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冰泉:走笔杜氏庄园

  • 作者:陈墨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9-01 13:57:21
  • 被阅读0
  •   向北,一路向北。

      骄阳似火的秋老虎,在初秋里肆无忌惮的发飚。

      我们向着边陲小镇、文旅名镇——丰都县董家镇进发。

      汽车在蜿蜒起伏的省道路上疾驰而行,我的心早己飞向了离县城86公里外的董家镇。

      董家镇扼守丰都正北门户,地处丰都、垫江、忠县交界处的浅丘地带。这里交通发达、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位于彭家坝村的杜氏庄园,更是一颗不可复制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闪亮新星。

      在当地自古有“要到丰都拜名山,先过董家大城关”的说法。从镇政府出发,汽车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十多分钟后,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川东古民居——杜氏庄园。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来自忠县、石柱、丰都文学采风的三县作家协会的三十多位作家在庄园前坝拍照合影,纷纷被庄园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前坝用条石铺成,石堑纹路清晰可辩,此坝称为校场,面积为469平方米。几口古老的石缸呈半圆形,缸水清澈见底,依稀的荷叶摇曳生姿,仿佛在欢迎我们远到的客人。

      踏着十一步阶梯拾级而上,石门两边各置一盆铁树,翠绿的篦形叶片在微风中欢快地舞蹈。抬眼望去,高高的门眉上镌刻着“宝田永裕”四个大字,古老而苍劲有力。翘角的屋檐下,四串小灯笼垂直而下,每串18个红色灯笼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犹如一串串红宝石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杜氏庄园是民国时期川东乡绅杜宜清之父于清末年间始建,1946年完成两座石碉楼建设,庄园坐南向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4平方米。庄园融合东西方建筑风格,属川东特色的防御性四合院式古民居,是近现代优秀的艺术建筑。庄园建筑气势恢弘,别具一格,主体为四合院,分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旁边有两座石碉楼、防空洞、校场等。杜氏庄园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貌独特,建筑所用立柱大部分采用雕花石柱、木柱,取材考究,布局合理,设计新颖,所用木材全部采用桐油防腐处理,起到保护作用。

      杜氏庄园建筑均为穿斗式木结构,房顶盖有小青瓦,中轴对称,通高15米,高高的城墙保护着整个庄园,雄伟壮观。迈过漆黑的门槛,进入四合院中庭,前面左右两边是石刻雕花鱼池兼消防池,池墙上的雕刻艺术品大部分被损毁,清澈的鱼池里,红色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中间是17级台价,两边各有一石碓窝,纹路明朗,做工考究。沿着石梯而上,便来到内庭,庭内有两条15.2米长,0.35米宽的石凳,或许是当年杜氏家人沐浴阳光休闲的地方。右边厢房里,一排排朱红色的桌凳整齐地排列在那里,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求学的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从窗格里飞出。前厅戏楼里,各种乐器、锣鼓、戏服有序地摆放在那里,似乎在叙说着当年的热闹场景。

      杜氏庄园的主人叫杜宜清,祖籍忠县官坝,学名杜光甫,其父杜大林,号茂森,幼时家境贫寒,长大后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在丰都县衙门谋得一份差事,靠替人写状子而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家有良田千亩。杜茂森膝下有五子,杜宜清排行老五,深得父亲宠爱,在继承财产时比其他兄弟多。杜宜清身高一米七以上,他一表人才,微胖的身体显示出他的帅气。他虽然出生在地主家庭,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性格随和、思想开明,一生行善积德。他在日本留过学,有文化、有主见,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当地群众有口皆碑。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杜宜清在庄园内开办了小学,为怀念其父,学校取名为茂森小学,小学为六年制,初小、高小各三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每班36人,共计400多名学生,全校师生包食宿。杜宜清聘请外地老师授课,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建有西洋乐队、童子军、同乐会、歌舞队等。每逢周末都要组织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抗日进步歌曲,还把郭沫若的话剧《海棠之花》搬上了舞台。让全校师生和当地百姓大饱眼福,并逐渐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趋势。杜宜清还在学校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和救国主张,学校门墙上有他亲笔书写的“抗日必胜,建国必成”八个大字,告诫全校师生务必树立抗曰救国决心。建国前夕,茂森学校己成为有名的私立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

      一股悠悠的中药味从庄园左边房间里飘出,这就是杜宜清当年开办的中医馆,他本身是中医科班出生,还专门从外地高薪雇请了医生,为百姓免费治病疗伤,努力传承中医和孝善文化,深得穷人赞誉。

      从庄园后门出来向右边走去,沿着阶沿约50米外的岩坝下,一排排做工精细的条石砌成的基石中,有一长方形石门。从石门进入,室内面积14平方米,上方呈拱弧形,这就是防空洞,人们称它为飞机洞,专门用于躲避飞机轰炸之用的。洞内冬暖夏凉,气温宜人,洞上面是一口大水塘,可起到掩蔽和保护飞机洞的作用。

      杜氏庄园旁边各建有一上一下、一大一小的石碉楼,外墙条石砌成,均为五层高。历经80年风雨,条石色泽清新,做工细腻,每寸四条堑路整齐而笔直,犹如一匹匹纹路清晰的条纹布,彰显了石匠技艺精湛,其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每层外墙四周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瞭望孔和射击孔,碉楼一前一后俯视着庄园周边。站在后花园的碉楼上远眺,群山起伏、层峦叠翠、溪流淙淙、道路蜿蜒、田野葱茏的景色尽收眼底。小碉楼占地30平方米,门建在二楼,用木梯搭上进入,门用厚厚的铁板做成,看起来十分坚固。

      大碉楼占地面积188平方米,高15.2米,前面石坝108平方米,有三级阶梯。进入大门正面是天井,地面是条石铺成的内坝,有排水孔,釆光性非常好。从左右两边上楼,楼梯是木质做成的,楼面是石块铺就的,楼顶有观光台,用条石砌成,居高临下,鸟瞰造形别致、雄伟壮观的庄园全景和四周旖旎风光。碉楼房屋四周,层层都有大小不一的瞭望孔。在碉楼第四层,四面突起的三角形建筑上,分别凿有圆形的孔。据当地人讲,这就是炮眼,内小外大,有瞭望的作用,也叫枪眼,是主人用来防卫敌人侵犯时观察敌情,精准打击敌人的。从防空洞和碉楼的建筑格调上可以看出,身处战乱时期的主人,独具战略眼光的独特慧眼和远见卓识。据当地年长的人讲,杜宜清共有三房姨太,大姨太住二楼、二姨太住三楼、三姨太住四楼,他一般住三、四楼,二楼少有光顾。

      让沉睡的庄园苏醒过来,把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厚重的文旅资源彰显出来。近几年来,董家镇党委、政府以党建统领为抓手,以杜氏庄园为依托,开发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景点,收集群众自发捐赠的犁头、耙子、风车、石磨、竹篮、蒸笼、陶罐、耙梳、锄头、蓑衣、斗笠等150余种,上千件,建立了文学、摄影、美术、戏曲、影视等六大创作基地,成功打造了乡情陈列馆,目前,已接待游客数万人次,让古老的庄园焕发出脖脖生机。

      参观完杜氏庄园,它那建筑风格风貌的建设文化、办学育人的教育文化、家风家训的家教文化、孝敬老人免费治病的孝善文化、勤俭持家的创业文化、积极抗日保家卫国的爱国文化,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庄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冰泉:走笔杜氏庄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9525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