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许道连 :再见桃花潭

  • 作者:许道连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1-03 00:04:28
  • 被阅读0
  •   对于一个游客来说,不只一次去某一个地方,说明那里是值得眷恋的。比如我昨日小住的查济,总是被那里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和原生态的田园乡野的风情所吸引,给人以穿越时空回归自然之感。而今天要去的翟村和万村,则是在青弋江畔,和岸上的老街古巷中寻觅诗仙的足迹,品味桃花潭的古风和诗意。

      同样,一个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会结识当地的人作朋友。在查济,我所住的民宿房东姓韩,他的热情好客之道,和典型的徽派楼阁庭院深深的吸引了我。在幽深的小巷尽头,高大的门楼很是醒目。石鼓分立门前两侧,门额砖雕挑檐,砖雕照壁立于正门院内。高大宽敞的厅堂,三层木楼的天井四合院,雕花的门窗,摆设古旧的家具,无不透露出古朴典雅之趣。当你闲庭信步,驻足门楼,远眺那起伏绵延的山恋,大有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而门额上镶嵌的砖雕匾额,“东篱舍”三个篆字,和门楼两侧以陶渊明两句著名诗句所书对联,给人以应景之感,足见房主的文化素养。记得几年前,我所写的一篇关于查济的散文,就是通过房东开设的“东篱雅舍”公众号发布的。

      在查济,我还结识了担任王稼祥书画协会会长的徐宗琪先生。他年长我十岁,擅长国画和油画,多有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奖参展。他的家在村的东边,独立的小院,三层楼房,协会在那里常有活动,一些美术院校的师生到查济写生绘画也常住他家,使得庭院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他也把小楼命名为“种墨楼”。当然,闲暇时也会接待游客的。我曾二次住在他家,因而相知相识。这次去到访,他正在画室潜心作画,闻我而来,便放下手中的笔,与我攀谈。他告诉我,他正为参加全国画展创作一幅画,并说,待参展作品完成后,要画一幅画送我作纪念。问我,画什么呢?我说,就画一幅写意的查济水墨画吧,他欣然应诺。

      告别了徐会长,在前往桃花潭的路上,我在想,他所画的画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那黛青的远山会有的,蜿蜒曲折的溪流会有的,岸边层楼叠院,和白墙灰瓦马头墙会有的,应该还会有横跨溪流的小桥,和行走在桥上撑着油纸伞的江南丽人吧!那么山坡上是不是有盛开的桃花呢?若有那应该又是春天的景象了,可惜我每次都错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如同这次与上次去桃花潭一样。这两个地方同属一镇,相距不远,我想,桃花应该成为他们的“镇花”才是。从古诗文中可以看出查济村的桃花也是自成一景让人迷醉的:“武陵深处是谁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但查济好像没有翟村、万村那么直白地把植有桃花的青弋江岸边的深潭,命名为桃花潭。

      思绪随着车轮在飞扬,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桃花潭景区。沿着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在高墙窄巷中走上一段路,便到了梦潭轩,内有一楼,叫踏歌岸阁,它骑街而建,东面是翟村老街,落满着岁月的风尘。跨过半圆的门洞,有一条石阶直达青弋江,江那边就是万村,同样的也是古意蕴含。阁的门楣上有踏歌古岸的牌匾,字体虽有些模糊,却也不失风骨。沿着狭窄的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而上,就登上了二层的楼阁。倚着花格子的木窗回望东面,水东老街上那些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斑驳的墙体,褪色的窗户,似乎都在下午的阳光下透着一些古旧的味道。再转到西面的窗前,只见不远处的碧澄的青弋江,一如既往的流淌着。有一只游船正在江中划行,经过江对面临江的一处小山。有人指向小山说,那山的下面就是桃花潭。我朝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潭面水光潋滟,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此时,忽然想起那是我和妻子曾去过的地方,那阁楼叫怀仙阁,阁楼旁便是垒玉墩,是传说中李白与汪伦喝酒吟诗的地方。那时,我以为“潭”,应该是一方池塘,一泓碧水。可万万没有想到桃花潭是青弋江流经这里,在一座峭壁下汇成的一汪深潭。李白来时适逢春风桃李日,群山无处不飞红。李白与汪伦常盘桓于桃花潭畔诗酒唱和,使得这里便成了一潭碧波半潭诗,从古至今也不知迷恋了多少游人,使其陶醉其中,流年忘返。

      传说中李白来到这里是受汪伦之邀的。有人说汪伦是当地的乡村豪绅,喜交朋友,听说李白在江南周游,便写信把李白骗到了这里。后经考证,汪伦不仅曾任过泾县县令,而且还是诗人,为“唐时知名士”。他时常在吟诵李白的诗,也会与之和诗。我想单从豪绅或县令身份邀请,李白是不会来的,更多的是共同爱好诗歌的缘分吧。于是才有了“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了万家酒店”的邀请书信。

      此时的李白在哪呢?有人说在秋浦。因为那时的李白常游走于秋浦,为忧国忧民惆怅不已,并写下了很多诗文。“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此时的李白已不在有“大鹏展翅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豪壮之气。昔日报国的雄心,壮志未酬的一腔热血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化作了心境的寥落和惆怅。只能借景抒怀,甚至时常望着长安的方向发出“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的哀叹。

      也有人说,此时的李白在宣城,他厌倦了“独坐敬亭山”的日子,渴望人间真情,融入平常人家烟火中,见信后便欣然而至。而李白到了翟村一看,并不是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桃花潭边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肆,莫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对如此盛情的汪伦,李白便留了下来,每日与汪伦赏景,饮酒,吟诗。然而相聚总有离别时,与汪伦相聚多日的李白,担心汪伦再一次盛情挽留,于是就瞒着他不辞而别。当登上江南那特有的小梭子船即将离去时,忽然听到远远的传来一阵拖着长音古老的歌谣。李白一看,原来是汪伦带领乡亲们赶到了古渡口为他送行。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声悦耳,情深一片。李白被这感人场面湿润了双眸,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闪烁。此时,江水悠悠地顺流而下,岸边的桃花依然灼灼艳丽。李白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于是,便顺口吟诵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这诗情真意切,又是那样的平平仄仄,脍炙人口流传千年。

      走下楼阁来到岸边,只见有雕像两座。李白气宇轩昂,手执酒杯遥望蓝天,仿佛在对酒吟诗。而坐在石头上的汪伦,则凝神倾听李白吟诵着诗。此时,同行的儿子在李白的雕像前,学着李白举杯的样子,嘴里在喃喃地念叨着什么,是李白的诗,还是触景生情的感慨,我不得而知。而眼前流淌的青弋江的水,好像也在酝酿着情义无尽的诗。

      我们父子俩登上一游船,向着西岸驶去。和众游人一样去老街寻觅那曾经的万家酒店,闻一闻李白与汪伦当年诗酒唱和的浓浓酒香。行走的游船搅起水面涟漪,两岸青山似乎随着我们前行,山谷间云蒸霞蔚,构成一幅山水长卷。下船上岸,抬头可见一座二层门楼,门额上书:“桃潭西岸。”字迹斑驳,依稀可见。走出门楼便进入了万村。脚步踩踏在悠长的石板路上,穿行在逼仄的甬巷,如翟村,似查济的那般模样:“粉墙矗矗,黛瓦鳞鳞,棹楔峥嵘,邸吻耸挺,宛如城廊。”绵延数条古巷,幽深苍老,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漫步于古巷,就像是翻阅着一本落尘泛黄的线装书,让人不由地生出些许感想。

      在一截幽深的巷陌中,寻到了万家酒店的遗址。店铺内摆放着多种酒类,想必是为了呼应传说中李白的爱好。门前那被人踩踏的大坑,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往事。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和汪伦正在大碗喝酒,诗酒唱和的情景。此时的风也飘着酒香的味道,我脚步也有了醉意,心也多了几分静美与闲适。

      出了老街,走在乡间田埂上,宽阔的田地里,收割后留下的稻茬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举目远望,一座八角锥形的古塔,矗立在田园旷野之中,格外显眼高大。悠扬的风铃声随风飘荡,平抚着游人浮躁的心。这座古塔便是建于清乾隆时期的文昌阁,此时的古塔与远处云绕的山峦和塔前满塘的荷,构成了一幅禅意浓浓的水墨画。我想诗仙李白定会常常骑鲸往来与此,据说,当初长庚星生文昌阁建成。文昌阁那曲翘的层檐,就如正欲展翅,总是给游人无尽的遐想。人们遥想着当年汪伦送李白的景象,由凝思进入幻境,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幻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傍晚,我离开了桃花潭。夕阳下远山依稀含翠,山坡斜影蒙纱,在轻盈的山岚中随风飘逸,带着醉意的风铃,在那吟咏着《赠汪伦》的千年古诗,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审核人:雨祺】

        标题:许道连 :再见桃花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455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