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思.恩】 014号||当文化使者的那年

  • 作者:运涛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8-23 12:38:56
  • 被阅读0
  •   今年的中俄文化大集,因为疫情的缘故,俄罗斯人仍旧缺席。中、俄两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中、俄两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值得高兴的是,这两个国家已经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样良好关系下,同饮一江水的黑河与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两座城市,交往更加密切,尤其是能成为代表两个民族用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心灵世界的作家之一,进行共叙两岸情的互访活动,我充满激动和自豪。

      有个成语形容两个城市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出了人类的文明之光。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薪火相传,延存至今不曾断绝的伟大文明,而衣裳在我们的文明中是有特定的标志性含义,《周易·系辞传》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人穿上了衣裳,就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那么衣裳怎么来的呢?是黄帝的妻子叫嫘祖,创造了养蚕缫丝的方法,用丝编织的布叫绸,轻盈飘逸又舒适实用。

      在《圣经》中也有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中的果子,而眼睛明亮,知道自己赤身luoti是羞耻的,用无花果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的类似记载。

      可见文明是有相通之处的,同时又有区别。中国最早发明并使用了丝绸,而其他国家没有,于是通过贸易,交流到了其他国家,这条贸易的通道,就被称为丝绸之路。

      用一衣带水,形容隔黑龙江相望的两个城市,除了说黑龙江这条自然形成的水域到“水”字,这个“衣”字,则很奇妙而有趣,它里面承载着古老的文明。

      领导在2013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继承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传统,又给它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战略对接、优势互补的定义,包括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领导再次强调,“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们黑河与阿穆尔,就是比“远亲”和“近邻”还要亲密的“对门”,今天的中俄作家代表团互访就是民间所谓的“串门”,所实施的就是这样的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活动。

      那年我成为访问俄罗斯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员,除了俄罗斯方面的特邀嘉宾李延龄教授属于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语水平高到可以在俄罗斯出版4本诗集,其他人,基本就属于俄语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写的情形了。俄方情况也完全一样,普通人没有会汉语的。

      当我们抵达俄罗斯口岸,看到戴船型帽飒爽英姿的俄罗斯女兵,我情不自禁,忘了导游不能在双方联检区之内照相的提示,正要给她拍照时,她竖起食指左右摇晃,示意不可以,嘴角挂着友善的微笑。

      我一句俄语不会,只好报以同样的微笑以示歉意,微笑化解了制度不近人情的严肃。

      在俄方举办的欢迎宴会上,中俄作家都想表达相互的友谊和相识的喜悦,但除了李延龄教授,没有人能听懂两种语言,他分身乏术,照顾不到近二十人的双方宾客。

      当每次抬头,看到俄罗斯作家,无论是络腮胡须的出版社社长,还是美丽的艺术专业女教授,抑或全权代表主办方的图书馆馆长,眼神相视到一起,都是荡漾着藏不住的微笑,于是举起手里的杯子,伏特加也好,红茶也好,一切尽在不言中,干杯!

      在傍晚的街头,我们几个人,沿黑龙江东岸,边走边拍照,正要以胜利广场前面的喷泉为背景照相,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纯正的洋娃娃踩着喷泉的边沿走,孩子喜欢凉丝丝的水珠从头上落下,洒在皮肤上的感受,看到我们拍照,孩子忽然停了下来,站在大家的身后,用稚气而真诚的笑容与我们一起看镜头,摄影的同伴,急忙揿下快门,记下这一可爱的瞬间,而孩子的父母,用鼓励的微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与大江对岸来的我们一起合影。

      去伊万诺夫卡村参观,一位阿穆尔州立大学的在校女生全程当我们的翻译,她高挑的个头,白净的皮肤,得体的着装,在俄罗斯也属于美女了,囿于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局限,翻译水平还不能完全胜任双方深入沟通的需要,但面对我们渴望及时给予解说的眼神时,她始终保持着像俄罗斯的巧克力或糖果一样甜甜的微笑,让大家急不得、恼不得,只能与她一样,挂起包容和理解的笑容,笑而不言,相逢一笑,别不需言。

      东方人的笑,美在“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大多伴有点头、低头的动作,表达东方式的谦逊以及对别人的尊重,微笑中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浓浓人情。

      西方人的笑,美在蒙娜丽莎那样的神秘,对你注目给予特别凝视,嘴角微皱,眉宇舒展,头部不伴随任何转动,展示西方文化的个性张扬,一板一眼,连微笑也是在严肃中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两种语言需要翻译,而微笑完全不用翻译,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区别于所有动物的最明显特征。

      当你置身国外,或在国内遭遇老外,语言不足以沟通时,且打开微笑这条无障碍通道。

      通过我们比其他人更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互到“对门”的家里零距离观察,通过我们比其他人掌握更丰富的文字,相互给自己的家人交流“对门”的情况,这就是作家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审核人:站长】

        标题:【思.恩】 014号||当文化使者的那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2512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