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刘向阳:人间烟火气满纸——读《茶溪听雨》

  • 作者:莎娜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19 13:19:34
  • 被阅读0
  •   九华山隐士,自汉代有记载至今,从来都不缺。古人且不提,当代的民间学者赵恩语,下放到九华,再也没走,以制茶为生,研究中国古人类生活。再就是何显玉老师了,今年刚从省级媒体退休,其实他早早就在九华茶溪小镇购置了别墅,躲到乡下隐居七八年了。这一种聪明,叫“退隐”,是陶渊明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几年来,把个何园翻来复去,打理的像个小姑娘;他不是砌个水池,就是架个木栏;不是挖土,就是种藕;顺便喂几条流浪狗,放俩鸭子,写几行文字,发发微信公众号;配上九华山的烟雨云水,峰峦灵秀,草木葱茏;偶有远朋探望、近友拜访,菜蔬饭香,觥筹交错,热闹一番,显玉夫妇的小日子,平淡中有高潮,娴静中有忙碌,夫唱妇随,称的上神仙眷侣了。

      这两个月来,何显玉老师开通了出山模式,东奔西走,寻亲访旧。都是何显玉散文集《茶溪听雨》的出版,引起的蝴蝶效应;被作家记录在文中的人物,翘首期盼,想看自己在作家笔下的模样;作家想将书一一送到读者手上,而有些人,已永远无法送达了。

      《茶溪听雨》,满纸是人间烟火气:生活真、人物真、事情真、感情真,可谓真气充盈弥漫,读来倍觉神清气爽。每一行文字,都可感受到作家沉甸甸的热心,将来,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证据。在媒体全是正能量宣传的当下,走走乡间土路石桥,看看空无的农村,呼吸一下纯洁的山气,太难得了。在以现实主义为大旗的文坛,我们已少见呈现现实的作品了,别说什么针砭时弊、为某某鼓与呼的东西了。我们有“穿越”、有“奇幻”、有“未来”、有“武侠”、有“抗*”神剧,就是贴近现实生活,抒写民间疾苦的作品,成了珍稀品种。现在看《茶溪听雨》,或许你觉得太日常了,再过30年、60年看,你一定会为作品真实的记录而打动、感动、激动。如同《芙蓉镇》《人生》的故事,只有特定时代可以发生,今天不可能有了,但他们在课本上不会有,史册记载也删剪省略含含糊糊了。我说,《茶溪听雨》可以填补正史之空缺,是百姓生活的侧影、微距、节选,就像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已经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参考资料。

      其实,大部分文章何老师顺手写来,随手上传,激情满满的,有记者犀利的目光,也有愤愤不平之气,不虚伪,不矫情,如刚爆破下来的石头,有硝烟味,有粗粝感。我想他是脱离了媒体审查制度的樊笼,飞翔在自由发布的网络上,找到了自由写作的乐趣,都有点忘乎所以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准则的,毕竟在大媒体担任过首席记者、新闻部主任,摸爬滚打几十年了,不该写的,他是坚决不写。或者说,他是有选择地、有角度地去写了,你还没感知到?我们的担心,多余了。这些文字经过归类,修改,删减,润色,更加淳朴、厚重、完美,如同他的北方大汉的身材,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劲。纸媒体的没落,被电子产品取代是一方面,另外,也有自身的短处,如果多些《茶溪听雨》的文章,多些事件的深度报道,多些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多些批评,多些曝光,多些揭露……存在价值,仍然不可低估。文章虽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必装模作样,违背良心吧。

      研究过了周氏兄弟散文,读惯了董桥、木心的精致小品,熟悉了郑逸梅、梁实秋,何妨读读《茶溪听雨》?千万别被这诗意的名字所迷惑了,其实,美丽的书皮包裹着的是:人间烟火,散发着精气神,是刚出炉的烤山芋,滚烫、喷香、实在、疗饥。

    【审核人:雨祺】

        标题:刘向阳:人间烟火气满纸——读《茶溪听雨》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6271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