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席波——那些难忘的读书时光

  • 作者:席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23 11:20:32
  • 被阅读0
  •   晨曦初照,东方既白,阳光轻洒在那些泛黄的旧书页上。

      20世纪70年代的读书时光,仿佛一曲悠悠的古调,在岁月里回响。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农村,70年代初开始上学。

      那是一个物质和知识都十分贫瘠的时代,饥饿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这种饥饿同样也包括对于知识的苛求和对于书的渴望。记忆中,书本乃至于书写的纸片都是稀缺的,能有纸张和书本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也肯定能让人羡慕和嫉妒。

      我的文学启蒙,放在当今可能就是一个笑话,因为确切地说,我的文学启蒙是从小人书开始的。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小腿摔折了不能上学,父亲就给我买了两本连环画《鸡毛信》和《看不见的战线》,我这才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

      能有自己的书,自然是喜不自胜。识字不多的我,抱着《鸡毛信》翻来覆去地看,虽然大多数字不认识,但在大人的帮助下,故事还是能够看明白的。一遍遍地翻,一遍遍地看,连环画最终破烂不堪,而海娃的形象和鸡毛信的故事却在我脑海里变得崭新而清晰……至于那本《看不见的战线》却是怎么也看不懂的,直到长大一些,看了电影。

      及至上四五年级,认字多了,便到处找书来读,《海岛女民兵》啊,《艳阳天》啊,《红灯记》剧本啊……但凡是书,都喜欢读,即使读不懂,只要得到了,也会认真看下去……

      记得有一次,二叔从大队部给我借来了《海岛女民兵》,我高兴地揣着书就爬上了村头的草垛,躲在草垛上就沉迷在小说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直到夜幕低垂,母亲站在村口,大声喊着我的乳名,吆喝我回家吃饭……

      1977年,我上初一,转眼第二年就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神州大地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的课间操空隙都会给我们读一段报纸,什么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啦,什么全国科学大会啦,什么少年大学生宁铂的事迹啦……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对科学知识充满了无限渴望。

      那一年的暑假,从山村走出去的我参加全县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六名,奖品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册,不是一套)。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尽管它只是一本科普读物,尽管当时我还不能完全读懂它,但它对于我的价值和意义却是深远的。

      如今,46年过去了,那一本书页泛黄的《十万个为什么》,仍然还在我书橱的醒目位置,每每看到它,我都会不自主地抽出来,翻几页,甚至会凑近书页,闻一闻那氤氲的书香气,让它把我的思绪带回那久远的年代……

      上初二的时候,我到了一个更偏僻的山村去上公社的重点班。

      那是一个只有一个班级的临时学校,两间教室、五名老师、四十多名学生,就像是一个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学习的压力特别大,老师抓得也特别紧,要想找课外书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就在中考的前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寻到了一本《渔岛怒潮》,那简直就是如获至宝。我把书揣在怀里,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即使是上着课也会不时地摸一摸,就那样眼巴巴地盼着天黑,盼着下课……终于熬到下了晚自习,跑到宿舍,点上煤油灯,一头扎进书里,直到天快亮了,书也读完了。一夜几乎没睡的我,第二天考试的时候直犯迷糊……

      上高中了,学校有图书室了,老师也鼓励我们去借书,去读书,像《朝花夕拾》,像《白洋淀纪事》,像《杨朔散文集》,都是在这个时候读的。

      在高中读书最有仪式感也最令人难忘的是全校的读书大会,我们的语文老师叶老师用他那标准的普通话,对着麦克风,给台下三百多名同学激情朗读《保卫延安》……

      那时,也正是手抄本最流行的时候,我们这些青春萌动的少年自然难以抵挡诱惑,我也曾传抄过当时盛极一时的手抄本《一双绣花鞋》和《303号房间的秘密》。

      那个时代最为红火的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当时也已经正式出版,它自然也成为同学们竞相传阅的一部小说。

      记得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手里有一本《第二次握手》,我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等到这本书辗转借到我手里的时候,自然是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甚而在上班主任胡老师的化学课的时候都没能抵挡住诱惑,结果自然是——被老师发现,书被没收了。

      当然,过了几天,老师还是把书还给了我。我挨顿批是小事,在女同学那里很没面子才是大事……

      80年代,考上大学了,在大学里,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书读,更不用担心书会被老师没收了。但是,面对汗牛充栋的一架架图书,完任务的有目的性的读书,似乎和原来的读书已经不是一个味道了,读书的激情和热情似乎也衰减了许多。

      再后来,工作了,有了自己的书架,有了自己的书房,甚至也有了自己写的书,但很多时候却不幸应验了那句经典的论断——“书非借不能读也”。

      在过去,一本抄来抄去的破旧的《雷锋日记》,或者是同学间互相传阅的《高玉宝》,都是我们课余时间的精神食粮。书页间的油墨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味道,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黄昏和黎明。

      那时,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敬畏,一字一句地研读着。那些文字,如同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也滋养着我们的梦想。

      如今,时光荏苒,那个年代已经远去。但那段读书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些泛黄的旧书页和那曾经陪伴过我们的文字。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无尽热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席波——那些难忘的读书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chengchangwenzhang/14933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