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李夏 郭名鹰:坎坷储心胸,峥嵘出笔端——记画家郭士元

  • 作者:一言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28 18:16:25
  • 被阅读0
  •   或许可以说他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幼年丧父,生活困顿,有梦想没机会,及至成年又岁月蹉跎,生活坎坷,屡屡为生计劳碌;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的追求,矻矻终日,砥砺前行。他把画画当作一生中的追求,作为修身养性的养生之法,不断地鞭策超越自己。

      乡村少年绘画追梦

      郭士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于书画之乡——安徽省萧县。他自幼酷爱绘画,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困苦的时代,他对形象和色彩充满着向往,当人们在没活干的消闲时间里,晒太阳,说闲话的时候,他却喜欢遐想,他能在地面或墙壁凸凹不平的地方能看到不同的物像,能在斑驳的墙面上看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大家看到他那个样子,都说他是呆子。他却在安静中享受着他的乐趣。小时候,冬天的太阳底下,大人你都在向阳的墙根蹲着吸烟说话晒太阳,他却不嫌天冷,在玩泥巴,用那皴黑的小手捏出大鸡、小鸡、鸡窝、还有许多鸡蛋。看着这些成型的小玩艺,心里高兴得很。

      上小学时,他对绘画课尤其感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写生的方法,让学生面对一片树叶写生,把看到的不同形状的树叶画下来。学会了这个方法,他就对着房子、门窗、油灯、碗筷写生。后来又教手工制作剪纸、折纸花。他用能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张,剪剪折折,然后贴到墙上,门上,到处贴满了剪纸和纸花。

      在小学期间,画画成了他学习以外的主要副业,所有能画画的地方,以至于课本的边边角角上,都涂满了他的作品。这个时候,他开始临摹连环画,慢慢地有点模样,于是班级的板报插图都由他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已经可以默画。那时,公社文化馆里有位姓李的画家,是从地区文化部门下来蹲点的。他看那到位画家用油画色彩画毛主席像,感到很新奇,从那时起,文化馆外墙宣传栏里经常更换不同时期的各种书画作品,他常常在那里一看半天。看到有些好的作品,心里喜欢,就默默地记在心里,回到家中,靠着记忆把它画出来。这个方法锻炼了他的默写能力,为他以后画速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和民间的文化氛围也是促使他爱画画的重要因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值大跃进的岁月,村庄里许多墙壁上都画满了各种鼓足干劲,立争上游,放卫星的宣传画,老汉坐在粮仓上让太阳点火吸烟,大豆像船似的瓢摇过江,这些夸张但充满想像力的画面使他感到非常神奇,以致几十年后都无法忘记。他上中学的时候,曾在一位大伯家里看到了一张工笔仕女画麻姑献寿图,画的简直就像印刷的一样;可大伯说那不是印的,是村子东头的刘某某画的,他认识这个老头,但说什么也不能把那张画与一位老农民联系在一起。这使他更加体验到了美术在民间文化传承中的强大力量。

      小学毕业考中学,他两门课198分成绩(满分200分)当年全县的前3名,不少人劝他考师范学校,读几年书出来就能挣钱养家。他没同意。他考入了王寨中学。中学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他的兴趣仍在绘画上,除了课堂上学习一些基本美术知识,他还跟美术老师杜长景学习人物素描,逐渐掌握线条、轮廓、明暗关系等基本的技法。并开始画人物画,当然,当时所画的都是一些英雄人物,但这打下了他坚实的人物素描基础。1966年,文革开始,它所掀起的风潮很快就波及到了乡村,他所在的学校也开始停课闹革命,校园里天天写大字报,开批判会,老师同学皆无所事事。眼见学业荒废,前途渺茫,他彷徨和失望。他的班主任刘世峰老师知道他喜欢画画,基础也很好,学校上不成学,也为他感到惋惜。有一天,刘老师对他说,我送你到北京我叔那里去学画画吧。刘老师的叔是我国著名雕塑家、画家刘开渠先生。刘开渠是萧县人,家在刘窑(原属萧县,现属淮北市),他曾在王寨上过学。对有着绘画梦想的郭士元来说,刘老师的这个提议使他为之振奋,能去北京跟随大师学画,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可是,当他回家跟母亲说,母亲却没有同意,一是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钱,那时要去北京没有钱怎么能行;二是北京地方太远,社会上打打斗斗,非常混乱,一个10几岁的孩子离家外出,家里人不放心。后来,他婉转地回绝了刘老师的好意。

      学校停课,他就回到家里。在家里除了参加一些劳动,一有时间就是画画,这个阶段他的画技大有长进。十四岁的他,开始画雷锋像,画领袖像,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还临摹“毛主席去安源”,这些绘画作品都贴在家里墙上,加上一些临摹的其他作品,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画展。他还无师自通地搞起了雕塑,用塘泥塑了几位领袖像,邻居都说非常像。他还刻板自制了喷绘,在墙壁和门上喷上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以致后来生产队有这方面的任务也派他去完成。

      军队大学淬火成钢

      1970年,郭士元穿上军装走进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他的参军入伍,还有一些波折。回到农村,他一直在寻找着新的出路,当时所有的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上学无望,还有一条路就是参军,可惜的是他连续两年报名参军,都因体检没过关而失去了机会。1970年征兵开始时,他担心体检问题,没有报名,而他弟弟却报了名,而且很顺利地过了体检关,但是在政审家访时,带兵的看他弟弟年龄小,不合条件,就问民兵营长还有没有其他兄弟。民兵营长说,有个哥哥,而且还有特长,会画画,画的很好。民兵营长指着他们家里墙上挂的画给带兵的同志介绍。带兵的同志认真看了看,马上说,他现在哪里,通知他快去体检。这样,正在修筑国防公路工地上的他,被通知去公社征兵站体检,这一次他顺利过关。他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绿军装。

      参军入伍,他期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工作,但是天不遂人意。他所在的部队是工程兵,在陕西南部偏僻的山沟里,生活相当艰苦。6年的服役期间,他干过好几个岗位,司号员、文书、新闻报道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绘画创作。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由于有临摹和速写基础,创作进步很快。他的工作成绩不仅得到了所在部队的肯定,还得到了工程兵总部宣传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1973年底给他寄了一封贺信,希望他能继续努力。1974年,他被抽调参加了团里组织的美术创作组,专门从事美术创作。这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在创作组里,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志们互相观摩学习,通过创作实践,他掌握了更多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步骤,其速写、素描、国画、年画技巧都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部队还组织他们去北京观看全军美展预展以及全国美展,通过观摩学习,开阔了他的眼界,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为以后的绘画艺术道路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创作组期间,他反复到连队体验生活,写生,和基层干部战士研究讨论,以兵画兵。这此期间,他创作了几幅作品,拿出初稿后,,师宣传部门又把他和其他团的几个较优秀的画家抽到师部进行创作,边创作边修改。这次他创作了3幅作品,都是反映工程兵建设国防、战备训练和施工的战斗生活。一幅“藏龙卧虎”,描绘了工程兵在大山里构筑地下长城的艰苦施工生活;一幅“连长见到毛主席”,该部有一个连队是战争年代的功臣连,连长曾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深入连队生活,创作了一幅反映连队战士在听连长讲述见到毛主席的喜悦心情和欢快场面;一幅反映战士们群策群力,在训练场生龙活虎,刻苦训练打坦克的战斗情景。

      1975年底,他们创作的绘画作品被报到了工程兵总部,并於次年参加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全军战士画展,他报送的3幅作品,有两幅作品参选入展。

      矢志不渝跋涉奋进

      1976年郭士元退出现役回到家乡。退伍后,虽历经人生之沉浮,饱尝世事之艰辛,仍不改初衷,坚持采风,积速写画稿数千幅,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在退伍后近10年中,他坚持画速写、画素描,前后画了几千张人物速写,有时劳累一天,晚上还要把白天观察到的生动的生活场景画下来,把心得体会写出来。

      在国画创作上,为了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他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虎画创作。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人们喜爱的传统绘画题材。他的虎画创作,把虎的形象在民间画中的意蕴融合进去,与民俗、民生密切关联起来。其虎画由工笔入手,工写兼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构图严谨、造型夸张,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虎,时而威严,时而可爱,时而夸张,时而顽皮,时而温情。既有威武气势,反映出积极上进,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也体现虎的千姿百态,温情适时的一面。他很赞赏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菸菟”。他先后有虎画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多次参展获奖。

      近年来,他又着力于山水画的学习创作。他喜欢传统山水画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他认为在西画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创作面临新的挑战,国画要创新进步,也要继承传统。创新要有胆,传承要有识,目的都是为了中国画的发展进步。他坚持学习传统的笔墨技法,博采众长,广纳百家。自己以一个学生的态度,学习前人,镕铸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之中,形成自己的面目,不能说自成一家,可能也要有别于别人的画作。

      在绘画创作中,除了刻苦钻研,他还善于向前辈和同行学习。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与萧县籍著名画家吴燃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1976年底,他们都被抽调到县农业学大寨筹备处工作,他画了不少的素描和人物画,被吴燃老师看到,他请吴燃老师指教,吴老师说你画的人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比例准确,基础很扎实。问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郭士元回答说:解放军大学校。吴燃老师笑着说,我也是解放军大学校毕业的,以后有机会我们在一起学习。那时吴燃老师已经快50岁了,仍每天坚持临摹连环画,这种精神也使郭士元受到了很大的激励。他的战友马奎武是徐州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一直坚持美术创作,又去中央美院进行深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后来在徐州市贾汪书画院当了院长。他与马奎武既是战友,也是画友,在部队相处极好,交谊甚厚,到地方也常常进行交流。退伍回到农村,面对当时的生活工作环境,郭士元曾一度消沉彷徨。马奎武曾写诗勉励他:“莫负如椽笔一枝,宜蘸汩水写楚辞。古来逆境多骄姿,人逢狭处不须悲。”马奎武的虎画在全国较有名气。在虎画创作中,他也向马奎武学习一些技法和成功经验。

      他把画画当作一生中的追求,作为修身养性的养生之法,不断地鞭策超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都在他画家的心灵交流面前隐身遁形。

      他的追求和创作,得到了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他已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绘画作品,有数十幅先后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先后被一些重要展览选择入展。1997年,获“97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赛金奖,获奖作品赴韩国首尔等地展出,传略被收入《国际书画艺术家辞典》等书。1998年,参加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大展,此展先后韩国首尔、巴西圣保罗、日本东京展出,作品被收藏。2000年,作品入展“近现代书画展”。2012年,虎画作品曾入展全国文联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展”。2014年春与友人在淮北科技馆举办书画联展,他有8幅作品参展,引起较大的反响。2023年,他的国画“擎天之柱”入展宿州市首届老兵书画展。

      (李夏,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李夏 郭名鹰:坎坷储心胸,峥嵘出笔端——记画家郭士元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11843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