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小油灯下的记忆

  • 作者:秋天的芬芳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1 14:26:03
  • 被阅读0
  •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物质极为匮乏人们生活比较贫穷的年代。那时候,电力还没有普及,家家户户夜晚照明的主要工具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它的光线微弱而且并不明亮,但却足以照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在煤油灯下干活、做家务、学习,度过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夜晚。

      我家的煤油灯是父亲为我们制作的。制作的方法很简单:先找一个空的墨水瓶,再剪一片比瓶口大点的洋铁片并用粗铁钉在中间打个孔,然后将一小块方形的洋铁皮卷成细筒再穿入用多股棉线拧成的灯捻,最后将有灯捻的小细筒穿过洋铁片上的小孔,再在墨水瓶里倒上煤油,就这样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就做成了。父亲做的这盏小油灯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每一个夜晚,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围桌夜话

      我的老家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北部。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黑夜也很漫长。因此,一家人围坐在暖暖的热炕上是驱寒御暖的最佳选择。

      记忆中,父亲每天晚上会将我们厨房的大土炕烧得热乎乎的。我家土炕的四周都垒砌了高高的墙壁。南边的墙壁(即房屋檐墙上)有一个大大的木格窗户,西边的墙壁上开有一个宽约80厘米、高约90厘米的炕门。炕门的右边,锅台正对的墙上开着一个小小的专门为放置小油灯专用的拱形小灯窑。煤油灯放在那里,天黑的时候可以“一明两照”,即炕上四周及炕外房间的任何地方都可见光亮。

      在灯光下,母亲总有忙不完的活:搓捻子、纺线、缠线、纳鞋底、缝补衣服、钉纽扣等。父亲则在一旁照看我们,看我们做有趣的游戏。我们会开心地用手绢编老鼠、用线绳“翻绞绞”(用一条线系成圆圈,然后双方用十个指头拉成各种图形的游戏)、用纸来编纸船、飞机、衣服、裤子等,更为有趣的是玩灯光下投影的游戏。姐姐总会用手指的变换、交叉、手臂的晃动和身体的摇摆,把各种各样动物的造型借灯光投在墙壁上,其中有小兔子、公鸡、狐狸、孔雀、小狗等等。我们都争相模仿,想象着各种形状,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模拟动物的各种形态,有时几个人合在一起玩斗鸡、狐狸偷鸡、小狗追逐、孔雀开屏等游戏,父母亲则在一旁不停地点评谁的投影更像,谁的动作更难,谁的动态更好看,越夸奖我们就玩得越起劲,玩得越开心!时至今日,那样开心快乐的场景还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令人难忘。

      油灯下,还有记忆更为深刻的事情是围桌夜话。冬天晚上,父亲常常给我们在炕的中间放一张低矮的炕桌,让我们写写字,背背课文,讲讲故事,说说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我们围在一起比赛书写,大的盯着小的背诵课文,讲述自己读过的连环画、故事书或者老师在学校讲过的内容。有时,我们还一起玩成语接龙,猜谜语、心算口算比赛等游戏。父母亲在一旁非常开心地看着我们,时而表扬这个,时而表扬那个。记忆中,我受到父母夸赞最多的是我能坚持背诵课文。小学和初中几年,我能每个学期将所学的课文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在当时没有课外书可读的条件下,背诵在我的学习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暖乎乎的热炕上,我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在相互取长补短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期末,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我们捧回一张一张的小奖状。母亲会将它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然后贴在炕周围的墙上,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说!

      我的父亲没有多高的文化,母亲一字不识,但他们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物质非常有限、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让我们拥有温暖舒适的环境,鼓励我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养成勤学好问互帮互学的好习惯。父母的鼓励和赞赏是对我们的唤醒,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是无言之教。这种教育亦不失为一种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难忘的一次作业

      我是1973年春季开始上小学的。那时候,老师很少给学生布置放学后的家庭作业,我们小孩有足够的时间去玩或者帮大人干活。可是,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多令我瞠目结舌。虽然仅有那一次,但那一次却如刀刻斧削般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烙印,至今难以忘记。

      那是我上三年级时某一天晚上的作业。那天下午,我的班主任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请假,当时隔壁班的老师负责我们在教室上自习。看着我们安静地做作业,老师走出了教室。过了不到几分钟,教室里有一个调皮的男生将一个粉笔头投在一个女生脸上,女同学立刻惊叫起来,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听到教室那么大的说话声和吵闹声,隔壁班的老师瞬间走了进来,大声批评我们说:“谁在大声说话,无法无天啦!闲的没事做吗?从现在开始,你们都拿出作业本,从语文第一课开始抄写起,抄写到今天学到的这一课为止,每一课抄写10遍,写不完不许回家。”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我们都悄悄低下头,认真地开始抄写。老师威严地坐在讲台前的凳子上,眼睛直视着我们,教室里没有人再敢出声。

      天渐渐黑了下来,教室的光线非常暗淡,书本上的字越来越模糊,整个校园都静悄悄了,只有我们班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放学。

      又过了不知多久,天完全黑了,那位老师才严肃地一本正经地问我们:“你们都抄写完了吗?谁写完了交上来。”

      教室里死一般寂静,没有一个人回答。

      “那好吧,你们今天没有写完就回家接着写,明天早上交作业,谁没有完成就不要来学校。现在放学回家,我再重复一遍,谁没有完成作业明天就不要来学校!”说完,那位老师气呼呼地先走出了教室。

      从第一课抄写到我们学的那一课课文《种蓖麻》,几乎是整个学期我们所学语文课本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当时整本书仅剩两课我们还没有学,这么多的课文从头至尾抄一遍都十分困难,更何况还要十遍!

      回到家里,我立刻埋头在炕桌上写没有完成的作业。晚上9点、10点、11点……连续好几个小时,我怎么也写不完。夜深了,家人都已入睡,我也疲惫不堪。可一想到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就不能去学校,我就咬着牙坚持继续写。渐渐地,我进入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头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眼皮也好像在打架,眼睛怎么睁也睁不开,迷迷糊糊地,我睡着了。

      “有糊味”母亲一边喊,一边匆忙用手捏掉我被小油灯烧着的刘海,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坏了!所幸母亲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祸。可我的刘海少了一大片,房子里弥漫着浓烈的头发烧焦后难闻的气味。

      父母立刻劝我休息,我哭着不敢睡觉。姐姐也被吵醒了,看着我难过的样子,她说:“你睡吧,我替你抄写!”

      母亲也同意了,安慰我说:“你放心睡觉,你姐姐抄写一会儿我再叫醒你。”

      天灰蒙蒙亮的时候,母亲叫醒了我。我从姐姐手里接过作业本,顺着姐姐在作业本背面已经写了好多页的地方顺着继续往下写。

      去学校的时间到了,我和姐姐两个人终于共同完成了我的抄写任务。用冷水洗过脸,我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然后立刻跟着姐姐一起去上学。

      进了教室,我以为隔壁班的老师会早早地收作业,可等了整整一天,那位老师对于前一天布置给我们的作业只字未提。她似乎将作业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啦!

      放学回家后,我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见我气呼呼的样子,便笑着安慰我:“老师布置作业也是为了你们好,不要抱怨,学习是为了自己。多写几遍没有坏处。”

      听完母亲的话,我的气一下子消了!此后的几十年,我时常想起这件事,尤其是做了老师后,我常常提醒自己:教育需要爱,需要智慧,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也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多么温和善良的母亲!一席话教给我书本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  三、读小说入迷

      上初三的时候,我突然迷上读小说。这种爱好源于我的班主任李占荣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李老师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语文课。他推荐我们要逐渐读中国四大名著,而且将来还要读一些外国名著。

      读名著,这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人们连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要说给孩子买小说去读。可李老师不同,他酷爱读书,也喜欢藏书,他花了不少钱去买小说,也时常将自己买的小说借给我们班喜欢读书的孩子去读,这对于当时很少有书可读的我们来说是极大的诱惑,我们觉得能从老师那里借到小说去读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20世纪70年代,农村的学校都是村办学校,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本村的民办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李老师也是民办教师,在教书之余他也下地干活,我们好几个同学经常放学后或者周末去他家帮忙干活,也顺便去借老师的小说去读。我们都知道老师非常爱惜书,对我们借书有约法三章:随时借,及时还,无破损。

      迄今为止,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李老师家借书的情形。李老师领我进入他们住的房间,让他的爱人打开一个立式柜子的铁锁,用手指着靠近柜子最里边的那一排书对我说:“最里边的一排适合你们现在读。你可以从中选一本,但一定要爱惜书,读完后立刻归还。如有破损,下次不能再借。”

      哇!那么多书!一排一排的,足足放了六排!一本一本紧紧挨在一起,整齐有序,其阵容之大,惊得我差点掉了下巴!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课外书,惊喜的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从第一本《第二次握手》(张扬著)开始,第二本《红岩》,第三本《青春之歌》,第四本、第五本、第六本……我深深地被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的主人公所吸引!每天晚上,在小油灯憧憧的灯影里,在轻摆跳跃的小小火苗下,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小说。一本又一本,我坐着读,侧身躺着读,仰躺举着读,趴着跪着读,有时整夜不睡觉,翻来覆去读得激动得难以入眠。有时怕父母看见灯光催我睡觉,我就关着炕门,拉下灯窑的小布帘遮光,自己陶醉在小说的世界里自得其乐。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利用晚上的时间足足读了二十多本小说。可是,好景不长,也许由于光线太暗的原因,亦或是看书姿势不正确,我的视力渐渐下降,白天看黑板上的东西模糊不清,我的眼睛近视了!

      起初,我不敢告诉父母这件事,可时间长了,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东西使我焦急万分,我不得不开口给父亲说我想配眼镜的事儿。

      父亲听了我的话,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先等等,我去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治疗近视的方法,如果有的话,咱们先试试治疗,然后再做决定。”

      那个年代配眼镜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要配眼镜需要去西安西北眼镜店先验光,再选好镜架,然后要等一个多月才能够拿回眼镜。当时,父母供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读书,日子本来就过得很不容易,哪里还有往返几趟去西安配眼镜那样的开支?我深知我让父亲为难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内疚!

      后来,父亲托熟人从西安给我买了两瓶珍视明,用眼药水来缓解视力疲劳,但并没有减轻我近视的度数。母亲则担心我戴了眼镜会被人笑话,将来万一考不上大学,连找婆家都会困难。母亲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当时比较封闭落后的农村,戴眼镜的人被视为耍酷的另类,会被人瞧不起看不惯的。

      我很难忘记父亲说给我的话。“好好学习,一定要下决心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远离农村,在城市生活,那时戴眼镜就没有人笑话了!”

      灯下读小说使我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也因此不敢再沉醉于小说之中,反而把精力全用在学功课上,所幸我最终考上高中和大学。在大学入学一个月后,我花了19.2元在西安西北眼镜行配了一副近视眼镜。戴着眼镜,看着街道两旁商铺上清晰而明亮的字迹,我潸然泪下。

      一九八三年正月十五日,我们全村通了电,最终结束了使用小油灯照明的历史而进入了利用电灯照明的新时代。看到电灯明亮耀眼,黑夜如同白昼,人们喜笑颜开,欢天喜地,整个村庄洋溢着开心快乐的氛围。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油灯早已被现代化的照明设备所取代,我也早已习惯了节能灯的明亮和便捷。然而在灯火阑珊的夜晚,我时常会想起父亲为我们制作的那盏小油灯,想起小油灯下发生的许多故事,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我心里,那盏小油灯不仅仅是一盏灯,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家的温情和父母教育我们的智慧,也见证了我们在艰难岁月里成长的足迹,承载着我们对家的记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盏灯很温暖,它照亮了我心中永恒的家园,使我从小心里有了梦想,有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奋斗的动力,也让我学会了感恩和知恩图报;那盏灯很明亮,它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我整个的人生历程。

      父亲做的那盏小油灯以及小油灯下的故事,回忆起来虽然有些许淡淡的辛酸,但那灯苗的飘逸,那油味的沉迷,那苗尖儿上袅绕逸空的烟雾……永远萦绕在我心灵的深处!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审核人:站长】
        上一篇:优化
        下一篇: 悼谌容

        标题:小油灯下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78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杨静杨静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40444篇
      • 获得积分:1112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