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赵振超:菜馍的记忆

  • 作者:青萌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11-20 23:43:11
  • 被阅读0
  •   周末,女儿从她奶奶家回来,带了很多菜馍,说是她奶奶专门给我做的,说我从小就喜欢吃菜馍,这么长时间了没回老家,一定想吃了。

      看着刚出锅冒着热气的菜馍,我回想起了很多小时候关于菜馍的事。

      在我的老家,那个物质条件有限的年代里,大家最爱吃的主食就是菜馍,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好吃又耐饿。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面,不一定都是好面,只要有菜,无论贵贱,在农村人的智慧里就能做出各种各样味道鲜美的菜馍。那个时候,庄稼人生活困难,油也是稀罕物,偶尔在菜馍里拌些猪油,那味道在整条街都能闻到。我就是在这种油香的诱惑中渐渐长大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住的是生产队临时分给的一间废弃的烟炕(专门烘烤烟叶的地方),那时候基本能维持温饱,一年到头几乎吃不到青菜,偶尔吃上顿菜馍也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了。闲暇时母亲会去后山挖一些野菜回来,洗干净后撒上盐,再和上一盆杂面,用小擀面杖熟练地推开灰色的面团,一工功夫就做成了一张薄薄的饼,然后摊一些菜在上面,再烙一张盖上去,放进锅里。不一会厨房里就飘起了诱人的清香,于是我姐弟三人眼巴巴地瞪着鏊子上带着馍花的菜饼,母亲把刚出锅的菜馍切成小片递给我们,当松软可口的菜馍进入口中,那种味觉的享受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

      整个小学阶段,快乐的时光几乎从不缺少菜馍的相伴,但白面做成的菜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后来菜馍在母亲的创新中也有所改进,由杂粮饼改良为包皮菜饼馍。包皮饼,就是用粗粮和面,外面再包上一层白面皮,包裹着蔬菜和粉条烙成饼。如果里面能放点香油就是母亲对我们的奖励,只有取得好成绩或感冒生病了,母亲才舍得给加上香油。由于年龄小嘴馋,幼稚的我就盼自己生病,能吃上母亲烙的带油的菜馍饼。

      后来,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家里盖起了三间泥瓦房,我们一家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住所,新房子的院子很大,父母便在院子南边里留了一片菜地,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和瓜果,俨然成了一个小菜园。一家人在闲暇都回去打理,虽然不是专业菜农,但这里不缺少水源和肥料,所以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的蔬菜:青翠欲滴的上海青,鲜嫩透亮的生菜,玉树临风的蒜苗,浓绿肥嫩的油麦菜,刚刚冒出嫩芽的菠菜,看着都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我和母亲一边剜菜,一边聊天,母亲很多时候不让我动手,怕我们挑的菜不符合她的标准,父亲经常埋怨母亲固执,爱操心。清淡的生活中父母付出了最大的精力,对自己孩子每时每刻都疼着爱着。

      上初中时,家里已经不缺白面和油了,母亲做菜馍时我还是喜欢站在一边看,也会帮助打下手,比如烧柴火,看着母亲先用凉水和面,然后分成相同大小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与鏊子稍小一点的面皮,先做好两张备用。在下面的面皮上放上调好的菜,这时的蔬菜种类也多了,白菜、韭菜、菠菜、粉条、豆腐随意搭配,然后放入十三香、盐、酱油、香油这些调料,母亲做好一个菜馍后,就用双手在菜馍周围压一遍,这时鏊子已经烧热,顺着鏊子的边缘把菜馍小心放上去,两三分钟后就可以翻过来了,待两面都有了馍花,就可以起锅了。母亲烙的菜饼格外香。焦脆、松软、筋道、喷香。刚出锅的菜馍需要趁热吃, 配上一碗玉米粥,这就是农村人的标准早餐。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少人会烙菜馍,菜馍中蕴含的那一缕清香已不再充满诱惑,大街上那些琳琅满目的汉堡、披萨、面包这些快餐逐渐替代了菜馍。也许,菜馍这样的美食承载的记忆会定格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在孩子们眼里也成了过往的故事。

      菜馍里蕴含着生活的美,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爱随着流淌的时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赵振超:菜馍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meiwen/1166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