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农之根:我的“大嘴佬”

  • 作者:陈墨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9-02 11:45:06
  • 被阅读0
  •   2021年底退休后,在闲遐之余,我常写一些儿时经历的人和事。近日,我突然冒出了要写一写我的“大嘴佬”的冲动,故就此欣然提笔。

      “大嘴”,是绰号,其实他姓徐名有元,是我的一位堂叔。在我们河南光山移民方言中,“佬”是侄子辈对叔叔(比自己父亲年龄小的叔辈)的统称,故我称其“大嘴佬”。在这里,没有对他不敬的意思,只是因为村里人都呼其绰号,恐怕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少年时,我们同住在鄱阳县的一个叫四斗丘的偏僻小山村。在这个村,我们清一色的属于河南光山移民的后代。

      在屋场里,我与“大嘴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俩虽然是叔侄关系,但他仅大我三岁,小时候是一起玩耍,一起放牛,一起抓鱼,一起读书……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究竟他为何拥有“大嘴”这个绰号,自有其缘由。

      曾听我的三奶奶、也就是“大嘴佬”的母亲说:“大嘴出生的1958年,遇干旱,粮食欠收特别严重,大家都是过着‘一年只有半年粮,半年野菜和米糠’的生活,全家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让孕妇有什么营养吃了。大嘴刚出生时,瘦得皮包骨头,只有四斤六两重。刚一生下地,他就张开大嘴哭个不停,给他喂了几匙米汤后,才勉强止住哭声,但那张显得特别大的嘴巴却还在吧嗒着,一副没吃饱的模样,可怜哪!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没有饿死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大嘴长到满周岁时,仍不足十斤重,特别瘦小,但嘴巴仍是显得特别大。家中长辈太爷爷针对这孩子的嘴巴长得较其他孩子要大些的特点,就给取了个绰号叫‘大嘴’。从此之后,他这个‘大嘴’就被大家给叫顺口了,倒是把其真名丢在了一边。

      ”“大嘴佬” 是一个极有孝心的人。他对父母的孝顺一直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村里人称赞不已。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居住在四斗丘的村民住的都是茅草房和简易的木板屋。六十年初期才陆续开始建砖木结构的“三水屋”。1962年,我家与“大嘴佬”家连排各建了一栋“三水屋”, 为了节约一些建房的砖块,中间共用了一堵墙。共墙之事,若是旁人,很难做到,但我爷爷与三爷爷(大嘴佬的父亲)是亲兄弟,自然可行。当年我住的后厢房正好与三爷爷和“大嘴佬”共住的后厢房是一墙之隔。自我记事时就知道三爷爷一直身体有病,整天咳个不停,特别是夜里咳得更加厉害。只要在家住,我每晚都能清淅地听到三爷爷的咳声,也能听到“大嘴佬”每夜毫无怨言地起床几次为三爷爷倒水、拿药、敲背和“好些了吧”的安慰声。试想,一个孩子,白天要放牛或是读书,每晚又要起床几次倒水拿药,护理一个病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充分说明了护理病人的艰辛和不易,没有一颗“孝心”是很难做到的,何况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大嘴佬”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不仅对家中长辈十分孝顺,而且对村里的长辈也尊敬有加。村里谁家有事,他都会力所能及主动帮忙。当年我们四斗丘的村东头住着一个孤寡老人,是个五保户。我已不记得他姓名,只记得大家都叫他“太佬爷”。“太佬爷”当年已有七十多岁,且有弯腰驮背的残疾在身,是个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生产队每年给500斤稻谷,他才得以勉强度日。“大嘴佬”对这个“太佬爷”十分同情。虽然“大嘴佬”自己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却尽其所能地对“太佬爷”予以细心照顾。每当看到“太佬爷”家的水缸里水不多时,都会主动去为其挑满水缸;每次放牛回来时,都给“太佬爷”带一梱毛柴,基本上“承包”了“太佬爷”家要烧的柴禾;“太佬爷”有三病四痛时,只要“大嘴佬”在家,他都要去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料。“太佬爷”对此也是非常感激,见人就夸。他常说:“大嘴这孩子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呀!要是没有他的照料,我应该早就死了!我以后死了做鬼也要好好保佑大嘴这个孩子!”“太佬爷”活到1974年才去世,享年90余岁。

      “大嘴佬”是一个讲义气的人。我与“大嘴佬”是从读小学四年级开始同班的。我读书比较早,个头比较小,上学时常被个头大的邻村孩子欺负,但只要“大嘴佬”知道,他都会来帮忙对付邻村的那些欺负我的坏孩子。我记得:1974年,我们升入黄金山初级中学。刚开学时,各村来的同学相互都不熟悉。有天我正在学校操场练篮球,被周坂村的几个调皮的个头比我大些的同学抢去了篮球,并被推出球场,非常委屈,不知所措。这时,正好“大嘴佬”从宿舍出来,立即冲到球场,抢回了篮球,并声称:“你们欺负我侄子,当心我打破你们的头。”周坂村的那几个同学仗着他们人多,很不服气地与“大嘴佬”争吵了起来,并围攻过来。见状,“大嘴佬”用尽全力,最终将周坂村的那几个同学全部干趴下了。通过这件事,“大嘴佬”在学校也就“立威”了,同学们都知道了他的威名,也知道我是“大嘴佬”的侄子,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了。“大嘴佬”不热爱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就连写作业,也经常是等我做完后,将我的作业本借去抄一遍了事。由于“大嘴佬”在班上个头算大的,就担任了班上的劳动委员。七十年代,学校注重勤工俭学,学校有田地种,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砍窑柴、拾牛粪、插秧、耘禾、收割稻谷等勤工俭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我个头小,分配的任务有时难以承担,一直是“大嘴佬”帮着我完成各项任务的。初中毕业后,我继续升学去响水滩高中读书,“大嘴佬”不想再读书,就放弃了去读高中。同年十月份,他报名去参了军。

      1978年上半年,“大嘴佬”回乡探亲了一次。当时,我仍在响水滩读高中,星期六回到家时,“大嘴佬”专门送了一顶崭新的黄军帽给我。那个时代的年青人对黄军帽都十分向往和珍视。接到“大嘴佬”送的黄军帽时,我非常高兴也无比激动,频频道谢!“大嘴佬”却说:“我俩是什么关系啊!既是叔侄,更是“铁哥们”呀!”当我戴着崭新的黄军帽回到学校时,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争相借去试戴,两三天内,全班男同学戴了个遍。之后的一段读书的岁月里,我对这顶军帽一直是爱不释手,连上晚自习,也是戴着的,直到高中毕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大嘴佬”于1979年底退伍回乡务农了。我1981年从省政法干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景德镇市公安机关工作。之后的四十余年中,每年我都回乡探亲一两次,但与“大嘴佬”只是偶有小聚,儿时的一切成了永久的记忆。2021年清明节,我回乡给爷爷扫墓时,专门抽时间去找了一趟“大嘴佬”,但却未能见到他。邻居告知:他去温州帮女儿去了,说是其女儿徐红在温州开了一家制鞋厂。得知他晚年有孩子相伴,我心里宽慰了许多。

      这两年,我也偶有回乡,却再也没有见到我的“大嘴佬”了。如今我俩都已年逾花甲,我十分期待我们叔侄俩还能再度聚首,促膝长谈!

      2023年8月10月于瓷都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农之根:我的“大嘴佬”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anwu/9574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