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彭传清: 绍兴札记

  • 作者:蔡徐坤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1-04 20:19:19
  • 被阅读0
  •   记不清上一次是哪年来的绍兴了。掐指一算,这三十年间,带上这一次我来绍兴竟有五次了。绍兴真得很迷人哩。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之美誉。还有兰亭、乌蓬船、茴香豆、仓桥直街……它在我的印象里与我所去过的其它地方大有不同,给我的感觉是个让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地方。

      出了绍兴北站,天空落起了小雨。夏日温暖的雨丝,随着炎热的季风痒痒地飘打在我的脸颊上。突然间,孙女嘻嘻情不自禁地朝空中轻轻地喊了一声“绍兴,我来了!”

      水上之城

      兴绍兴是一座被人们称之为“浮在水面的城市“。将历史的书籍往前翻上2500年,你就看到了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最原始的浙东大运河绍兴段便映入眼帘,自此开启了中国古运河文明史。古运河穿绍兴城而过,勾勒出绍兴城市的生命线;运河水自西向东,养育了一代代运河儿女。历史上的绍兴居民依河而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里弄街巷,青石小路,古色古香,着实迷人。

      绍兴人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风光里生息着,岂不是让你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历史的变迁而绍兴这座江南水乡的韵味依然留存。古运河赋于了绍兴这方水土的生态。没有水,绍兴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也就谈不上让人迷恋。绍兴的河流多得可爱,多得让你屈指数不过来。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笔下,描绘过的两座“东方的威尼斯”杭州和汴梁,我以为还应该与时俱进,再增加一个绍兴。诗云“千古浙东大运河,至今千里泛清波;江南鱼米之乡地,众口同称赖此河。”绍兴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千年水城。在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总长近一万一千公里六千七百条河流纵横交错。倘若你空中俯视绍兴的版图,那条块分割,犬牙交错,水陆一体,宛若一硕大的荷叶漂浮于水上。过去的绍兴居民淘米洗菜洗衣,生活用水也都离不开自家门口的河流。如今时代进步了再也见不到淘米洗菜和洗衣服的棒槌声了。

      万桥之乡

      湖泊河流多了自然桥就多了。绍兴的桥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有千年的古桥,有世纪新桥;桥上走人,桥下行船,各司其道;人与桥梁,桥梁与水,和谐共处,相安无事。浙江最古老的桥梁光相桥,就座落在绍兴城西北,有着1600年的历史。清代诗人李慈铭,在他的秋晴忆越中光相桥诗中云“乡心且莫道林泉,即论城居也似仙。桥市玲珑隔秋水,山亭峭倩出寒烟。“绍兴因水而生;水是绍兴的魂。有水就有桥,有“万桥之乡”之称。据报料,绍兴的桥梁总数超一万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桥就有六百多。“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美丽图画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绍兴的座座古桥后面都有一个让你百听不厌的故事。题扇桥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街东侧。传说这座桥与书圣王羲之有关。一日,王羲之访友归来,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站立桥头,正为自己满满一箩筐的扇子叫卖了半天,一把也卖不出去而愁眉苦脸。王羲之上前看看老太太箩筐里的扇子,发现扇子因受梅雨天气影响,扇面上生了许多霉斑。王羲之借来笔墨,便把所有扇子上书写了“清风徐来”四个遒劲的大字,并落款署名,交给了老太太。老太太按照王羲之所示,“快来买啊!王羲之亲笔题字的扇子啊!“没过多久,扇子全部售罄,还卖了好价钱。后人为了纪念王羲之施善,就把他题过扇的这座石桥取名为“题扇桥”。如今,古桥头矗立着王羲之提笔写扇的铜像,和蔼可亲,栩栩如生,向过往的游客叙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美好故事。

      黄酒醇香

      绍兴自古与酒有缘。“投醪劳师”的故事在绍兴可谓是家喻户晓。绍兴是黄酒的发源地,驰名中外。绍兴的黄酒有它的独特魅力,当地有人形象的称它为“六味地黄丸”,即:甜味、酸味、苦味、辛味、鲜味和涩味。绍兴黄酒味美可口,醇厚浓郁。

      在绍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旗卖黄酒的店铺,有散装的有瓶装的,有简装的有精装的。店铺老板向你介绍起绍兴黄酒来,面容里似乎还余留着昨日的未散酒意,你听着他慢条斯理带着浓浓绍兴味道的哩句,便会很情愿地用智能手机扫码买下两瓶。在绍兴关于酒的故事也很多。女儿红便是其一。很久以前,传说有个裁缝的老婆怀上了宝宝,裁缝高兴致极,在家酿制了数坛酒,备着等儿子出生的良辰吉日好款待亲朋好友。事与愿讳。老婆为他生了个女儿。裁缝不悦,随将几坛酒埋在院里的大树地下。女儿见风长大且聪明伶俐。到了谈婚论嫁时,女儿偏爱上了自己得意的小徒弟。女儿出嫁那天,裁缝爸爸忽然想起女儿出生时埋在大树地下的那几坛酒,便将酒挖了出来,启开坛塞香味扑鼻味醇色浓。众亲欢雀称之为“女儿红”,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绍兴城乡渐渐地也就约定俗成,女人生了女儿就酿女儿红,生了儿子的就喝壮元红。如今这两个红已成为绍兴的名特优产品。我每次来绍兴也是非黄酒不喝的。要不品尝古越龙山,要不喝瓶孔乙己。临离开绍兴时准会买上两瓶。不过这次来绍兴的当天晚餐,我听了孙女嘻嘻的话,吃在咸亨酒店,喝的是醇香可口的会稽山。

      茴香豆豆

      绍兴人会吃敢吃,吃得是品味,尝的是享受。绍兴有著名的仓桥直街。街上汇集了当地的名小吃,什么万里飘香的臭豆腐,奶油小攀,梅干菜焖肉,木莲冻等等,数不胜数,再说会让你淌口水哦。但是,最让我难于忘怀的还是那粒粒茴香豆。嚼在嘴里,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绍兴民谣曰“好吃香豆,嚼嚼韧纠纠。”我们这代人读中学时,课本上都有一课鲁迅的《孔乙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这便是鲁迅笔下的那个栩栩如生的孔乙己。凡是来绍兴旅游的中外游客,在参观了鲁迅故里之后,也都会慕名来找到咸亨酒店,模仿当时的情景围坐在八仙桌子上,要上两碗黄酒一碟茴香豆,慢慢地品味起来,都想找回当年孔乙己的那段记忆。我第一次来绍兴时,第一顿晩餐也是在咸亨酒店吃的(那时还没有新建的咸亨星级酒店),也是和其他游客一样在孔乙己塑像不远的敞门大厅里,毫无顾忌的大碗畅饮,嚼着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那次来绍兴路上赶得急,途中简餐。到了绍兴肚子就在喊饿。晚上用餐时,嘴巴馋得很,酒没少喝豆也没少吃。一不留神,还崩掉了我一颗牙。这次我们一家老幼三人,晚餐仍然选择了咸享酒店。我吃豆的时候吸取经验了,慢㬭细咽。那豆还是那个豆,那味依旧那个味,那店还是那个名。不过当年那个头戴乌帽身着长袍掬掬可爱的男服务员,却不见踪影了。

      雨天寻船

      绍兴是水乡,有水的地方必定会有船。周树人笔下的乌篷船细腻入微:“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出租车司机小李,慢声细语满口的绍兴普通话告诉我们,“到了绍兴,不坐一下乌篷船等于没有来过。”

      巧了。我们来绍兴的第一天下午,冒雨在鲁迅故里附近就想坐乌篷船的,因为台风“杜苏芮“即将到来,安全起见当天市区所有船舶停运。第二天雨仍旧下着,我们赶到仓桥直街码头,见到售票处窗口紧闭,仍贴着停航的告示。今天一早出酒店大门,天空仍然飘着小雨。我和孙女说,去东湖公园看看,说不准能碰上船开。市区至东湖公园打车费就花了我近四十元,我想只要能坐上一次乌篷船,绍兴之旅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没出家门时,十一岁的孙女已就做了功略,并给我开了清单的,叫“四看一坐”。四看:看鲁迅故居、沈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和周恩来祖居;一坐就是坐乌篷船。当我们下了出租车,雨止天空放亮。我㨗足购买进园门票,售票员告诉我乘船要进园后再走上半个小时路程,她还说受台风影响,船已经停运两天了。不知道今天开不开,你们进去碰碰运气吧。当我们赶到水杉林码头时已经有不少游客在排队等候上船。当我们乘坐上乌篷船,熟练的船公手脚并用划着月牙形乌篷船驰入湖中的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许杰的歌曲声“故乡的船叫乌篷船,她是我童年的梦,一竿乡音软软,把碧水清波荡漾,轻舟八尺低篷三扇,船儿摇啊摇,穿过了小桥外婆的慈祥……”孙女笑了,我和老伴也乐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彭传清: 绍兴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11173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