“请你三思”,而会说“你垫高枕头好生想一想”;不会说“你要好好调查研究”,而会说“你称二两棉花纺一纺(访一访)”……

      方言在口,乡音难忘,这是故乡的一种文化,也是游子思乡的一种情怀。

      普通话在不断推行。如今,我们既要讲好普通话,但也要留住方言,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用乡音表达我们的乡愁。并且,还要使方言蕴含的地方文化一代代往下传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先辈的生活情境,理解先辈生活中丰富的文化意蕴。编辑:侯懿航

    【审核人:站长】

        标题:广安方言语汇的文化意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3579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