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丹枫】太康文庙(散文)

  • 作者:流汗的公牛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6-16 20:12:50
  • 被阅读0
  •   今年四月下旬,有幸重访了太康文庙。

      五年前的冬天,曾经去过一次,记得那天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却吃了闭门羹。逗留了片刻,仅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多少有点遗憾。

      文庙,俗名孔子庙,是纪念祭祀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又被称为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只是,历史上人们习惯称之为文庙或者孔庙。史载,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都有文庙,而清朝更是中国文庙发展的鼎盛时期。

      太康文庙坐落在老城区,位于北大街与西大街交叉口往北二百余米,当地人称之为黉学,黉学指古代的学校,也叫县学。太康文庙始建于汉,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清以来多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2年维修。1986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国保单位。太康虽为千年古县,但城内遗存却不多。据了解,太康文庙原有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两座牌坊,大成殿两侧各有廊房十五间,历经风雨,现在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远没有当初的规模。虽说如此,这些历史遗存也值得当地庆幸,它们的存在为太康增添了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点。

      由于诸多原因,今天的太康文庙淹没在广大居民住宅中,外地人很难寻到。新建的仿古大门朝东,抱柱上挂有一副对联:“文聖吾祖,恩澤海宇;千古巨人,萬事先師。”穿过大门,进入文庙院内。眼前是一个空旷场地,北边是大成殿,南边即是拜殿。拜殿北门门额上挂有“斯文在兹”黑底金字匾。站在殿前举目观望,只见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檐下四周置五彩重昂斗拱,制作精巧。红墙绿琉璃瓦,古色古香,脊饰较为完整。拜殿的正面南门门头上亦有一块匾,上书“聖集大成”,门两边抱柱上挂有对联,道是:“聖如日月普天猶是春秋;道若江河隨地盡成洙泗。”殿内的四壁上安置有介绍太康文物的宣传版面,倒像个小型展览。看了宣传介绍得知,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史称阳夏。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沿袭至今。太康是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想,太康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发展,文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得我的老家商丘县古城内东门里也有一座文庙,它坐落在归德古城中山东街路北,现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文庙。近年来,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历史遗存得到了及时维修和保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当然,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拜殿逗留片刻,重由北门出来参访大成殿。该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绿琉璃瓦,九脊十兽完好。门额上挂有“万世师表”的大匾,门头上方的圆雕牡丹、龙等饰品,属国内罕见。为凸现大成殿的高大巍峨,当时的工匠将其建在一米高的月台之上,月台前是青石台阶,台阶中嵌放一块祥龙卧云结石,雕刻精美。值得一提的是,该殿前屋坡为两断式,加大了深度和空间,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种模式在全省古建筑中少有。大成殿在当年估计很是雄伟气派,时过境迁,如今在城市居民楼房的映衬下,它显得并不十分高大,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大成殿门前的对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道德為師仁義為友;禮樂是悅讀書是敦。”大殿内供奉有先师孔子雕像,注目仰视不由得肃然起敬。

      站在大成殿前,耳畔仿佛听到了当年学子琅琅读书声,让人不由得想起无锡东林书院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殿前两边分别种植有一棵女贞树,西边树下立有两通石碑。其一石碑刻有《重修太康文庙记》,曰:“国家建立,学宫崇祀。……”落款为大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孟夏中澣。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据了解,历代学宫的祭祀仪式,是非常隆重而且讲究的,其中蕴含着尊师重教、倡扬教化文明的儒家思想。学宫先师庙(大成殿)、崇圣祠(启圣祠),每年的祭祀,当政者都非常重视,其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其所需资金,按清雍正年间祭祀规制,先师庙需要帛九、豕六、羊二、鹿一、兔一、黍、稷、稻、粱、藁鱼、枣、栗、榛、菱、芡、笋、芹、酒、香烛等物,总支出均平银二十五两,每年两次共需五十两;崇圣祠需要豕二、羊二、帛三、黍、稷、兔、鱼、枣、栗、葱、芹、酒、香烛等物,总支出均平银四两四钱一分,每年两次共需八两八钱二分。所崇祀、从祀的人物以及祭祀仪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文到成文,期间经历过很大的变化。另一石碑刻有“阖邑绅民”四个大字。大殿前置有一石制香炉,里面插有未焚尽的香,看来文庙依然香火不断。

      当天,在文庙内遇到一父女俩,女士五十多岁,在照护老父亲。交谈得知,她们就在文庙附近居住,她老父亲七十多岁了,前两年患脑梗,她姊妹几个轮流负责父亲日常起居。老先生腿脚有点不利索,走走停停,老是在高声地数数,像个孩子。女士平静地说,父亲在,我们姊妹几个还是一家人;如果父亲不在了我们就成了亲戚。听后,让我很是感动。也许,是文庙内先贤春风化雨般的沐化下,当地人这么知书达理,孝敬老人。临走时,竟然看到一对新人在文庙的红墙外拍结婚照,俩人中式结婚礼服很是喜庆。望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模样,衷心祝福这对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告别太康文庙,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街上的喧哗与文庙内的寂静反差这样的大。太康文庙作为传统礼制性建筑,现在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但依然有着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这里不仅承载了太康厚重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继承之地,也是当代人寻求传统文化的精神殿堂。我想,文庙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2023-06-10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丹枫】太康文庙(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646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