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我曾用心爱着你

  • 作者:牧尘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0-30 16:14:13
  • 被阅读0
  •   岁月在平淡无奇中一天天流过,不经意间,告别军营已十年。卸下戎装,在新的岗位忙忙碌碌,个人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些资料一直封存在。周末闲暇,开箱整理,见报的报刊和一摞采访本,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思绪又回到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的岁月里。那些年,发表文章篇数虽可观,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也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东西却不多,总是遗憾相随。今翻看旧闻,回顾曾写过的人和事,触摸那些被绿色浸润过的灵魂,星光依就闪烁。那一抹亮色,曾照映军人的青春与梦想,为军徽增添了几多色彩,心中又感欣慰。

      情到深处人自醉。当报道员时,梦寐以求的是出新闻能见报。当时,地方和军队的报刊屈指可数,不像当下报刊林立,新媒体林林总总,能在军区《人民前线》上个头条,有的部队可以记个三等功,登一篇稿子何其艰难。哪怕是在报刊上发表两三百字的“豆腐块”,心里也会美滋滋的。任宣传干事后,老宣传干事告诉我,要把抓典型写有影响的稿件作为价值追求。于是,就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因为热爱,所以陶醉其中,感受着苦与乐。虽未成名成家,用笔记录了不平凡,将那些精彩的瞬间定格在时代的日历上,让有血有肉的故事,变成跳跃的音符,沁入读者心中,也是件十分荣耀的事。回望过往,那些人那些事在眼前浮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军营,军队调整改革如火如荼。新的军事变革,伴随看观念的转变,开放的姿态让军营充满生机活力,很多在不同岗位上的优秀军人脱颖而出,他们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一段传奇。

      近水楼台先得月。1986年,当时我在179师后勤部工作,在食堂吃饭时,听说师医院有名叫余述南的军医,自己研制了一种治神经衰弱的新药很有效,很多人慕名求医求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我就到医院打听,得知这位来自农村,初中没毕业参军到部队自学成才的军医,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冒着生命的危险,吃了不少苦头,终于在钻研医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新闻就在身边。我准备对他进行采访。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在医院看病拿药接待病人,忙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抽空说明来意,他以不想宣扬自己为由婉言谢绝。我没有放弃,从他的同事入手开始了外围采访。得知他与我是同乡时,暗自高兴,终于找到了接触的机会。第二次见面时,只谈乡情不提宣传他的事。当时,他已经安家南京,住在师部大院,我同几个单身汉老乡,一到周末,就厚着脸皮跑他家蹭饭。他是个热心肠的人,特别好客,夫人贤惠,每次去,他就让夫人许怀莲大姐加菜我们举杯畅饮。酒过三巡,情到浓处,话题自然引到神经衰弱治疗和新药研制上,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得意时,侃侃而谈,眉开眼笑,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说到苦和累时,顿时声音哽咽,眼睛潮湿。每次饭后回到宿舍,就立即记录在本子上。几次蹭饭之后,他无所不谈。介绍了从抢救一位农药中毒患者时,意外发现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枯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由此扣开了攻克神经衰弱大门的过程。并将一堆患者来信拿给我看。就这样,完成了对他的采访,写出了通讯《为神衰患者带来福音的人》。很快,稿子在《中国医药报》显著位置刊登,总后勤部《后勤》杂志、《安徽日报》以及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先后发表和播出。一时间,名声大振,问医求药的来信从天南地北飞来。之后,他的新药不仅通过了总后卫生部的专家鉴定,作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奖,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在全军推广使用。被授予南京军区“科技先进个人”和南京军区“军地两用人才标兵”称号,还荣立了一次二等功,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并走上了师医院院长岗位。

      军营是块沃土,出人才亦出新闻。

      1988年,南京军区《人民前线》在福建石狮举办了第2届东线文艺创作笔会。组织者、作家陈光明编辑要求每人交一篇作品。南京军区“临汾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开放的两个师之一,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和平时期,又肩负军事外交使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窗口。承担任务的537 团官兵,有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曾经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报道,不足以反映这支英雄部队的精神风貌。我把准备写一写这一题材的想法告诉陈光明老师时,他当即拍扳:“就写报告文学”。从福建回部队后就报告了师政治部,首长非常高兴,说:“我们部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军队,展示中国军人的窗口,但国人知之甚少。作为第一次写迎外部队,一定要写出我军的风采”。

      准备调往军区文化部任干事等待报到的陶琳,对此也感兴趣,主动加入。我俩白天走进部队训练场现场釆访,与官兵谈心聊天,走进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和爱、苦与乐。现场观看军事表演,感受精湛的武艺和迎外仪式的威武雄壮。采访了大量的官兵和外籍军官,倾听对这支部队的评价和体会,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夜晚,在我的单身宿舍,整理素材,研究创作思路。困了,就挤在一个被窝里。原准备写全景式的大事件,展示这支部队气势磅礴的大风貌。但釆访过的官兵,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情感故事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反复闪现。最终敲定,从小处着笔,以人物的情感为主线,以迎外中的事件为背景,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有情爱有血性的军人和军队。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报告文学《蓝眼睛看他们》。

      1988年7月,在《人民前线》头版头条发表,揭开了这支迎外部队的神秘面纱,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了新闻同行的好评,被《人民前线》评为年度优质稿。后又被《合肥晚报》副刊《逍遥津》整版推出。责任编辑毛小康告诉我,当天零售的《逍遥津》副刊在合肥的报亭、报摊上零售一空。

      被我们采写的官兵,他们的人生也发生了可喜变化,有的立功有的提干。还有两位班长被女读者上门求爱,收获了幸福和爱情。多年之后,我还几次接到他们的电话,表达感激之情。

      为兵而歌,是部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1998年,长江遭遇特大洪水。安徽省安庆军分区战士吴良珠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钢铁战士”称号。之前,南京军区将他的事迹作为重大宣传典型。后晋升少将,任上海警备区政委的时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朱争平部长亲自带队,组织精兵强将进行集中宣传,一时间,各路记者云集安徽。当时,省军区抽调我和省军区宣传保卫处干事韩贺彬等,在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洪卫东带队下,沿着八百里皖江大堤,整理总结省军区系统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为表彰大会做准备。回到合肥后,看到有关吴良珠的报道铺天盖地。上至中央和军委领导,下到平民百姓,到医院看望这位抗洪战士。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全社会都为之献出爱心,令人感动。一个普通的士兵,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是值得大写的。我的这种想法与曾是宣传干事的省军区司令部参谋张守福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在完成采访和资料收集后,我俩躲进张守福的家里,一写就是一通宵。到下半夜肚子饿了,他的爱人小叶起来给我们熬了一锅汤。埋怨说:“你俩家伙劲头真大”。喝完汤又接着写,当第二天早晨省军区大院的起床军号响起时,近一万字的长篇通讯初稿落地。为了文章的标题,初选了几个都不是很满意。我说,党和人民群众这样关爱一个普通士兵。这不就是《士兵的荣耀》?

      稿子写完后,在审稿环节麻烦事来了。因为是全军的重大典型,在宣传方案中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而且,我们在文中出现了“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等字眼,这是以前官方公开报道没有出现过的,必须报中央有关部门审稿。涉及党和国家以及军队各级领导多,需层层审核把关。稿子送到时任省军区副政委杨洪立少将手中时,这位曾经的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看后给予充分肯定。记得当时他说:“干得不错,全面介绍了党和军队各级领导以及人民群众对一个士兵的关爱,有重大新闻价值,从另一视角丰富了典型报道的内容。审稿的事我来办。”就在我们焦急等待之时,传来了好消息,稿子一致通过层层审定。我与张守福俩人悬着的心顷刻激动起来。时任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汪家驷得知后,主动联系张守福,说我们安徽的人安徽的事,《安徽日报》要首发。10月7日,在新开辟的社会周刊专版整版刊出。新华社将部分内容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等国内20家党报采用。后来又被收录到多个版本的专著中,《士兵的荣耀》还获得当年的中国新闻奖。

      为爱痴狂,收获温暖。1994年,长丰县人武部的同志提供一条新闻线索:一位高中刚毕业的淮南市姑娘陈家玲,放弃了工作和城市户口,因家人反对断绝了父母关系,执意嫁给长丰县农村的特等残废军人李孔辉,在一贫如洗的苦难中相守相爱。面对世俗与偏见、贫穷与艰难,是什么力量让她做这样的选择?引起了我的好奇,决定探个究竟。将这条线索向《人民前线》陈光明编辑汇报,他感到这个爱情故事很有意思,折射了社会关爱军人,关注残疾军人的军民关系,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他从南京赶到合肥长丰县农村,我们一起进行采访。

      李孔辉家贫穷的程度令我们难以想象, 两间房子破烂不堪,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70多岁的老母多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他与陈家玲的两个孩子瘦骨嶙峋,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欠着6000元的债务。李孔辉在部队训练时导致全身瘫痪,这位一米八几的魁梧汉子,一年四季躺在床上。全家唯一依靠陈家玲。到她家一看,让我们十分心酸,陈光明老师和我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钱都捐了她。釆访中,我们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寻找爱的动因,真实记录她克服重重困艰,维系这个家的真实生活,写她积极乐观的生活境界。陈光明老师亲自主笔,写出了报告文学《一家之主》,1994年11月4日在《人民前线》首发后,《国防》杂志、《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出。为了帮助她,我们协调长丰县人武部,由每位基干民兵捐赠一元钱,筹到了3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捐款。县人武部用这些钱帮她修了房子,解决生活费用,生活环境略有改善。他的故事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党和政府以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县民政局给予一些救济,县医院为她安排了临时工作,既方便照护常去住院的丈夫,又有了基本生活保障。199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她“安徽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称号,受到隆重表彰。她家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小孩也长大了。多年之后,她带着孩子专程来到我办公室答谢。看到她幸福的样子,由衷地感觉高兴。

      每个时代都有弄潮儿,从军中走出的骄子更是令人称道。作为军队的宣传工作者,对军人情有独钟。一次次动情的采访,手中的笔就不会停歇。在无数次为军人感动中,管淑清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当年人们只知道世界第一台VCD在合肥诞生,但并不知道研发它的人之一是部队转业女军官。管淑清是1978年从浙江大学激光电子专业毕业后入伍,到部队后一直从事激光和电视技术制作工作,参加了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火箭和多次卫星发射的远洋测控任务。在军营从事科研10年的她,1988年在国防科工委某基地转业被安置到政府部门工作。军旅磨砺给了她勇敢和坚强。一向不服输的她在人生的旅途中又做出一次抉择,放弃了铁饭碗,投入新的战场。冒着巨大的风险,与人一起成立民营企业安徽万燕电子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没有科研资金,没有技术人才,没有办公场地,没有科研设备,一切从零开始,8年间,管淑清和她的技术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国家科委批准立项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在艰难的科研和创业道路上留下了军人的风釆。

      当年,人们对VCD还是未知的。一次陪《解放军报》的一位部主任到合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个新玩意儿,建议我们要好好宣传一下开发研制者之一的转业年轻女军官。几天后,我慕名来到了管书清的办公室,也许是看见军人特别亲切的缘故,向我详细介绍了这款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自己创业的过程。她滔滔不绝,两个多小时下来,还意犹未尽。后来相约又进行釆访,我作为第一个报道她的人,写了通讯《来自军营的科技女杰》,在多家报纸发表。适逢当年国家开展优秀军队转业干部评选表彰,我将报纸连同她的事迹材料送到省军转办,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1996年“八一”前夕,经过评选,她作为军转干部中的佼佼者,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受到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联合表彰。泪水与汗水交融,鲜花和掌声相伴。此后,她的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管淑清的名字也成为军人特别是退役军人的骄傲。

      用真情去做一件事,贵在坚持。认准的路走着、走着总会能看到风景。芜湖江东造船厂人武部部长罗壮翼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釆访他的事迹我们用了40天,是我在部队从事宣传釆访耗时最长的一次,也是压力最大的一次。

      1994年,安徽省军区拟将罗壮翼作为武装战线学雷锋标兵进行宣传,成立了由时任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后任《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总编辑的刘玉书帯队组成宣传组,我与张守福同志住进了芜湖江东造船厂。罗壮翼作为一名企业的武装部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点点滴滴就像一串珍珠,闪耀着雷锋的精神。由于他一心为公,平时坚持原则敢较真,也得罪了一些人。听说省里来人要宣传他,有人就百般阻挠,制造麻烦。釆访到一半时,举报信就寄到了省军区,我和张守福同志暂停釆访,回合肥待命。这个典型能不能树立、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省军区领导非常慎重,指派省军区时任组织处处长,后任合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王庆年带领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经过调査、征求意见,参考了我们前期的采访,认为,罗壮翼是省军区人武系统涌现出不可多得的先进典型,指示我们继续宣传。我与张守福同志再次驻厂釆访。怎么写这个典型,先前拿了几个方案,针对釆访中途出现的插曲,为了让人更信服,让典型人物更接地气,学有榜样。罗壮翼所做的平凡小事,信手拈来皆有故事。于是,我俩分别一共写了有关他的100个故事。先后在《安徽日报》连载和被《东海民兵》杂志选登,将罗壮翼的宣传推向了高潮。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他“雷锋式的专武干部称号”。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罗壮翼也被推选进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与朱伯儒等学雷锋先进典型观看了国庆阅兵。

      人说新闻是易碎品。所幸曾为之鼓与呼,推波助澜的优秀军人,作为时代的标杆,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我,军旅岁月都是完整的。追忆往事,唠唠叨叨,纯属自娱自乐,就此打住。只想说,我曾用心爱着你。

    【审核人:雨祺】

        标题:我曾用心爱着你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anwu/45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