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印象石楠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1-11 20:43:39
  • 被阅读0
  •   三十五年前,我在空降兵四十四师徐保安处长家作客时,他家二姑娘和小姑娘为一本书争得面红耳赤,都想先睹为快。我一看封面,正是石楠先生的处女作一一《画魂一一张玉良传》。出版商似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属畅销书,需求量大,不易买到。这是徐处长在空十五军军部工作的大姑娘徐国芸托人为她酷爱文学的妹妹们购买的。

      类似的情景在我由湖北回到安徽老家时也重现了一次。我兄弟姐妹都喜爱读书,看到我带回的《张玉良传》,如获至宝。也都为先读这本书争得没完没了。当时有几家广播电台播放《张玉良传》,母亲答应当天就去买一部半导体收音机让他们收听才了事。

      可以说,从那时,我就从其作品中认识了石楠先生;也是从那时,她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我第一次见到石楠先生是在二十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准确的说,只见到了先生的背影。那时改革大潮湧起,发展一日千里。长江客运已不适应快节奏的时代步伐,安庆至武汉的大轮已停运。我在长途车站买了次日开往武汉的车票后,便漫无目标地在市内闲逛。路过老市政府门口时,看到一干人走了出来。我以为市政府官员外出巡视,未经意地走过后,听有人指点着说,和市头头(市领导)边走边谈的就是广播里播放的《张玉良传》的石楠作家。我一听是作家石楠,就立马转身。遗憾的是她正在上车,所以我只见到了先生的背影。即便这样,我也乐了好久。

      前年五月的一天,我大弟打电话给我。心情激动,语调昂扬:大哥,我今天见到我们全家人崇拜的石楠先生了!

      那激动的语气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分享着他的喜悦。我那天的课虽很多,非但不觉得累,授课的声音反而更宏亮,教学思维也仿佛更敏捷。我的满面春风也感染了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比往日更活跃。以致我的学生玩笑地对我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老师,你今天定有大喜事。要和我们分享哦!

      我的大喜事终于盼来了。当然,这也是来自全国几个省市的四十多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大喜事。

      今年金秋十月,《同步悦读》在百年省会、千年古城的安庆举办了《同步悦读》第五次线下采风活动。

      这次隆重的采风活动,让这些来古城采风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由衷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历史的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早的不说,近、现代史上,这里就发生了血流成河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使国人扬眉吐气的安徽都督柏文蔚焚烧英商鸦片大事件;辛亥革命的前奏曲一一马炮营起义;震惊世界的刺杀五大臣的吴越和刺杀安徽巡府的徐锡麟……

      这里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

      这里有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里有世界美学家朱光潜;

      这里有著名书法家、佛学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

      这里有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

      这里有无数个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令此次来古城采风的作家们心情激动不已的文学大师,当今文坛上的一面大旗,囯人心目中的缪斯一一我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一一石楠先生。

      这是白夜总编在这次采风活动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安排。他隆重地邀请石楠先生作文学讲座,以飨来古城采风的作家们。

      十月十六日上午八点,在安庆市作协姚岚主席、魏振强副主席的陪同下,这位“年过八秩的石楠先生步入会议厅。她白发童颜,眼里充满慈祥和温情的光亮。穿一袭内缀银纹的绛紫外套,披一条外簇花团的大红披巾,益发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作家王崇彪语)

      当我和先生握手时,我激动得只说了一句:吴俊终于见到先生了!

      石楠先生虽说八十多岁,然思维敏捷,记忆力特好。她说知道我,在微信里和我聊过。

      如果说之前是通过拜读先生的著作了解了先生那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文字,那么通过这次与先生的交谈,聆听先生文学讲座后,才对先生的为文、为人和她所经历的坎坷不平的人生路;百折不挠的刚性和她那艰辛的创作历程有了更深刻的、感人肺腑的了解。

      石楠先生是安徽省安庆人。这是安徽的荣耀,更是安庆人的骄傲与自豪!安庆作家陈大联先生说得准确:”石楠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属于一个城,而属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先生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求学之路是艰辛的。

      1938年,石楠先生出生在安徽太湖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如同禾苗对雨露的渴望。为了置办一些赖以生存的土地,年幼的祖父学了铁匠这门辛苦手艺后,便在长江南北的三乡五里,打铁谋生。一生节衣缩食,吃尽艰辛,终于有了积蓄。然而敦厚老实的祖父显然没有那种政治视野。在大军南下,地主老财为了逃命,廉价抛地时,祖父却用一生所挣的血汗钱买下了一些廉价田,遂了几代人的宿愿。一时高兴,喜泣之极,竟脑溢血命丧黄泉。她的祖父万万没想到,他一辈子勤劳节俭,却给家庭换来的是一顶”地主”帽子;给儿孙辈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此后,灾难便伴随着这个家庭,一直伴随先生人到中年。她儿时失去了上学受教育的权利,她那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布满了荆棘。

      正因她历经磨难,岁月蹉跎,才懂得苦难者的苦难。所以她发誓一辈子要为苦难者立传。她先后创作了《画魂一一张玉良传》《柳如是传》《美神一一刘苇传》《从尼姑庵到红地毯》等十多部传记。这些作品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给生活在困境中的读者带来了光明和希冀。

      石楠的作品不仅鼓舞着国人去同命运抗争,奋斗拼搏,也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宏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作家孙仁寿是这样评价先生的:”石楠先生虽为女性,但却秉有阳刚之笔。她为玉良画魂;他为寒柳写心;她为圆圆正名。她的传纪小说,不仅为中国文坛创造了石楠体传记小说新品种,也使她笔下的人物跃上银幕,走入寻常百姓的心中。”

      只有经历过苦难者方能理解苦难,才能有如此至深的感悟:”贫穷是我的财富,苦难是我的老师。没有坎坷磨难,就不能算完美的人生。”

      先生的心是善良的,做事是严谨的,做人是低调的。

      尽管先生成就非凡,名贯四海。可先生十分谦虚,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我母亲常说,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非常谦虚的,和普通人都是没有距离的。俗话不是常说嘛?满瓶酒不晃,半瓶酒晃荡,空瓶是装样。

      如今年逾八秩的先生,由于用眼过度,视力减退,然老骥伏枥,仍然遨游在浩瀚无垠的文史海洋中;仍然带领文学爱好者们在宏扬中华民族文学的田园里耕耘。

      她关心爱护文坛上的后辈,尤其是关心那些生活在低层的文艺青年;

      她一直关注并扶持那些努力促进社会发展、真正宏扬民族文化的文学平台。特别是对当今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同步阅读》,给予了诸多的帮助、极力的赞扬与肯定。白夜总编每每谈及先生,无不感慨万千。

      石楠先生做学问十分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哪怕有丝毫疑点,都要反复查阅,多方走访;

      石楠先生热情好客,待人真诚,从不以大家自居,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我一一也是凡接触过先生的人一一对先生的最深刻的印象。

    【审核人:站长】
        下一篇: 逐日而歌

        标题:印象石楠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518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