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沧桑古道出川西

  • 作者:彩虹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0-12 16:16:14
  • 被阅读0
  •   在川西,从成都平原到松潘草地,700多里的山关险隘,河湾峡谷,一条沧桑古道犹如落入凡尘的一道丝线,串联起马帮寂寞的铃声。星空垂幕,长河拨弦,马帮的铃声伴着赶马人的歌谣落入岷江滔滔江水之中,拍打成飘逝的碎片,隐遁成岁月的记忆。这条被称作松茂古道是出入川西的一条要道,也是茶马古道上一条支线。古人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01-

      临近都江堰景区的西街,距离都江堰南门不过几百米,此处便是松潘古道的起点。与景区入口处人头攒动的景象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冷清。西街过去称作灌县西街,灌县是都江堰的旧称。

      眼前的西街退隐在热闹的旅游地一隅,几条古老街道似乎放不下曾经的繁华,依旧摆出昔日的阵势,出售各色各样的川西土特产,只是没有了曾经的人气。过去,在四川也许有人不知道都江堰,不知道李冰父子修建了一项史诗般的治水工程,却少有人不知道西街。作为与川西北贸易的内地货物集散地,来自内地的茶叶、盐巴、铁器,以及来自松潘、茂县等川西羌藏地区的皮货、草药在街面上堆积如山。汉人与羌人在刺鼻的马粪味中讨价还价,达成最后交易,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马帮头领狡黠的眼光。西街总是在东方第一缕晨曦中早早醒来,马儿打着响鼻,骡子摇动着尾巴,那是古道悠悠气息在召唤它们再次踏上征程。

      自西街出发,经西门,越过玉垒关,便进入松茂古道。玉垒关又称镇夷关,是成都平原与岷山的分界线,也是古时汉夷分界线,山里人被称为“夷”。站在关门前,两旁的联语依稀可辨“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关隘上方书写着“川西锁钥”四个大字,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不失霸气。从这里,迢迢古道真正开始启程。

      出玉垒关是一条宽约两米的小道,沿着玉垒山山腰蜿蜒向前,这是松茂古道如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道路,路面经过整修,只有少数地段还保留一些被磨得圆润滑溜的青石台阶,我不确定是不是修路者为留下岁月的印记有意为之。经过一处陡坡,路中一座拱门,上书“松茂古道”,像是古道上的招牌。古道两旁植被茂密,参天的古木在光影中摇动着百年身姿,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源源不断给它们输送着自信。古树悬挂着精致的小牌,标注着树种、树龄与习性,这其中有常见的樟树、檀树等,也有罕见的皂荚树,有的树龄超过了五百年。古道一旁便是都江堰,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吹拂过古道的江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古道从遥远的岁月中传出原始的叹息。

      如今,保存完好的古道只剩下两千多米里程,走过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安澜桥,出了都江堰景区北门,已寻不到古道丝毫痕迹。时光越过千年,古道湮灭在现代交通道路中已是必然。有人告诉我说,国道213几乎是沿着过去古道的线路,只有在河谷山隘,还残存着古道原始的路段。

      行路难,是松茂古道留给每一个走川西人的感慨与体会。古道沿着岷江峡谷,一路向西,翻山越岭,路途险峻。古道上关隘众多,马帮中流传着一句歌谣:“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上一回松潘作一回难,下一回灌县过一回年”。脑是指山头,“三脑”分别是寿星脑、西瓜脑、东界脑。坪是山间狭小的平地,九坪十八关,道尽了行路的艰辛。即便是进入松潘草地,看似草色茂盛,却布满了陷阱,一不留神就会有陷入泥沼的危险。蜀道难,不仅考验着往来行人的耐力与体能,也考验着胆识与智慧。

      作为贯穿川西北的一条交通商道,古道的作用超出了商贸范畴。它一方面承载着内地与边关商贸重任,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一条文化传播功能,汉羌回藏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操着不同方言的人们在这里共同播撒着文明的种子。自南北朝时起,古道沿途开始出现寺庙、番寺,佛教由古道传入羌藏地区。七世纪,古道越过松潘往前延伸,与吐蕃沟通,抵达尼泊尔与印度,这便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姐妹路“麝香之路”。

      -02-

      我对川西充满了好奇。这片位于宽大盆地的西部地带,山川、河谷、草地构成一处极不规整的地貌,如同从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地质画卷中跌宕起伏的序章。古道何时穿行于这片神奇的区域,至今尚无确切的考证。

      松茂古道起步于都江堰西街,关于古道最早的传说与李冰父子有关。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为了修筑都江堰,在湔氏族人的帮助下,凿通了龙溪、娘子岭至冉咙的山道,这便是松茂古道最原始的道路,从此打通了成都平原与川西羌藏地区的通道,因此,松茂古道也被称为“冉咙山道”。湔氏与蚕丛是古蜀川西最早的居民。

      松茂古道从古蜀人蚕丛开始,已经是出入岷山的的通道。《史记》记载:“蜀之先王,蚕丛氏得帝豪封蜀西,居蚕丛山下石室。”。汉代的扬雄是四川人,他所著的《蜀王本纪》也印证了司马迁的说法“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到了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几度讨伐曹魏,松茂古道已经是通往川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通道了。

      大唐盛世,交通也达到极高水平,丝绸之路的驼铃将帝国的威望与恩泽越过疆域传播到西亚甚至更遥远的地区。在川西,松茂古道作用更加凸显。古道上的娘子岭,是松茂古道出川西平原第一个要翻越的关隘,唐以前称羊子岭。据说当年杨贵妃到长安,出蜀时便是经过此关,后人以谐音改羊子岭为娘子岭。大唐时期,另一个强大的政权吐蕃也在西南地区迅速崛起。吐蕃王朝以强大的武力与大唐抗衡,川西北高原一度成了两大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松茂古道曾经是两个王朝疆域的分界线。

      大唐与吐蕃时战时息。战争需要战马,战马的主要来源地在黄河第一曲的两岸,控制在吐蕃王朝手中。吐蕃以食用牛羊肉和奶酪为主,离不开茶叶帮助消化,茶叶的产地在川西地区。为了互通有无,两个政权在战马嘶叫间隙中展开物资互换,一个延续千年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灌县与松潘成了“茶马互市”两处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沟通两地的古道,也在马帮与商旅的步履下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03-

      一条跨越时空的古道往往会引起文人的关注与感叹,无论它是坦途还是险境。

      松茂古道不仅留下一代代马帮、商旅的身影,也留下过行走于川西的官兵卒吏、墨客文人深深浅浅的足印。李白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是他对剑门蜀道的感慨。当他送友人入川时,面对松茂古道,诗人同样告慰友人:“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杜甫、薛涛这些曾经生活在四川的唐代诗人对松茂古道的风土人情、边关战事都有诗词描述。他们的诗句如同马帮的铃声,给寂寞的古道带来鲜活的气息,也让人们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和认识这条古道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说,大唐的几位诗人吟诵古道的诗篇只是偶感而发,那么,有一位诗人却是一路行走,一路狂吟,写下了一部万言长诗,不仅详细记录了古道沿途山关险隘、名胜古迹,还描述了川西羌藏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他就是一百多年前羌族诗人董湘琴。

      董湘琴是四川的才子,早年就以卓越的诗词才情闻名于川蜀大地。此人性格直率,放荡不羁。他的古道之行是一次偶然。光绪十七年(1891年),松潘地区发生动乱,清王朝派遣松潘厅总兵夏毓秀督师平乱,夏久闻董湘琴名声,慕其才气,邀请董湘琴到松潘厅任总兵幕僚,为他平乱出谋划策。也许是盛情难却,这年9月,董湘琴从灌县出发,踏上千年古道,到松潘赴任。

      赴任之旅,诗人似乎对即将到来的仕途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却对崎岖的古道、沿途的风光、众多的古迹名胜表现出极大的兴致。他一边走,一边以口语化的诗句,吟唱的方式,记录下所见所闻。在一万多字的长诗中,他几乎记录了古道沿途所有山关险隘、名胜踪影。从灌县出发之初,他站在镇夷关前,举目四望,都江古堰的风光尽收眼底,涛涛江水滚滚东流,而前后左右分别是灵岩山、圣塔寺,伏龙观、凤栖窝、二王宫等著名景点,他吟诵道:

      镇夷关高踞虎头。第一程江山雄构,大江滚滚向东流。恶滩声,从此吼。灵岩在前,圣塔在后,伏龙在左,栖凤在右,二王宫阙望中浮。

      行至白沙,从这里可以看到横跨于都江堰上著名的索桥,此桥便是坐落在都江堰鱼嘴的“安澜桥”,是古堰最具特色的景观,他脱口唱道:

      行行至白沙,路转西斜。……长桥竹索横空跨,过桥来柳阴闲话。

      古道翻山越岭,从成都平原一直通往川西高原,诗人不仅仅用诗歌的语言描绘了眼前的风光,还对沿途的历史文化进行细致的考察,记录了沿途历史典故和文化渊源。如诗人抵达飞沙岭时,他吟唱道:

      飞沙岭连飞沙关,岩刊石纽山,相传夏后诞此间。《蜀王本纪》:禹生广柔,隋改汶川县。

      禹生何地有多种说法,但大多史书记载“禹生西羌”。《水经注》载:“广柔县石纽乡,禹所生也。”现存最早的古代地志《元和郡县图志》也记载“广柔故县,在县(汶川)西七十二里。”禹是华夏始祖,是古代治水英雄。诗人对禹出生地的考察,为古道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此处地处飞沙关,是古道十八道险关之一。

      古道的艰辛令诗人感慨,沿途的风光又令诗人异常兴奋,他像一个懵懂的少年闯入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尽情地把眼前所见所闻化作一行行优美的诗句:

      岭上风光分外明,路旁沙色白如银,似一所玉屏,寻不出些而刀痕斧痕。纵刀断斧切,也无此齐整。风起皱沙纹,纹如片片龙鳞影。

      古道沿线是羌民聚居地,他们居住在与汉人住所截然不同的寨子里,服饰、生活习惯也十分独特。诗人观察到这些细节,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进行了描述,因此,《松游小唱》也是描绘古道上一幅幅民族风情的画卷。

      太平山口忽然开朗,平畴非狭隘,左是杨柳沟,右是萝卜寨,夷人妇,装束怪,两个大锡圈,当作耳环戴,青布缠头,红毪腰带,白衣黑裙大花鞋,别有一番气派。

      《松游小唱》是诗人对古道全景式的记叙,也是他赴任途中意外的收获,有人称之为最后的边塞诗,有人说是茶马古道上的绝唱。诗人到了松潘,官府气息令他生厌,不久他便返回成都,专心修改他的这部万言长诗。

      我在成都大街小巷的书店试图寻找《松游小唱》文本,最终看到一本《松游小唱图集》,这是当今四川两位文化工作者的作品。他们根据诗人唱本,沿着当年诗人走过的古道,对沿途描述的风光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再现,共计两百多幅。图集虽然是对原文的解读,却也弥补了我未能踏上崇山峻岭去亲身体验古道全程的遗憾。

    【审核人:雨祺】

        标题:沧桑古道出川西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3863.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