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胡铭:让文物换个身份

  • 作者:儒影春秋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21 22:15:15
  • 被阅读0
  •   古城安庆存有很多遗迹,无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与沉淀,也给人一种记忆的承载。

      古朴典雅的老宅,两扇门敞开,一步跨进去,很轻松,再也不像以往那样贴着门缝往里瞧了。

      这是位于安庆市任家坡街的英王陈玉成王府,一座命运多舛的府屋。当年王府虽没遭焚毁,但却一直处于飘摇动荡状态,几易房主后,破败不堪,尤其是在拆迁大潮席卷之时,整个身子被无情地削去了大半,奄奄一息。就这样,它艰难地生存,守候一道光的降临。

      2023年7月18日,英王府修葺一新,正式对外开放,可惜府内保留的文物甚少,不免令人遗憾。我与夜空中眨眼的星星对视,心里很亮堂。一个念图蒙生而出,何不将家传藏品太平天国木质官印捐献出来,永久陈列于英王府?次日我拨通姐姐电话,“你可到英王府去了?”“已经去过了。”“我想将木印捐赠,展示于世人面前。”“好,我赞同这个做法。”一番简短的对话,我挺踏实,又将想法告诉了妻子,她明确表态一切听从我的。有了家人支持,我的劲头更足,立马在父亲居室里找出尘封多年的木印,宣纸裹了一层又一层,上一次见此印已是十几年之前的事了。这枚木印端庄大气,制作精湛,长9.9cm,宽5.1cm,高3.6cm,印中间是一竖排扁宋字,字迹有的清晰,有的模糊,阳刻,外加实线边框,框外四周饰纹,两侧刻有双龙,上方绘法轮纹,下方以江牙海水修饰,寓意吉祥美好。

      捐赠之意已决,我便主动联系安庆市文旅局和迎江区政府。主管英王府的负责同志既高兴,又惊讶,很快约定好面谈时间。既是无偿捐赠,我当然也不会有额外要求,只是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出具捐赠证书,二是妥善保护珍藏。

      木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文物?印文又是什么?这是我面临的一个课题。受家庭熏陶,我对太平天国史颇有兴趣,也撰写过几篇小文,但辨识、考证这些字,又谈何容易。我小心地钤好印花,并拍照,一有空闲便拿出来琢磨,手捧小小的木印,咀嚼其中蕴含的故事,同时大量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太平天国复杂的官制情况。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木印终于在心中有了清晰的轮廓,只是尚有三四个字确实难以辨认,尽管如此,却隐隐地有点成就感,于是又完成《太平天国木印考》,撰写此文的难度远超我的万言《浮沉英王府》一文,权当作为捐赠的一种前奏吧。

      文章结尾一句是:〝希望专家学者予以识读、赏鉴。”这识读本就是个枯燥的过程,我也一直未消停过,时不时再捣鼓一番,没想到居然真的又认出一字,那心情堪比打了一场胜仗。藏品中有不识之字,较为常见,盖因多种因素所致。我不甘于此,便请教了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张铁宝,可是老先生不玩微信,只好通过他的同事代转图片。张先生很重视,也很负责,在繁忙的学术会议和考察之后,静下心来研究这枚木印,最终成功辨识。在此谨向张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木印共17个字,即“太平天国左军都玱(昌)县后一营后营前旅帅”。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印文中的“昌〞写成“玱”,系避讳北王韦昌辉之名号,这在太平天国时期已有多例,如避天王洪秀全之名,将“全”写成“荃”,避西王萧朝贵之名,将“贵”写成“桂”。

      太平天国战败之际,大量物品灭失,一是太平军掩埋自毀,二是清军任意焚烧,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非常有限。此木印的价值,早就听父亲多次讲过,后来我也上网查阅过,综合考证系太平天国早期文物,存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国内仅发现几枚,安徽省博物院也只藏有一枚。

      这里顺便讲一个故事,是以前爷爷说的,父亲又告诉了我。我家上祖是徽州大户人家,太平天国时期曾捐出大量粮食和银两,翼王石达开很是感动,遂与我的上辈交谊甚笃,并以自己的佩剑相赠,剑身还刻有他的姓名。可惜的是,此剑在传世的过程中,不知何时也不知何事竟莫名地失踪了,倘若能保存至今,那将更为珍稀了。

      文物,历史的缩影,亦不可再生,理当守护。珍贵文物要拥有一个有意义的归宿,才能更好地彰显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之所以将木印捐给英王府,除感动于历经风雨的英王府修缮开放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的父亲胡寄樵对英王府怀有独特的情愫,他是英王府的最早发现者和考证者。此举可以说是两代人对英王府情感的延续,不图名利,仅此而已。

      父亲墓前,我轻声低语:“爸,我已决定将木印无偿捐赠英王府,让它在特定的场所体现自身价值。”瓷像上的微笑,算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我曾多次与受赠方商议,只需搞个简单的仪式,不必过度宣传,在报纸上发条消息即可。1月3日上午,雨后清新,捐赠仪式在英王府隆重举行。主办单位拉起横幅,架起音箱,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各界人士30余人亲临现场。受氛围的感染,我即兴讲了几分钟的话,藏品交接、证书颁发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完成,迎江区副区长孟泽婧的致辞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至此,这件文物换了个身份,由“私藏”衍变为“公藏”。

      同时捐赠的还有三封罗尔纲信札,同样珍贵。罗老是我国太平天国史学泰斗、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信函分别写于1982年和1984年,更有意义的是,这些信函都提及了安庆英王府,足见老先生对英王府的关注与肯定。

      就在物品移交后的瞬间,我突然想伸手再紧紧地握它一次。

      新媒体力量强大,传播迅速。很多报纸、网站、公众号以及抖音都相继报道了这一消息,引起轰动,安庆电视台闻讯,还特地制作了专题节目。这虽然不是我的初衷,但还是坦然接受这种现实,至少在文物保护方面起到了有效宣传,市民的意识也得以提升。

      在捐赠之前,外省单位得知木印一事,即来电询问,能否考虑捐给更大的专业机构,这样可以给文物定级,并付以报酬。这不失为一个好建议,可我还是婉言相拒,理由很纯粹,希望珍贵文物能够留在安庆本土。面对记者的采访,我的这一朴素理念再次阐明。

      有友人戏问:“现在后悔吗?”我淡然一笑,答:“不后悔。”其实内心还是有些不舍,毕竟家传很多年了,当然这与金钱无关。

      捐赠已矣,文物的功效和文化的传承还会在继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胡铭:让文物换个身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343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