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南邹村里春意浓

  • 作者:狮子山中人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4-30 08:43:42
  • 被阅读0
  •   “采风皆为玉兰香,海树依然把客迎。赏得桂樟双眼绿,又看红欲滴桃荆。

      雁堂虽逝鸡圈在,彭蠡湖边稻菜黄。世事哪来全十美,此番不枉宋邹行。”--题记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3月24日,我随都昌·鄱阳湖文学研究会李辉柱、余略逊、邹国坚、余传俊、吴明、余革新、陈奇智等先生一行,去邹国坚先生家乡,千年古村“南邹村”——绿源生态农庄文学采风。

      相约在东湖广场东南角上,余传俊先生楼下集中出发。一路鸟语花香,金色遍野,蜂飞蝶舞,经大树、和合、在三汊港分手去周溪路线不久,往左下周溪路,再往东北方向进入西源乡,大约四十分钟车程,就穿过有两千六百余村民的南邹村。

      邹国坚先生讲:“这里一村一姓,周溪邹家就是从这里搬过去的。”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南邹村里的绿源生态农庄,也叫西源大汊林场。

      我们一行在邹国坚先生的向导下,先和绿源生态农庄的年轻邹老板见了个面,稍事寒喧客气一番,就往鄱阳湖边上的西源中学旧址走了过去。以前的校址不见了,早已搬到了集镇中心。浩瀚的湖面,一望无际,向东远眺过去,大大小小的楼台房舍,依稀可见。

      邹国坚先生讲:“湖那边就是万户。”

      在鄱阳边上长大的余略逊先生说:“从万户,水路乘船去周溪,很近。”

      露出来的湖滩上,星星点点,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婉如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讲:“这是野菊花,属于菊科类。”

      余略逊先生回道:“这个叫野菊花,不是。”

      这时,李辉柱先生讲:“叫鸡勾头的,以前吃过。”

      余传俊先生问:“略逊,这个到底叫什么花?”

      余略逊先生回道:“也不是鸡勾头,鸡勾头是圆叶,末梢雪白的;这个花,它叫太阳花。”

      你还真别说,仔细看跟向日葵长得一模一样。只不过这个花儿小得多,金黄色的,酷似一颗颗小太阳,从外形来看,叫做太阳花倒名副其实。

      可是,做过园艺花圃专业工程的陈奇智先生接着讲:“菊科,这个是叫稻搓菜,不叫太阳花。水稻的稻,搓衣板的搓。”

      叫稻搓菜这个名,和李辉柱先生讲的,小时候吃过,不管是当饭,还是当菜,这种小花叫做稻搓菜,和现实还是比较吻合的。

      我们一边谈花,一边赏湖。余革新老先生却在不停地美拍,咔咔咔声不断,一帧帧精美的瞬间,和鄱湖上空的蓝天白云一起,被定格在他后来制作的美篇中。

      就在鄱湖边上,有一排长长的、低矮的空旧房子,一间间的。

      邹国坚先生指着这些空房子讲:“这里曾经是雁舍,养过雁。后来不能养了,就空出了这些房子。”

      养雁,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地上走的,鸡、鸭、鹅、猪等,能驯养,倒是真的;这天上飞的也能养,人类还真是有智慧。

      我问邹国坚先生:“天这么大,无边无际的,雁舍里的房间又是如此窄小!天上飞的雁,如何能让它习惯生活在高高飞翔的广阔天空之中,回到这个狭小的房间里生存呢?”

      邹国坚先生回道:“用雁食和雁乐(音乐)相结合,把雁乐一放,雁一听见雁乐一响起来,雁儿就会飞回来。”

      是啊!人类还真是无所不能。不过,为了物种的平衡和延续,若是不加以控制,过度驯养,物及必反。

      很遗憾的是,六百余亩盛开的玉兰花,已经过了花期。邹国坚先生还特意转发了,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鄱阳湖畔:玉兰花开春意浓”一分零三秒的视频。万余株玉兰花娇艳绽放,美不胜收,南邹村大汊林场,微风送来淡淡幽香,亭亭玉立,优雅脱俗的玉兰花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期,每天有近千人来打卡拍照,踏春赏景。

      不过,虽然没有看到万余株玉兰花竞相开放的璀灿绚美,但是也有数株玉花开,好似是专门为了我们这些采风者留下的风彩余韵。

      你看,余略逊先生正在一颗盛开的玉兰花下,用手机深情地对着一朵朵含苞特放的花蕊拍照,想和玉兰花的青春年少一起永驻。我悄悄地走近了过去,生怕惊扰了他此时宁静的意境,也用手机对准儒雅帅气的人、风彩余韵的玉兰花、还有花蕊,捕捉着最专注的人与玉兰花合一的唯美。

      这时,德高望重,耄耋之年然在笔耕不辍的李辉柱先生,喊着我,走向了另一株盛开的玉兰花,一手轻轻地按住一枝开满了花的枝丫末梢。我赶紧调整好了手机的镜头,对着李部和玉兰花按了下去,定格了李部一颗永远令人敬佩的文学创作之心曲。

      一边踏春赏花,一边听邹国坚先生说南邹村的前世今生。邹先生说南邹村要是往上攀些亲近,还是宋国后裔。邹地是宋国的封地,当时并未成国。正考父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孔父嘉,一个叫宣靖。孔父家是宋国上卿,大夫,有历史记载的中原宋国华督之乱中,孔父嘉被杀。把其子送到鲁国,孔子是第六代,一枝姓孔;后来另一枝宣靖在宋国也待不下去,回到封地邹地,这一枝以邑为姓,孔、邹两姓同为子姓,同姓而异氏。南邹村,自宋时1139年从湖口搬迁过来,都昌所有邹姓自然村落都是从南邹村老屋分枝散叶出去的,号称“东鲁世家”。

      听完邹国坚先生讲解南邹村的历史过往,我的思绪一下飞越到千年前的宋国,为孔父嘉之死唏嘘不已。回望过去,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籇情满怀。明天的南邹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一路向前,我们继续欣赏着大汊林场路两边的樟树,桂花树苗圃等。隔4米一棵的桂花树,一路走过去,有四百余棵,四四一十六,足足一千六百余米,三里多长的里程,可惜的是如此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还有一把遮阳伞似的风景樟树,如今却有价无市,只是在南邹村的大汊林场一一绿源农庄独领风骚,待字闺中。

      一路走过去,我们慢步来得了海棠园。尽管没有赶上玉兰的盛世花期,海棠却花开依旧。一朵朵洁白的海棠花,婉如一个个未染尘埃的处子,雪白超洁,飘逸脱俗,拭与玉兰争斗研,笑在了最后。

      林场中还有一种紫荆花,树身、主干、枝丫都酷似桃树,花儿却红的欲滴。枝上一簇簇红色的小花挤满了枝干,一串串的,特别醒目耀眼,惹人沉醉。其观赏价值,不输桃花,却还胜似桃花百倍。

      我是第一次来到规模如此之大的生态农庄观光采风。原本专为玉兰而来,也确实被这里玉兰的余韵、海棠依旧的白、紫荆花儿的红等惊艳;确实被这里的樟树、桂树的绿色所迷醉;确实被这里曾经的雁舍,人类的智慧所折服;还有邹国坚先生据史所介绍的,南邹村厚重的历史所感悟。

      尽管没有看到千人观赏千亩玉兰花盛开的盛宴,却品足了玉兰的余韵犹存,海棠依旧,紫荆姹紫嫣红,还有稻搓菜的金黄,以及樟桂极至的绿,饱览了鄱阳湖的浩瀚无垠,今日不虚此行。

      我想明年再约,去鄱阳湖畔从宋国走来的“南邹村”——品“南邹村里春意浓,玉兰花开正当时。”文末还是和开篇一样,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意吧!

      “溯宋追源南邹行,湖口迁来九百年。欲睹千亩兰花开,奈何花期不等人。

      彭蠡稻搓小金黄,鄱阳湖畔觅雁踪。幸好海棠花依旧,尚有紫荆娇躯迎。”

      

    【审核人:站长】

        标题:南邹村里春意浓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655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杨静杨静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38318篇
      • 获得积分:1112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